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129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88775.X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锦州供电公司 , 东南大学 , 清华大学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序用电场景下的数据中心微能源网负荷控制方法,考虑IT设备耗能和冷却系统耗能,建立数据中心耗能模型;结合多种可调控设备,搭建考虑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数据中心余热回收的微能源网热电耦合能量管理框架;引入碳交易和绿证交易并应用两者交互机制;建立微能源网低碳经济优化调度模型,得到有序用电场景下兼顾经济性和低碳性的数据中心微能源网负荷控制方案;本发明方法为有序用电场景下数据中心微能源网负荷控制问题提供了参考,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936247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0757437.3
申请日:2024-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与配电网高韧性协调运行方法,在配电网负荷恢复过程中,本发明引入了具有时空灵活性的负荷,即数据中心,并且考虑了数据中心内备用储能的调动策略,除此之外,还引入了可以作为电压源的分布式发电机,此二者的引入有助于提升配电系统的韧性,帮助配电系统快速恢复关键负荷,减少停电时期的经济损失;在数据中心对供电稳定性要求较高的背景下,本发明引入了柔性变电站,柔性变电站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电子转换器,安装于数据中心两侧,使数据中心运行在直流母线上,在提供高效稳定供电的同时,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029878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283812.1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00 , H02J3/38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灾后恢复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工业建筑负荷相关数据,基于工业建筑负荷相关数据生成工业建筑负荷灾后多样化响应行为模型;获取智能软开关相关约束数据,基于智能软开关相关约束数据生成灾后考虑功率流动约束和控制模式转换的智能软开关运行模型;基于工业建筑负荷灾后多样化响应行为模型和灾后考虑功率流动约束和控制模式转换的智能软开关运行模型,以考虑孤岛规模均匀度的配电网灾后序列恢复作为目标函数,得到配电网灾后序列恢复的双层模型;基于考虑孤岛规模均匀度的配电网灾后序列恢复约束条件对配电网灾后序列恢复的双层模型进行求解,得到配电网系统恢复决策序列。
-
公开(公告)号:CN118097947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08052.1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8G1/01 , G06F30/27 , G06N3/09 , G06Q50/06 , G06F17/11 , G06F17/16 , G06N3/04 , G06N3/092 , G08G1/065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高电动汽车渗透率的交通网络均衡状态求解的加速计算方法,首先,在日前阶段里,收集历史交通电动汽车的出行需求、充电价格和用户实际的路径选择,以此为基础,训练路径识别智能体,采用transformer的多头注意机制最小化预测误差;再在日内阶段里,搜集实时交通网中的出行需求和充电站价格,通过路径识别智能体获得路径集合,输入到初始化的全连接网络中,得到路径流量,通过交通网广义目标函数计算损失并更新参数,判断当前是否处于均衡状态,如果是,结束计算,输出结果,如果不是继续迭代更新参数,直至路径流量处于均衡。本方明方法对大规模交通网的均衡状态加速计算有显著成效,有望助力电力‑交通实时联合调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63475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10632.3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IPC: G06Q10/0631 , G06F17/1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电表数据的居民空调负荷估算方法,属于电力系统领域。一种居民空调负荷估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时间划分总负荷与环境温度数据集;计算同一时间段和环境温度下的总负荷的概率分布;依据三分段变化点模型对具有相同分位数的总负荷和环境温度实施回归分析,得到基础负荷和变化点温度;对比分析环境温度和变化点温度的大小,估算总负荷中的空调负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利用智能电表数据并考虑基础负荷的波动性,实现居民空调负荷的准确估算。
-
公开(公告)号:CN1171726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42099.4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F18/214 , G06F18/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残差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首先收集总功率和各个设备的负荷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操作;再采用自适应滑动窗口的方式,对每个窗口内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特征工程抽取,获取相应的特征数据;随后建立残差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损失函数,并对网络参数进行训练:再为目标设备建立功率特征数据库,并将实际激活序列分解值与激活序列特征进行比较,消除网络产生的不相关激活;最后建立评估模型,对输出时间序列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完成非侵入式负荷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172110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40491.5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30/27 ,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18/214 , G06F18/2131 , G06N3/08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96 , G06F119/02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CN的住宅分布式能源负荷监测方法,首先收集总功率和住宅内各个设备的负荷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再将预处理后数据分成训练集与测试集,利用基于自适应窗口长度的滑动窗口法,进行数据分段;随后建立FCN模型,构建损失函数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基于输入测试集总功率数据,利用已建立的FCN模型,通过两步分解法对单类能源或设备功率数据进行分解,输出分解得到的激活序列功率;再建立迁移学习模型,将训练后的设备模型应用于其他具有相似特征的设备,缩短模型的训练时间;最后建立评估模型,对分解可靠性进行评估。本方法克服了传统模型无法准确识别分布式能源的的局限性,可同时用于发电/用电类分布式能源与家用电器的功率分解。
-
公开(公告)号:CN11693759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550359.5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5G基站备用储能的配电网负荷恢复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力系统领域。该考虑5G基站备用储能的配电网负荷恢复方法,包括5G基站基础模型的构建;5G基站备用电池可调度容量的评估;配电网断电后5G基站不同阶段的运行行为建模;基于5G基站的运行行为与实践中的负载恢复过程的相关性,采用双层优化模型描述5G基站的配电网负荷恢复;求解双层优化模型,完成配电网系统负荷恢复。解决了目前还未有研究关注如何利用5G基站来增强配电网的韧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040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11511.7
申请日:2023-03-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F16/35 , G06F18/24 , G06N3/0455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训练模型和数据增强的变电站告警事件识别方法,属于变电站智能运维领域。该识别方法通过不均衡告警信息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和改进型的告警信息数据增强方法进行数据清洗,利用通用语料库对模型进行预训练,引入动态缩放的交叉熵损失对分类器进行微调,根据识别结果得到最终的变电站告警事件。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提取告警信息里长距离的文本特征,在样本不均衡的情况下有效地检测出了变电站告警事件的故障类型,为变电站智能运维提供更准确的识别方法,并满足了现场运营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586487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37966.X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压控制型逆变器的幅相模型建立及控制方法,属于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建立了dq坐标系下三相逆变器时域状态空间模型;构筑了dq两相坐标系下的传统模型与幅相模型之间的联系,使幅相模型能更简洁清晰地表示出来;在dq旋转坐标系中对三相逆变器的耦合物理量解耦,并依据该坐标系下的三相逆变器模型设计控制电路,根据之前推导出的联系,构建三相逆变器的幅相模型。本发明引入了复变量,在变为极坐标形式后使用幅值相角描述三相逆变器的各物理量,幅相模型比起传统模型在推导计算时更为简练,在观测逆变器输出的幅值相角变化时,也更为直观明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