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73847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011374710.2
申请日:2020-11-3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C08J5/22 , H01M8/0239 , H01M8/18 , C08L79/04
Abstract: 一种液流电池用超高机械强度超薄膜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溶有树脂的液相原料,铺设于可制备平面膜的装置,所述溶有树脂的液相原料浸没于含有交联剂的液相体系中,静置成膜I;所述液相原料包含树脂的良溶剂;所述液相体系包含所述树脂的不良溶剂A;把所述膜I转置于所述树脂的不良溶剂A或不良溶剂B中,静置,得到包含膜I和膜II的复合膜;将所述膜II剥离后,得到所述离子传导膜。该类膜具有超高的机械强度,该类膜制备方法简单,工艺环保,化学稳定性良好,离子选择性优异,离子传导率良好。超薄膜有利于降低膜的内阻,有望保持膜的高离子选择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膜的离子传导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92831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1911239793.1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华秦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8/18 , H01M8/0273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高容量锌溴单液流电池结构,涉及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锌溴单液流电池领域。包括一节单电池或由二节以上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单电池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正极集流板、中部带有通孔的正极电极框、置于正极电极框中部通孔处正极、隔膜、负极支撑格栅、置于负极电极框中部通孔处负极、中部带有通孔的负极电极框、负极集流板。
-
公开(公告)号:CN112928315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1911245162.0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8/1041 , H01M8/1067 , H01M8/1069 , H01M8/1086 ,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碱性锌基液流电池用复合膜的制备和应用,通过创新性地引入水滑石纳米材料实现多孔离子传导膜精确地尺寸筛分,得到高选择性的多孔离子复合膜。通过有效控制水滑石层间距大小,达到初步筛分以及延长离子在膜中扩散路径,可有效提高复合膜的离子选择性同时其层间阴离子的可置换性赋予了复合膜高的离子传导性,此外,该复合膜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实现了一类高性能、长寿命的碱性锌基液流电池,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表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841800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1711213837.4
申请日:2017-11-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氟磷酸钒钠与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正极材料的组成为Na3V2(PO4)2F3碳复合物,Na3V2(PO4)2F3碳复合物是使用低温绿色的溶剂热一步制备出来的,在溶剂热合成Na3V2(PO4)2F3的过程中加入碳源,通过碳源的原位碳化,在Na3V2(PO4)2F3表面形成碳层,得到Na3V2(PO4)2F3碳复合物。与一般的溶剂热法相比,通过引入碳源,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在Na3V2(PO4)2F3表面形成碳层,有效地提高了Na3V2(PO4)2F3的导电性,并使得颗粒减小,从而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所制备的Na3V2(PO4)2F3碳复合物通过电化学性能测试,表现出接近理论比容量的放电比容量和优异的倍率性能,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快速充放电的设备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628702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56946.0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双功能负极,包括碳素基体材料和其表面修饰的双金属电催化剂。这种电极适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负极,既可以提高电极材料对V2+/V3+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活性和电化学可逆性,减小电荷转移电阻;还具有高的析氢过电位,可以抑制析氢反应的发生,延长电池的工作寿命。本发明提高了全钒液流电池的电压效率和能量效率,从而提高了其工作电流密度,使得相同输出功率的电池重量、体积以及成本均大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462867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60344.2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氮掺杂‑碳包覆氟化碳在锂/氟化碳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的水溶液作为为缓冲液,通过盐酸多巴胺自聚合反应首先得到聚多巴胺氟化碳复合材料,最后将该复合材料于惰性气氛下进行煅烧而得到氮掺杂‑碳包覆氟化碳电极材料。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碳包覆层是N掺杂的碳(N原子就来源于多巴胺的氨基)且均匀,提高了氟化碳材料的导电性,进而提高了电池的倍率性能,除此之外,氟化碳表面的均匀的氮掺杂‑碳包覆层的存在减少了氟化碳电池的自放电现象,进而提高了氟化碳电池的高温搁置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628669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1455760.3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62 , H01M4/52 , H01M10/0525 , H01M10/054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载体氮掺杂的Fe2O3@NC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碱金属电池技术领域。首先以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和碳源,乙醇和水为溶剂,盐酸多巴胺(DA)作为前驱体的氮源和碳源,依次加入铁源和有机配体,自聚合形成Fe2O3@NC复合物的前驱体;然后将合成的前驱体在Ar气氛中加热到600~800℃并煅烧一段时间,降至室温后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即得Fe2O3@NC。本发明制备的碳载体氮掺杂的Fe2O3@NC颗粒能够抑制Fe2O3纳米颗粒的生长,从而缩短离子的传输路径,提高反应的速率,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并且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和大倍率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61403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1463610.7
申请日:2020-12-0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8/0239 , H01M8/023 ,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锌溴液流电池电解液及其在锌溴液流电池中的应用,其中含有1‑乙基‑2‑甲基吡啶溴化物(BCA15)。本申请所提出的新型溴络合剂,不仅可以与多溴化物结合抑制溴扩散,还具有增强溴电对的电化学反应活性,降低溴电对电化学极化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61394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011409327.6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IPC: H01M4/1397 , H01M4/48 , H01M4/58 , H01M4/04 , H01M4/1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电极片的制备方法,该锂离子电池包括正极电极片、负极电极片、隔膜、电解液和外壳,所述的正极电极片包括正极涂布层、补锂层和正极集流体,所述的负极电极片包括负极涂布层和负极集流体,所述的电解液为1M的LiPF6/EC:DEC(体积比1:1),所述的隔膜为cellgard2400。本发明的特点是先采用匀浆‑涂布法制备包含涂布层和集流体的正极,再将过氧化锂/甲醇补锂溶液滴涂在正极的涂布层,待补锂溶液中的甲醇溶剂挥发后,即得到正极电极片,然后用隔膜隔开同负极电极片组装成锂离子电池,在正极与负极之间施加电流,以恒流充电的方式对负极进行预嵌锂操作,最后测试评价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036128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1911360364.X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碳材料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柔性碳材料层包括具有活化孔的石墨化碳纤维层,石墨化碳纤维层表面负载有析氢抑制剂。本发明将铅膏与柔性碳材料层制成一体化电极,柔性碳材料层同时兼具集流体的作用,突破了现有铅炭电池板栅仅能使用铅合金的限制,降低了电池极板质量和极板内阻,从而提高电池功率密度与能量密度,提高了电池性能;同时柔性碳纤维层在电池中限制了硫酸铅晶粒的长大,减轻了硫酸盐化,使得碳的电容特性得以充分发挥,大幅提升了电池的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