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185902B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380014995.0
申请日:2013-04-05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27 , H01L29/045 , H01L29/0696 , H01L29/1608 , H01L29/41766 , H01L29/4236 , H01L29/4238 , H01L29/7813
Abstract: 半导体器件(1)包括衬底(10)、栅极绝缘膜(20)、以及栅电极(30)。衬底(10)包括化合物半导体,并且具有凹部(17),当在厚度方向中的横截面看时,该凹部(17)在一个主表面(10A)处开口并且具有侧壁表面(17A)。栅极绝缘膜被设置为以便接触侧壁表面(17A)的顶部。栅电极(30)被设置为以便接触栅极绝缘膜(20)的顶部。衬底(10)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源极区(15),其被设置为在侧壁表面(17A)处被暴露;和第二导电类型的体区(14),其被设置为当在源极区(15)看时与一个主表面相反,与源极区(15)接触,并且被暴露在侧壁表面(17A)上。当在平面图中看时,凹部(17A)具有封闭的形状,并且当在凹部(17)中的任意方向中看时,侧壁表面(17A)在各个方向提供向外突出的形状。结果,能够提供允许提高耐压的半导体器件(1)。
-
公开(公告)号:CN104885199B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380069381.2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1/28 , H01L29/12 , H01L29/417 , H01L29/47 , H01L29/78 , H01L29/87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1608 , H01L21/0485 , H01L21/049 , H01L21/28 , H01L29/045 , H01L29/08 , H01L29/1075 , H01L29/12 , H01L29/417 , H01L29/41741 , H01L29/45 , H01L29/47 , H01L29/6606 , H01L29/66068 , H01L29/78 , H01L29/7802 , H01L29/7813 , H01L29/7827 , H01L29/861 , H01L29/872
Abstract: 一种MOSFET包括:包括主表面(10A)的碳化硅衬底(10),该主表面(10A)相对于{0001}面具有偏离角;和形成为与主表面(10A)接触的源电极(40)。在碳化硅衬底(10)与源电极(40)的接触界面的至少一部分处暴露基底表面(10C)。这种构造使得在MOSFET中抑制阈值电压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662664B
公开(公告)日:2016-11-30
申请号:CN201380048989.7
申请日:2013-09-04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碳化硅半导体器件(1),包括元件区(IR)以及保护环区(5)。半导体元件(7)设置在元件区(IR)中。保护环区(5)在平面图中围绕元件区(IR)并且具有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元件(7)包括具有与第一导电类型不同的第二导电类型的漂移区(12)。保护环区(5)包括线性区(B)以及接续连接至线性区(B)的曲率区(A)。通过将曲率区(A)的内周部(2c)的曲率半径(R)除以所述漂移区(12)的厚度(Tl)获得的值为不小于5且不大于10。因此,可提供能在提高击穿电压的同时抑制导通态电流降低的碳化硅半导体器件(1)。
-
公开(公告)号:CN103765594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280041157.8
申请日:2012-08-03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475 , H01L21/049 , H01L29/045 , H01L29/0623 , H01L29/1608 , H01L29/36 , H01L29/4236 , H01L29/66068 , H01L29/7813
Abstract: 第一层(2)具有n型导电性。第二层(3)是外延形成在第一层(2)上并具有p型导电性的层。第三层(4)是形成在第二层(3)上并具有n型导电性的层。当施主型杂质的浓度被定义为ND,受主型杂质的浓度被定义为NA,并且在深度方向上从在第一层(2)和第二层(3)之间的界面朝向第一层(2)的位置被定义为D1时,满足1≤ND/NA≤50的D1为1μm或更小。设置栅极沟槽(6),其延伸穿过第三层(4)和第二层(3)以到达第一层(2),栅极绝缘膜(8)覆盖栅极沟槽(6)的侧壁。栅电极(9)嵌入在栅极沟槽(6)中并且在其间插入有栅极绝缘膜(8)。
-
公开(公告)号:CN103748688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280039067.5
申请日:2012-08-31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9/06 , H01L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265 , H01L29/0619 , H01L29/0623 , H01L29/0696 , H01L29/1608 , H01L29/42372 , H01L29/4238 , H01L29/66734 , H01L29/7811 , H01L29/7813
Abstract: MOSFET(1)设置有具有形成于主表面(10A)中的沟槽的半导体衬底、栅极氧化物膜(30)、栅电极(40)以及源极互连(60)。半导体衬底(10)包括n型漂移层(12)和p型体层(13)。沟槽被以使得穿透体层(13)并到达漂移层(12)的方式形成。该沟槽包括以使得二维地看时围绕活性区的方式定位的外周边沟槽(22)。在从外周边沟槽(22)看,在与活性区相反侧的主表面(10A)上,形成其中暴露体层(13)的电位固定区(10C)。源极互连(60)被以使得当二维地看时位于活性区上的方式定位。电位固定区(10C)被电连接到源极互连(60)。
-
公开(公告)号:CN102986009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180004388.7
