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8499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211606250.0
申请日:2022-12-12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G6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元极性聚酮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二膦钯配合物和酸添加剂的催化作用下,使CO和乙烯进行聚合反应,从而得到所述二元极性聚酮;所述二膦钯配合物的化学结构式为#imgabs0#本发明的二元极性聚酮的制备方法采用配体具有边臂效应的二膦钯配合物,与钯金属中心形成协同作用,克服因CO与中心金属的配位作用导致的聚合体系催化剂活性弱、产品分子量低的问题,增强乙烯与极性单体的共聚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946295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1282253.3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6/10 , C08F1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除聚丁烯‑1中丁烯‑1单体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压力和温度分别可控的预处理单元、主沉降单元、出料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包括相连通的上沉降室和下沉降室;其中,所述下沉降室的液体出口连接所述主沉降单元的入口,所述主沉降单元的液体出口连接所述出料单元的入口;所述上沉降室、下沉降室、主沉降单元和出料单元分别设有气体出口。本发明的脱除聚丁烯‑1中丁烯‑1单体的系统和方法可实现聚丁烯‑1溶液中丁烯‑1单体连续、稳定、高效的脱除。
-
公开(公告)号:CN1179029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211280643.7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37/40 , C07C231/12 , C08K5/20 , C08L2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胺类抗氧剂,具有如下所示结构,其中R为苯基或2‑萘基。本发明提供的胺类抗氧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四个抗氧化活性基团,由于供电子效应和空间位阻效应,将该抗氧剂应用于高端聚烯烃产品时,该抗氧剂中的抗氧化活性基团更容易提供氢质子,终止自由基的速率更快。且该胺类抗氧剂分子量较大,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易析出,结构上采用酰胺键为连接基,该连接基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不易水解为小分子,从而有效提高抗氧剂的抗迁移性和耐抽提性。#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77005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211096289.2
申请日:2022-09-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4/649 , C08F210/16 , C08F210/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制备乙烯共聚改性的聚(4‑甲基‑1‑戊烯)的主催化剂及其应用。本发明用于制备乙烯共聚改性的聚(4‑甲基‑1‑戊烯)的主催化剂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式I中,R选自叔丁基或异丙基。本发明的主催化剂在应用于催化体系中用于催化乙烯与4‑甲基‑1‑戊烯的共聚反应时,表现出高催化活性,且制备得到的乙烯共聚改性的聚(4‑甲基‑1‑戊烯)具有乙烯摩尔插入率可调、分子量高、分子量分布窄、等规度高的优势,进而具有优异的韧性和加工性能,有广阔的市场化应用前景。#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5301164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110500998.1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J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区聚乙烯流化床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上封头、扩大段、直筒段和下封头,上封头顶部设有出口管线,下封头底部设有出口管线;内部挡板,竖直设置于直筒段;进料管线,包括至少两个单体进料管线和至少两个催化剂进料管线,单体进料管线和催化剂进料管线位于直筒段外部并与直筒段相通,至少两个单体进料管线分别位于内部挡板的两侧,至少两个催化剂进料管线分别位于内部挡板的两侧;出料管线,位于位于直筒段外部并与直筒段相通,出料管线上设有出料阀;气体分布器,位于反应器壳体内部并靠近反应器壳体底部;分布板,位于气体分布器上方。
-
公开(公告)号:CN117003675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210477905.2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303/38 , C07C311/05 , C07C227/08 , C07C229/16 , C07C231/02 , C07C237/10 , C08K5/435 , C08L2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氟流变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具有如下式I结构,制备方法为将1.0G PAMAM树枝状大分子与全氟烷基磺酰氟进行反应,得到含氟流变剂。本发明含氟流变剂具有四个全氟己基磺酰氟基团,且分子量较大,在用于材料挤出成型过程中,不易发生迁移损失,可有效消除周期性熔体破裂,降低高粘度、高分子量树脂加工过程中的熔体温度,降低机头压力,减少螺杆扭矩,增加产量,提高挤出效率。#imgabs0#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924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010978841.5
