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化三段式自然循环工作段

    公开(公告)号:CN103041888A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210544918.3

    申请日:2012-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机械设备及核能发电领域的一种可视化三段式自然循环工作段,工作段可视化部分分为三段,所述三段式自然循环工作段通道中,有一个面是不锈钢加热背板,其余三面均为耐高温透明石英玻璃。本发明提供的可视化三段式自然循环工作段,工作段易于加工装配,适用范围广,采用三段可视窗,观察范围大,更易实现密封,密封性能更好,密封要求降低,密封性能加强,更方便加工成各种通道。

    一种利用温差传感的核电站注射信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969938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210421158.7

    申请日:2012-1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安全和热能利用领域的一种利用温差传感的核电站注射信号系统。反应堆压力容器、半导体温差发电模块、热传导器件固定在一起构成半导体温差电池;半导体温差电池的输出与稳压器、信号处理系统和专设安全设施连接。本发明利用反应堆压力容器壁与安全壳内部环境所产生的温差,驱动半导体温差电池发电,并作为电压信号应用于核电站注射系统。该系统具有非能动方式运转、实施方便、控制简单、可靠性高、无噪音、无污染、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更有效地保障了核电安全,并促进了低品位能源利用。

    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水棒

    公开(公告)号:CN102855946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36919.9

    申请日:2012-0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反应堆设计技术领域的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水冷堆的水棒。该水棒由水棒外壁和水棒内壁组成,其中,水棒外壁由两种材料构成,分为三层,其内外两层均采用不锈钢材料,中间层采用嵌入锗纳米晶体的绝热硅材料;水棒内壁由一种材料构成,只有一层。水棒外壁和水棒内壁围成了方环形水棒外管,水棒内壁围成了方形水棒内管。在超临界水冷堆水棒设计中,通过改进水棒的结构设计,采用热导率较小的水棒外壁材料和热导率较大的水棒内壁材料,从而使慢化剂轴向温升降低,慢化剂慢化效果增强,提高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均匀性。该水棒具有结构简单,对原超临界水堆组件设计改进较小的特点,可以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

    核电站充氦加压严重事故处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842346A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申请号:CN201210309046.2

    申请日:2012-08-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安全领域和环境保护技术领域的一种核电站充氦加压严重事故处理系统。其包括两部分:充氦加压输送系统和安全壳壁面冷却系统;所述的充氦加压输送系统包括氦气供应源、加压装置和加温装置,所述氦气供应源经氦气输出管道与加压装置相连,所述加压装置经双输气管道与所述加温装置相连,所述双输气管道穿过安全壳,所述氦气供应源和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安全壳外,所述加温装置设置在安全壳内,所述加温装置上安装有喷放管道;所述安全壳壁面冷却系统包括:喷淋水箱、喷淋驱动结构、上喷淋喷头和下喷淋喷头。本发明提供的核电站充氦加压严重事故处理系统具有能动和非能动双系统特点、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细颗粒物的沉积效率高。

    一种0型铅铋换热装置
    6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31941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191966.9

    申请日:2012-06-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能设备换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0型铅铋换热装置,是一种在双侧实现流动传热的装置。在 “0”型铅铋合金流动通道的左、右环套管外圆周上焊接冷却剂流动换热通道;其中铅铋合金流体走内管,冷却剂走外部环隙通道。铅铋合金流经该装置与环隙通道中的冷却剂换热,经该装置由液态铅铋合金传热给二回路的冷却剂,由此带走铅铋流体的热量。具有强迫循环和自然循环两种传热流动方式,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换热性能好,铅铋流体压降损失小,对冷却剂的类型无限制等特点。适用于铅铋换热系统。

    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堆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2820067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301144.1

    申请日:2012-08-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电站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超临界水反应堆余热排出的自然循环的换热器。超临界水在热流体超临界水环形通道内流动,构成一次侧循环,热流体超临界水环形通道为窄隙环管;冷流体水在冷流体水下降通道、下部腔室、冷流体水上升通道以及顶部腔室内流动,构成二次侧循环。在超临界水堆正常停堆或事故紧急停堆情况下,采用超临界窄缝自然循环换热器进行余热排出,不需要任何外力,能够有效地减少因为能动部件故障、人为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系统失效概率,提高反应堆的运行安全性。

    一种减少粉末制备输送过程中沉积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815538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291566.5

    申请日:2012-08-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业粉末冶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粉末制备输送过程中沉积的装置。粉末流上游设备和粉末流下游设备之间通过连接法兰和粉末流管道连接,在粉末流管道外套设高温空气管道,在高温空气管道外套设固定环面;在高温空气管道的侧壁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和出口间通过电动泵、加热器及连接管道相连。这样中层高温空气管道内的高温空气作为热源,内圈粉末流管道内的粉末流体作为冷源,在内部通道内形成温度场。利用细颗粒的热泳效应和湍流效应,减少内部圆形通道内的粉末在内部管壁上的沉积,可以有效的减少特殊粉末制备输送过程中的沉积,显著增加粉末主流浓度;结构简单、安全、高效、可靠、适用面广。

    利用盐溶液吸湿特性缓解核电站严重事故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908385B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010217059.8

    申请日:2010-07-02

    Inventor: 周涛 李洋 刘梦影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核电站安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时的一种利用盐溶液吸湿特性缓解核电站严重事故的装置。特别是LOCA、或是安全壳内蒸汽管道破裂的情况下,造成安全壳高温高压时,就有可能引起蒸汽爆炸事故,此时,利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和电路连接来控制阀门开启和关闭,装在合适的位置。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时,执行相应制动动作;利用氯化锂溶液具有较强吸湿能力的特性,吸收事故状况下安全壳内高温高压的湿蒸气,预防蒸汽爆炸,从而达到缓解反应堆严重事故的目的。该系统中同时存在着自然循环,重力作用,压力作用等诸多为非能动方式,因此实施方便,控制简单,可靠性高,安全稳定。

    一种可视化窄矩形通道气溶胶运动沉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692368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63291.7

    申请日:2012-0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多相流技术领域的一种可视化窄矩形通道气溶胶运动沉积系统。在此系统中,主流气体由风机供给并由加热器加热;气溶胶发生器通过支路加入固体小颗粒或液体微液滴,形成弥散系;弥散系经过可视段时被冷却,最后通过尾气净化装置排出;利用气溶胶观测设备通过可视段实现对细微粒子实时的观察与测量。该系统的主要特征为:可视段拥有长达1000mm的石英玻璃视窗,实现了对细微粒子整段连续运动的观察与测量;系统安全可靠,并可以对温度、流量、浓度等多个参数进行调节。该系统有助于总体机械设备构造、多相流、环境保护、气溶胶运动、热泳效应等学科方面的研究。

    一种可视化窄矩形自然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661845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45005.4

    申请日:2012-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热工水力安全领域的一种可视化窄矩形自然循环系统。该系统中的循环工质是水,并通过可视化窗口对水流动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具体流程为:该系统回路依靠加热段对工质水进行加热,使其在矩形通道被加热并沸腾;然后工质水通过顶部的冷凝器冷却,流过下降段;并在底部的预热器预热,产生密度差,实现自然循环。运行时,通过可视化窗口观察流动现象。本系统在严格精确的设计计算后制造成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加热段拥有长达1000mm的可视化石英玻璃窗口,实现了一定压力和较高温度下的长期运行,系统安全可靠,有助于总体机械设备构造、工程实验、热工水力科学研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