申请日:2011-02-25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1/316 , H01L21/304 , H01L21/336 , H01L29/12 , H01L29/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02 , H01L21/02057 , H01L21/02236 , H01L21/02301 , H01L21/0445 , H01L21/049 , H01L29/1608 , H01L29/66053 , H01L29/6606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造SiC半导体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SiC半导体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第一氧化物膜的步骤(S4);除去所述第一氧化物膜的步骤(S5);以及在所述SiC半导体中因除去所述第一氧化物膜而露出的第二表面上形成构成所述SiC半导体装置的第二氧化物膜的步骤(S6)。在所述除去所述第一氧化物膜的步骤(S5)与所述形成第二氧化物膜的步骤(S6)之间,将所述SiC半导体布置在与环境气氛隔绝的气氛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804349B
公开(公告)日:2015-07-29
申请号:CN201180010027.3
申请日:2011-03-04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1/316 , H01L21/336 , H01L21/822 , H01L27/04 , H01L29/12 , H01L29/7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02 , H01L21/049 , H01L21/8213 , H01L29/045 , H01L29/1608 , H01L29/513 , H01L29/518 , H01L29/6606 , H01L29/66068 , H01L29/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包括沟道迁移率的优良电特性的碳化硅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制造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制备包含碳化硅的半导体膜的外延层形成步骤;在半导体膜的表面上形成氧化物膜的栅极绝缘膜形成步骤;在包含氮的气氛中,对其上形成有氧化物膜的半导体膜热处理的氮退火步骤;以及在氮退火步骤之后,在包含惰性气体的气氛中,对其上形成有氧化物膜的半导体膜执行后热处理步骤。后热处理步骤中采用的热处理温度(T2)高于氮退火步骤中采用的热处理温度(T1)且低于氧化物膜的熔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737297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380054439.6
申请日:2013-10-21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9/06 , H01L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04 , H01L29/045 , H01L29/0615 , H01L29/0619 , H01L29/0661 , H01L29/1608 , H01L29/36 , H01L29/66068 , H01L29/7395 , H01L29/7811 , H01L29/7827
Abstract: 碳化硅衬底(10)的第一至第三杂质区(11-13)中的每一个具有位于第一主表面(P1)的平坦表面(FT)上的部分。在平坦表面(FT)上,栅极绝缘膜(21G)将第一至第三杂质区(11-13)彼此连接。在平坦表面(FT)上,第一主电极(31)连接到第三杂质区(13)。第二主电极(42)设置在第二主表面(P2)上。侧壁绝缘膜(21S)覆盖第一主表面(P1)的侧壁表面(ST)。侧壁表面(ST)相对于{000-1}面倾斜50°至80°的角度。以此构造,抑制碳化硅半导体器件(100)中的泄漏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04185901A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380014966.4
申请日:2013-04-05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9/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088 , H01L21/049 , H01L21/3065 , H01L29/0619 , H01L29/0696 , H01L29/1095 , H01L29/1608 , H01L29/41766 , H01L29/4236 , H01L29/42376 , H01L29/4238 , H01L29/45 , H01L29/66068 , H01L29/7813
Abstract: 半导体器件(1)包括衬底(10)、栅极绝缘膜(20)以及栅电极(30)。衬底(10)是由化合物半导体制成并且具有多个第一凹部(17),所述多个第一凹部中的每一个在其一个主表面(10A)处开口并且具有第一侧壁表面(17A)。栅极绝缘膜(20)被设置为接触第一侧壁表面(17A)的顶部。栅电极(30)被设置为接触栅极绝缘膜(20)的顶部。衬底(10)包括:第一导电类型的源极区(15),当在沿着厚度方向的横截面中看时,该源极区(15)被设置为将第一凹部(17)夹在中间并且彼此面对;和第二导电类型的体区(14),该体区(14)具被设置为将第一凹部(17)夹在中间的情况并且彼此面对。在介于被第一凹部(17)和与第一凹部(17)相邻的另一第一凹部(17)夹在中间的区域中,彼此面对的源极区(15)的部分被彼此连接。因此,能够提供允许单元的尺寸减小的半导体器件(1)。
-
公开(公告)号:CN103988310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80061374.3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
IPC: H01L29/78 , H01L21/336 , H01L29/12 , H01L29/7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475 , H01L21/049 , H01L21/3065 , H01L21/3247 , H01L29/045 , H01L29/1608 , H01L29/4236 , H01L29/66068 , H01L29/7395 , H01L29/7397
Abstract: 在制造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方法中,通过向碳化硅层供应工艺气体同时加热所述碳化硅层来执行相对于碳化硅层的热蚀刻,所述工艺气体与碳化硅进行化学反应。通过热蚀刻在碳化硅层上形成碳膜(50)。碳化硅层被热处理,使得碳从碳膜(50)扩散进碳化硅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