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092721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610363952.9
申请日:2016-05-2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装置,包括顶破与撕裂性能测试的变直径探针组件、变直径探针的装夹组件及试样的装夹组件。所述的三种组件均可配置于多功能织物强伸度仪,替换该仪器的夹头后可进行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顶破与撕裂性能的同步测试方法。本发明的测试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测试结果真实有效。本发明弥补了目前体外仿真模拟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的顶破与撕裂性能定量表征的空白,在体外模拟织物覆膜进行原位开窗的同时可以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在线测试,为原位开窗用织物覆膜结构与性能的优化、完善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0350078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571842.5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H01L41/047 , H01L41/08 , H01L41/1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高效声电转换特性的柔性声传感器,具有复合层结构,包括相邻的压电膜层和下电极层,下电极层上设有盲孔,且盲孔的孔口所在的下电极层的表面与压电膜层结合,盲孔的直径为1cm,深度为0.7cm,分布密度为1个/2~12cm2,盲孔的形状为圆柱状;柔性声传感器在分贝为80dB且频率为220Hz的声波下的最大电压输出为1.0~3.5mV/cm2。本发明的柔性声传感器的具有高效声电转换特性,相对于压电膜层与下电极层完全贴合的柔性声传感器的声电转换效率提高了67%~483%,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由于下电极材料的吸振现象限制压电膜的振动效果,导致柔性声传感器的声电转换效率被大大削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296755A
公开(公告)日:2019-10-01
申请号:CN201910571819.6
申请日:2019-06-28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电转换效率高的柔性声传感器,具有复合层结构,包括相邻的压电膜层和下电极层,压电膜层的单侧表面仅部分与下电极层结合,其余部分与下电极层之间设有空腔;柔性声传感器在分贝为80dB且频率为220Hz的声波下的最大电压输出为0.9~2.7mV/cm2。本发明的柔性声传感器的声电转换效率高,相对于压电膜层与下电极层完全贴合的柔性声传感器的声电转换效率提高了50%~350%,同时,本发明的柔性声传感器的制备工艺简单,不改变其主体结构模式,不影响传感器柔性,有效解决了由于下电极材料的吸振现象限制压电膜的振动效果,导致柔性声传感器的声电转换效率被大大削弱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066048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711388661.6
申请日:2017-12-2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粘合复合结构可降解管腔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狭窄性疾病的机械扩张植入性编织支架的应用。所述支架由编织纱与可降解高分子丝线组成中空管状支架预成型体经热处理工艺制成,编织纱中壳纱熔融,在两组编织纱交织点处发生熔融流动,交织点粘结,在编织纱非交织点部位经软化、熔融和粘性流动形成对芯纱的完全包覆。制备方法为:将壳纱与芯纱制成壳芯结构的编织纱;将编织纱与可降解高分子丝线制成管状支架预成型体;管状支架预成型体热处理后形成热粘合复合结构可降解管腔支架。本发明以规律性粘结编织支架的交织点,限制其滑移,保持支架在受到径向外力作用下单位长度交织点的个数,从而提高支架的径向支撑力。
-
公开(公告)号:CN110037830A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910312118.0
申请日:2019-04-18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A61F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全成型三相结构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三相、核-壳管状结构,所述的三相结构即两段端部骨隧道编织段和关节腔纤维束段;所述的核-壳管状结构可在一体化制备壳层三相管状编织物的同时在其内部引入三相小径编织束作为核层。编织所用纱线具有不同的降解周期,可通过改变纱线配比以及装锭方式设计人工韧带的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且实现周期可控梯度化降解,产生利于韧带细胞长入的三维通道,达到降解速率与自身组织再生速率相匹配的目的。织造完成后对试样进行清洗、热定型等后处理,最终制备得到一种仿生全成型三相结构人工韧带。
-
公开(公告)号:CN109758620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183223.9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效抗菌可降解的输尿管支架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输尿管支架管本体为膜结构,抗菌剂均匀分布于支架管本体内部及表面,抗菌剂负载量为0.01~5wt%。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可降解纤维制成壁厚均匀,组织规则的管状织物,浸渍于抗菌剂分散液中,在纤维集合体的芯吸作用和毛细作用下,抗菌剂分散液充满织物内部孔隙,取出烘干,重复数次,随后将管状织物固定于芯模,借助热处理使织物热融成膜,冷却后拔出芯棒,得到本体负载抗菌剂的可降解输尿管支架管。本发明制备简单,抗菌剂的负载量可控、分布均匀,且抗菌剂与支架本体有效嵌合,植入体内后无突释现象,可达到长效抗菌效果且具备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524999A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810417353.X
申请日:2018-05-03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慢性伤口用pH敏感型长效修复医用敷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慢性伤口用pH敏感型长效修复医用敷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伤口pH响应性缓释层以及包裹在伤口pH响应性缓释层外侧的速释层;所述的速释层包含高分子聚合物和抗菌药物;所述的伤口pH响应性缓释层包含高分子聚合物、抗菌药物和酸度敏感性物质。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材料易得,处理和使用安全;本发明所制备的医用敷膜速释层载体材料和缓释层载体材料具有不同的功能,且通过精细化结构调控和酸度敏感性物质的pH响应,控制速释层和缓释层药物的阶段性释放,满足伤口不同愈合阶段的需求,实现慢性伤口的长效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07982572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291917.1
申请日:2017-12-0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部分可吸收运动医学骨科缝合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缝合线,其特征在于,缝合线部分可吸收,壳层编织纱是由可吸收纤维与非可吸收纤维合股成为部分可吸收纱线。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可吸收纤维与非可吸收纤维经并纱机合股成一根部分可吸收纱线,作为编织纱;然后选择合适的结构、工艺及参数,经纺织微成型编织技术制备得到所需规格的缝合线。本发明得到的缝合线可用于关节软组织撕脱修复,修复期间起良好力学支撑作用,愈合过程中可吸收纤维逐渐降解,表面形成均匀孔隙,利于细胞长入和迁移,促进组织愈合,同时每股编织纱中的非可吸收纤维保证了降解过程中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63051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610247886.9
申请日:2016-04-2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A61F2/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局部耐久结构的血管支架织物覆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相邻两个金属支架之间的局部高耐久结构部分、用于设置在金属支架尖端的内侧或外侧的局部耐久结构部分,以及其他部分;所述的局部高耐久结构部分的耐久性高于局部耐久结构部分,所述的局部耐久结构部分的耐久性高于所述的其他部分。本发明通过纺织一体成型技术制备出具有局部耐久结构的血管支架织物覆膜,简易有效地提高了血管支架及其织物覆膜的耐久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5031735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355045.5
申请日:2015-06-24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层复合结构小口径人工血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三层复合结构小口径人工血管,包括编织内层,编织内层的外侧设有静电纺丝中层,静电纺丝中层的外侧设有聚氨酯外层,其中,所述的编织内层包括第一编织支架管以及设于第一编织支架管的外侧的第二编织支架管,所述的第二编织支架管为带轴纱编织支架管。本发明具有仿真结构,编织支架管作为增强层同时顺应性较好,静电纺丝支架有精确三维网状结构,降解过程中所包覆的药物和生长因子逐步释放,防止血栓形成和促进细胞生长,聚氨酯层有较好顺应性和微孔结构,有助生物体传输。PDO和PLLA均为可降解材料,可实现梯度降解,减少聚氨酯材料与血液接触,防止材料的异物反应并提高远期通畅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