-
公开(公告)号:CN112666503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110017298.7
申请日:2021-01-0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1R33/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行双M‑Z光纤磁传感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包括将第一光纤耦合器一侧端口通过单模光纤与宽带光源连接,另一侧两端口通过单模光纤分别与M‑Z磁传感探头和参考M‑Z磁传感探头一端相连,第二光纤耦合器一侧端口通过单模光纤与光谱分析仪相接,另一侧两端口通过单模光纤分别与M‑Z磁传感探头和参考M‑Z磁传感探头另一端相连;M‑Z磁传感探头设有干涉结构的光纤,干涉结构的光纤外部套设有封闭的石英微管,石英微管内部和干涉结构光纤外部之间的封闭空间中填充有磁流体,在石英微管内形成一个M‑Z干涉仪。本发明向M‑Z光纤结构中注入磁流体以实现测量外界磁场的变化并利用并行双M‑Z干涉产生的游标效应,提升测量灵敏度和精准度;制作工艺简单易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2583516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70822.8
申请日:2020-12-15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交模式复用光信号的耦合保持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将不同的正交模式光信号扇入到多芯光纤中进行纤内耦合,耦合之后的光信号以统一的正交模分复用信号形式输入到多模光纤中进行正交模分复用传输,在传输过程中采用中继节点对光信号进行整形补偿,保持模式之间的正交性。本发明通过中继节点对多模光信号的补偿,保持正交模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耦合特性;通过减小多芯光纤之间的纤芯距来增加耦合系数,实现多芯光纤中纤芯之间的强耦合,实现正交模式的耦合。
-
公开(公告)号:CN112468286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110143744.9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哈希算法的低PAPR高安全光传输方法,原始数据流通过MD5算法生成MD5哈希值,然后通过算法设计转换成一串随机的数字序列抽取CAZAC序列(恒幅值零自相关序列)组成具有安全性的随机CAZAC序列,与原始数据流相乘。其次系统发射端的原始数据流通过SHA‑256生成信息摘要后放在上一步生成的数据尾部,然后再进行QAM调制。在系统的接收端,在QAM解映射后,接收端先不接受数据,使用SHA‑256计算接收到的串行数据生成对应哈希值,与发送端信息中包含的信息摘要进行比对,如果比较一致,证明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没有遭到恶意窃取或者篡改。本发明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大幅提升系统性能,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865556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2010992965.9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星座双重加密的高安全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发射端的二进制数据进行串并变换;对所述的三维数据进行星座映射,形成星座点;利用蔡氏混沌模型的混沌序列产生星座点位移向量和旋转向量,对三维星座点进行位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利用三维无载波幅度相位调制对加密之后的三维信号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三维信号叠加成单路信号,进入信道传输;在接收端对接收信号进行解调,最终获得原始数据。本发明利用蔡氏电路模型产生混沌序列来对星座点的位置进行位移和旋转变化,实现星座图的两次加密,有效提升系统的安全性能;利用星座高增益指数和高抗噪性能,有效提升系统的传输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786771B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0925821.1
申请日:2020-09-0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相位和模式动态扰动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基于结合蔡氏多涡卷混沌系统和Logistic混沌系统,采用不同的置乱参数分别对通信系统中的偏振、相位、模式分别进行置乱加密,在接收端用置乱向量生成解密序列进行解密;由于蔡氏多涡卷系统的吸引因子和子载波的可独立操作性,该通信系统可以获得较大的安全密钥空间;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抗非法接收性能,极大地提升了用户通信的安全性,并且为未来的光多载波的发展指明了一条潜在的道路。
-
公开(公告)号:CN112051876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46258.6
申请日:2020-09-10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G05D27/02 , G01D21/02 , H04B10/2575 , H04L29/08 , G08C2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光载射频融合的智能生态监测系统,用于解决目前家庭微生态圈存在的看护度不够、死亡率高、且目前信息传输效率低的情况,模拟优化生态圈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通过光纤传感器、无线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收集人工生态圈的氧气、湿度、温度等参数,通过超低时延、超高稳定性、超低功耗、深度覆盖的光载射频通信模块传输生态数据,通过后台的智能优化算法,将整体生态数据进行分析优化,并即时通过光载射频通信将生态数据回传给微生态圈的控制器,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智能优化,能够达到低延时高响应的全自动化管理,最大化延长生态圈寿命、最优化生态圈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1934848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933721.3
申请日:2020-09-08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优化四维混沌矢量加密正交传输方法,属于信息传输技术领域,基于正交模分复用传输系统,从通信的星座、OFDM的子载波频率、时间以及模式四个维度对通信系统进行加密,多维度的超混沌加密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密钥空间,为通信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并且创新性的将机器学习利用于多维度加密优化,实现维度之间的协调优化,从而有效降低加密处理过程的时间,降低具有加密步骤的通信系统在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的负面效率。与传统的加密传输方案相比,本专利提出的方案具有更有力的安全保障,并且加密代价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525998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284088.X
申请日:2020-04-13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L9/00 , H04L27/00 , H04L27/26 , H04B10/5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传感基于模式、时隙和频率复合矢量的高可靠光传输方法,将用户数据映射成并行的数据符号,利用秘钥对信息进行预掩蔽,利用Logistic混沌算法对秘钥进行处理,生成掩蔽矩阵及三组置乱向量,对数据符号预掩蔽,产生OFDM数据流;再利用三组置乱向量依次对信号的频率、时隙和模式进行置乱,同时将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信号由少模光纤进行传输;数据接收端接收置乱后的信号,先利用密钥对置乱后的信号的模式进行解密重组后,再利用密钥对信号的时频混合域完成解密重组和解映射,得到用户数据。本发明极大地提升了用户通信的安全性,适用于需要高可靠光传输方法的通信系统。且易于实现,是作为未来高安全光传输系统的有效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141670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228293.4
申请日:2020-03-27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矢量扰动的高安全正交模分复用接入方法,包括:在发送端与接收端采用基于矢量扰动的混沌加密技术,通过矢量扰动改变每个正交模式下传输的信号,利用混沌序列控制不同正交模式,完成信号在正交模式复用系统中的加密解密过程。本发明能够在提高光纤空间密度以增大传输容量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接入网系统传输的安全性,在不影响系统传输速度以及信号传输质量的情况下最大化了系统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40461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2010248701.2
申请日:2020-04-01
Applicant: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IPC: H04B10/2581 , H04B10/25 , H04B10/532 , H04B10/50 , H04B10/071 , G08C2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信、传感双信号传输光纤及应用该光纤的传输装置和方法,双信号传输光纤,包括中芯、环芯和包层,中芯位于传输光纤的中心,环芯为圆管状结构,中芯位于环芯的管腔中,中芯与环芯之间以及环芯外侧均通过包层包裹。本发明以新型光纤为传输载体提出了正交模式模分复用技术,分别在新型光纤的中芯和环芯上进行传感与通信信号的传输。为了能够实现空间上的连续监测,引入基于瑞利后向散射光的光纤分布式传感系统,根据光强与时间的关系来检测光在光纤链路中传播时的衰减情况,可以用于光纤弯曲的检测。通过传感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可以设计出通感一体化的光网络系统,并将该系统应用到外界信息的感知和传输中去。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