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66431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784177.5
申请日:2014-12-1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原煤干燥设备领域的一种原煤低温干燥与输煤一体化设备。在输煤房中,由设备外壳与设备内壳组成双层密闭空间,空气引入管道与干燥设备内壳相连,接口处布置有第一水媒式加热器,履带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布置有支撑结构、第二水媒式加热器和转动轴,组成原煤低温干燥与输煤一体化设备。原煤低温干燥与输煤一体化设备的出口与煤仓相连接,在输送煤颗粒的同时,对褐煤、次烟煤和烟煤完成外水分干燥。由空气管道送至带遮挡的烟囱后排入大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煤低温干燥与输煤一体化设备,可在输送煤颗粒的同时,利用不同类型的低温干燥热源对原煤(褐煤、次烟煤、烟煤等)完成外水分干燥,从而提高电厂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04907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039575.X
申请日:2013-01-31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8
Abstract: 一种基于分隔烟道与多级空气预热的锅炉受热结构及受热方法属于电站节能设备领域。在锅炉尾部烟道的前段采用分隔板将烟道分隔成两路,在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布置有省煤器和高温空气预热器,在烟道分隔段后的主烟道内依次布置主空气预热器、烟气-凝结水换热器、除尘器、前置式空气预热器、送风机。锅炉尾部450℃-500℃的烟气同时进入位于省煤器和高温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在主烟道混合后依次进入后续设备,直至降至80℃-100℃左右排出系统。本发明一方面强化煤粉燃烧,特别是在低负荷下稳定燃烧;另一方面利用烟气余热从空气侧提高空气温度、从凝结水侧减少回热抽汽量,从而降低机组煤耗、带来节能效益,使得烟气余热在在最优化条件下得以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486567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302601.3
申请日:2013-07-1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20/3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站节能领域的一种基于凝结水预热空气的机炉耦合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主省煤器,主烟道,旁路烟道,汇合烟道,主空气预热器,烟水换热器,高、低压加热器,除氧器,烟气-空气加热器以及凝结水-空气加热器。采用凝结水-空气加热器抽取部分热力系统中低温凝结水和锅炉低温烟气预热冷空气;设置第一、二级烟水换热器用于加热给水和凝结水,替代汽轮机的较高压力的抽汽。由此,该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通过高效余热利用,以及利用低级别凝结水和锅炉低温烟气预热空气节省用于回热的高压抽汽,从而显著增加机组出功、实现燃煤发电机组的深度节能降耗;并减轻余热利用受热面低温腐蚀问题,经济效益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2767821A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210216449.2
申请日:2012-06-27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2D1/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利用余热的节约能源设备领域的一种用于加热高压给水的燃煤电站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系统,本发明中锅炉尾部的300-400℃左右的烟气分别进入高温回转式空气预热器(2)、烟气凝结水加热器(3)、和低温回转式空气预热器(4),并经过除尘器(5),进入前置式空气预热器(6),直至降至60-100℃左右排出系统,利用较高温度烟气加热回热系统的高压给水,从而获取更高的节能效果。同时,通过管道设计,可以灵活调整烟气凝结水加热器(3)入口水从不同高压回热器入口抽取,进而确保整个电站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在多种工况下,在空气侧与给水侧均处于最佳的运行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209586523U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920141948.7
申请日:2019-01-2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太阳能辅助火力发电领域的一种集成太阳能甲烷干式重整的富氧燃烧发电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重整反应器、多流换热器、压缩机、燃烧室、透平、回热器、空气分离装置等部分组成。在该系统中,聚集的高温太阳能为甲烷二氧化碳催化重整反应提供热量,产生的合成气富氧燃烧直接加热驱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燃烧产物可从尾气中分离;火力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燃料合成,进行资源化利用;系统通过增设多流换热器、低压透平,实现热量和压力的高效回收。该系统通过燃料侧集成太阳能,可减少太阳能波动对动力循环的影响;同时通过富氧燃烧直接加热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实现碳基燃料发电零排放。(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569080U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821853836.6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太阳能热发电领域的一种利用太阳能驱动二氧化碳热分解的零排放发电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太阳能高温热化学反应器、回热器、储气室、燃烧室、透平、压缩机、泵等部分组成。在该系统中,聚集的高温太阳能为二氧化碳热化学分解提供热量,产生一氧化碳和氧气经加压送入燃烧室燃烧直接加热驱动二氧化碳动力循环发电;热化学产生的多余一氧化碳和氧气储存在储气室内,以适应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变化。该系统利用太阳能高温热化学反应进行稳定储能,通过二氧化碳动力循环进行高效清洁发电;二者耦合,可避免太阳能波动对发电单元的影响,实现太阳能热发电高效稳定输出。(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278007U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821859265.7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煤基发电领域的一种太阳能驱动煤气化的超临界二氧化碳零排放发电系统。该系统由太阳能气化炉、燃烧室、透平、回热器、空气分离装置等部分组成。在该系统中,聚集的高温太阳能驱动煤气化装置,为煤气化提供热量,产生的合成气与氧气燃烧直接加热、驱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燃烧产物从尾气中分离实现零排放;煤气化产生的多余合成气储存在储气室内,用于储能;合成气净化、空气分离过程中的废热通过加热循环工质、产生蒸汽、干燥原煤,实现回收利用。该系统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拓宽太阳能的利用途径,实现煤基燃料高效清洁发电。本实用新型降低煤气化过程的煤炭、电力消耗,简化废热回收流程;提高发电效率,实现零排放。(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8310851U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20600524.8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煤的分级利用领域的集成太阳能的煤基甲醇合成与发电联产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太阳能提质、甲醇合成、燃煤发电等三个子系统。该系统中,太阳能驱动的煤提质、甲醇合成及燃煤发电三者耦合,槽式、塔式太阳能分别为煤的热解、气化提供热量,提质及甲醇合成过程的废热、废料通过燃煤发电机组的锅炉、汽水系统实现梯级回收利用。该系统通过高效的系统集成耦合,拓宽了太阳能的利用途径,实现了煤基多联产,同时有望降低化石能源消耗,提高能量的综合利用效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5825670U
公开(公告)日:2016-12-21
申请号:CN201620376993.7
申请日:2016-04-29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电站节能领域的一种耦合太阳能与热泵的原煤预干燥系统。该系统包括蒸汽循环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器系统、热泵系统和原煤干燥系统。所述蒸汽循环发电系统分别于其他三个子系统相连;太阳能集热器系统与热泵系统连接,热泵系统与原煤干燥系统连接。太阳能集热器系统提升循环水的温度,热泵系统吸收其热量后加热凝结水,被加热的凝结水进入原煤干燥系统干燥原煤。系统利用太阳能和热泵串联加热凝结水对原煤进行预干燥,降低原煤中的水分,提高能量利用率和机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05536894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070432.4
申请日:2016-01-26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属于电站节能领域的一种集成原煤预干燥的太阳能—燃煤互补发电系统。主要包括原煤干燥系统、电站汽水系统、发电机;所述原煤干燥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板、流化床干燥机、空气—水换热器;太阳能集热板入口与凝汽器的出口支路连接,出口与空气—水换热器的入口相连;空气—水换热器的液体进口还与6号回热加热器的出口连接,空气—水换热器的液体出口与流化床干燥机的液体入口连接,空气—水换热器的气体进口连通鼓风机,空气—水换热器的气体出口连通流化床干燥机;电站汽水系统与发电机相连。本实用新型利用太阳能对原煤进行预干燥的同时还节省部分回热抽汽,大幅度提高了机组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