申请日:2020-09-17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葛腾杰 , 吴双 , 高宇新 , 张明强 , 王斯晗 , 姜艳峰 , 张瑞 , 安彦杰 , 李瑞 , 杨国兴 , 宋磊 , 王世华 , 国海峰 , 韦德帅 , 张德英 , 赵兴龙 , 郭峰 , 张怀志 , 马丽 , 王玉如 , 牛娜
IPC: C08F210/16 , C08F2/00 , C08F2/34 , C08F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合成聚乙烯的方法,包括:(1)催化剂注入前,设定体系温度低于反应温度20%‑30%;(2)催化剂以氮气流输送,催化剂进料速率0.5‑2.0g/h,升温速率0.5‑1.5℃/h;(3)反应器入口温度达到反应温度90%‑95%,反应器床层压差达到:一段0.1KPa‑0.6KPa、二段0.4KPa‑0.7KPa、三段0.8KPa‑2.0KPa、四段1.0KPa‑1.8KPa、五段8.0KPa‑12.4KPa时,设定催化剂进料速率1.0‑2.5g/h,升温速率1.0‑5.0℃/h;(4)催化剂活性达到设计要求,聚合体系进入稳态运行后,催化剂进料速率与聚合反应产物维卡软化点的变化相关。
-
公开(公告)号:CN11496585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214245.4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31/10
Abstract: 本发明乙烯与α‑烯烃气相共聚合评价试验装置,该装置包括气相聚合反应釜和气体循环压缩机;气相聚合反应釜内设有组合搅拌,搅拌轴的末端为循环气入口;气相聚合釜上部设有气体进料口、放空及抽真空口、催化剂进料口、种子床进料口、压力检测口、搅拌电机、温度检测口和循环气出口;气相聚合反应釜的外部设有温度控制系统;气体循环压缩机的入口通过一气体压缩循环装置与循环气出口连接,气体压缩循环装置包括:气体循环压缩机(2)、混合器、过滤器(15)以及换热器(16),过滤器(15)与混合器(17)之间的管线上设有共聚单体α‑烯烃进料口(18)。该装置提高了评价气相聚乙烯催化剂时聚合活性的准确性,可大大提高中试聚合装置的效率、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907510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186900.X
申请日:2021-02-1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8F210/16 , C08F210/02 , C08F2/34 , C08L23/14 , C08J5/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延聚丙烯薄膜电晕层树脂,该树脂由丙烯和乙烯共聚生成,所得共聚物以聚丙烯为主链,且在聚丙烯主链上无规分布有乙烯序列结构,该共聚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YX中Y为‑(CH2‑CH2)m‑或10≤m≤100,100≤n≤10000,1≤X≤100,‑(CH2‑CH2)m‑在该共聚物中含量为6~12mol%。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流延聚丙烯薄膜电晕层树脂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树脂制得的薄膜。该树脂具有宽分子量分布、含有独特长度的可结晶的乙烯序列结构,使得该树脂表现出更加优异的透明性和加工性,解决了流延膜产品电晕衰减快的行业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393741A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910004652.5
申请日:2019-01-0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nventor: 赵增辉 , 韦德帅 , 付义 , 宋磊 , 高宇新 , 王斯晗 , 方宏 , 王登飞 , 任合刚 , 闫义彬 , 傅智盛 , 范志强 , 姜进宪 , 杨国兴 , 何书艳 , 王玉如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高抗冲强度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以核壳型球状茂金属乙丙橡胶为弹性体增韧剂,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聚丙烯64.5-84.5%,弹性体增韧剂15-35%,稳定剂0.5-2%。本发明使用核壳型球状茂金属乙丙橡胶作为弹性体增韧剂,一方面,与传统乙丙橡胶相比,免除了切胶、碎胶等工序,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能耗,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与传统增韧改性聚丙烯相比,用核壳型球状茂金属乙丙橡胶代替传统乙丙橡胶,前者的聚乙烯壳层具有非常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它以乙丙橡胶为相容剂,大大提高了其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制备的改性聚丙烯具有更优秀的低温韧性,更加满足汽车、家电等行业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