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使用的安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96706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311618257.9

    申请日:2023-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使用的安装装置,涉及预制构件安装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建筑底板、构件、吊装组件,建筑底板上卡接有与预制构件相对应的多个钢筋,建筑底板上侧装设有两个支架;支架上装设有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输出端装设有与预制构件相对应的定位板,定位板上滑动配合有与预制构件相对应的两个调节组件,定位板一侧装设有两个伺服电机,伺服电机输出端装设有与两个调节组件相对应的双向丝杠。本发明通过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配合,便于吊装组件与预制构件进行连接固定,进而便于对预制构件进行吊装,通过第一电动推杆与定位板配合,便于调节预制构件在两个定位板之间的位置。

    一种基于NSGA‐Ⅲ的高层建筑核心筒平面布局自动生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487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835419.4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NSGA‑Ⅲ的高层建筑核心筒平面布局自动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多目标模型;2)对核心筒内各组件的位置坐标以及朝向进行编码,并根据编码生成各组件对应的前室和/或多个组件合用前室;3)利用NSGA‑Ⅲ算法对各组件的位置坐标以及朝向进行求解,得到不可支配解集;4)根据不可支配解集和步骤2)得到的前室,基于多目标模型自动生成核心筒平面布局图。本发明提出了基于NSGA‑Ⅲ的高层建筑核心筒平面布局自动生成方法,充分调研相关设计规范和设计需求,拟定合理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采用基于参考点的非支配遗传算法,快速得到满足约束条件的互不支配的最优解集,满足设计规范的同时,也能适应不同场景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需求。

    BIM模型生成及生成验证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55650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21784.8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IM模型生成及生成验证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单箱体框架建模;生成构件并进行放置调整,该步骤包括生成框架构件、生成角部连接件、生成板件、角连接放置调整和框架构件放置调整;对生成的模块构件进行碰撞检测和尺寸自适应调整。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有程序指令的存储器,程序指令包括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程序指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方法简便,高效;能避免传统手动生成方法中大量的重复工作;有助于实现钢模块化建筑的高度工业化和流程集成化;能够自动更新生成BIM模型以满足实际要求。

    一种装配式建筑质量实时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9206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51016.5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质量实时监测系统,包括:设计监测模块、生产监测模块、运输监测模块和施工监测模块;所述设计监测模块,用于监测装配式预制构件的设计;所述生产监测模块,用于对生产的装配式预制构件进行三维建模,通过三维模型对所述装配式预制构件的质量进行监测;所述运输监测模块,用于采集运输过程中的信息,对所述装配式预制构件的运输过程进行监测;所述施工监测模块,用于利用多源数据对所述装配式预制构件的装配过程进行监测。本发明能够实现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到运输到施工的全面监测,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管控构件质量,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

    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的模块化建筑单元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581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10327.1

    申请日:2023-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3D打印技术的模块化建筑单元制作方法,包括:获取待打印建筑的结构参数,基于结构参数对待打印建筑进行模块划分,获取若干个打印模块;基于3D打印技术对若干个打印模块进行打印;对打印完成后的打印模块进行结构性能检测;基于检测完成后的打印模块获取打印建筑,并对打印建筑进行缺陷检测,获取检测结果;基于检测结果对打印建筑进行缺陷修复。本发明根据结构参数对待打印建筑进行模块划分,对每个划分模块进行分别打印,实现了打印建筑的精细化,并采用图像检测以及分类器检测的方式分别对每个打印模块和建筑整体进行质量以及缺陷检测,进一步保证了建筑材料的打印质量。

    可扩展的建筑物联网系统模块化集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880326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1025483.6

    申请日:2023-08-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扩展的建筑物联网系统模块化集成方法,涉及建筑物联网系统开发技术领域。该可扩展的建筑物联网系统模块化集成方法,包括主系统,所述主系统包括构建独立LOT设备库、构建独立智能运行空间以及构建指定智能运行窗口,其中所述构建独立LOT设备库包括集成管理系统,所述集成管理模块包括构建建筑模型入口参数,同时接入并导入建筑模型参数模块,基于建筑模型I P进行定位。确定了整个系统的组成,以及构建了独立LOT设备库、独立智能运行空间和指定智能运行窗口,可以将建筑模型通过代码方式进行导入,同时设定了参数值以及利用智能传感系统可对建筑模型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便于建筑模型能够更加精准的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一种钢框架结构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445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550013.5

    申请日:2023-05-16

    Abstract: 一种钢框架结构热‑力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包括:建立基于梁、壳单元的钢框架结构温度场模型,定义材料的热工参数,设置模型的热边界条件和热辐射对流系数,计算得到采用复合材料壳单元的温度数据;建立基于实体单元的梁、柱构件温度场模型,通过传热分析得到梁、柱构件截面的平均温度数据;根据所述钢框架结构温度场模型建立力学场模型,改用多层壳单元模拟钢筋混凝土楼板,定义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参数,通过预定义场将实体单元梁、柱构件截面的平均温度赋予给梁单元,将框架结构温度场模型的温度数据导入到所述力学场模型中,得到钢框架结构耐火性能分析结果。本发明准确的反应钢框架结构受火后的力学性能,简化了建模流程,提高了计算效率。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置钢套筒竖向连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118842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50270.9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内置钢套筒竖向连接结构,包括预制钢筋混凝土内置钢套筒剪力墙、预制连接件和现浇混凝土。预制钢筋混凝土内置钢套筒剪力墙的内部设置有钢筋笼和若干预制钢套筒,一个预制钢筋混凝土内置钢套筒剪力墙安装到另一个预制钢筋混凝土内置钢套筒剪力墙的上端,两个剪力墙的预制钢套筒相互对接,每个对接处的预制钢套筒内设置有预制连接件,现浇混凝土注入预制钢套筒内实现两个剪力墙的竖向连接。本发明的整体性好、传力明确、可减少现场湿作业及竖向接缝、降低现场安装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可实现预制剪力墙的竖向可靠连接,可广泛应用于装配式建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