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包埋颗粒气载乙醇固态同步酶解发酵组合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703303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207405.3

    申请日:2012-06-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1/12 C12M25/18 C12M4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素包埋颗粒气载乙醇固态同步酶解发酵组合系统,包括反应器、乙醇收集瓶、酵母菌液储存瓶和泵;反应器内堆积包埋颗粒,反应器内顶部设置液体分布器,反应器内底部设置气体分布器;反应器顶部设有出气口和进液口,出气口连接乙醇收集瓶;反应器的底部设有出液口和载气进气口,反应器上的出液口连接酵母菌液储存瓶,通过泵将酵母菌液抽入反应器内。本发明将包埋颗粒填充在反应器内,酵母菌液通过液体分布器均匀喷淋于填充床内的包埋颗粒的表面,使包埋颗粒的表面形成均匀的生物膜和获得均匀的湿度;载气的作用一方面是形成厌氧环境,另一方面是将乙醇和产生的部分代谢热带出反应器。

    曲面电极催化剂层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03516A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1110221227.5

    申请日:2011-08-0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曲面电极催化剂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电极基体预处理,第二步:电化学沉积催化剂:将经过预处理的电极基体插入电化学沉积池中,在电化学沉积池中装入含有催化剂阳离子的电镀液,以电极基体作为工作电极,与参比电极、对电极一起构成三电极体系,控制工作电极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为-0.7~0.5V进行电化学沉积,直到电极基体上催化剂载量达到预定载量,然后将电极基体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后在空气中干燥备用;第三步:在全氟磺酸树脂溶液中浸渍;第四步: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到电极基体上催化剂载量达到设定的催化剂载量后进入第五步;第五步:活化电极。

    一种具有产氢特性的光合细菌菌株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63098B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申请号:CN200710078404.2

    申请日:2007-04-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产氢特性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1)采集菌源:采集农田、污水沟等的上表层淤泥为菌源,过滤或静置样品,收集滤液或上清液;(2)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的增殖培养:取上述滤液或上清液放入无菌的培养瓶中,同时按与之1比7~7比7的比例加入新鲜灭菌的培养基到培养瓶中,并充入氩气排除空气,进行静置厌氧培养,菌种培养中以日光灯为光源,光照度为2000勒克斯~5000勒克斯,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6~12天,直到培养液颜色逐渐变紫红,在培养瓶壁上有红色菌吸附生长时止;(3)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的富集培养:取上述红色培养液的中下层液体加入灭菌的干净培养瓶中。

    带抗结壳装置的沼气反应器

    公开(公告)号:CN101724552A

    公开(公告)日:2010-06-09

    申请号:CN201010042018.X

    申请日:2010-01-0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M23/36 C12M21/04 C12M23/38 C12M27/20 Y02E50/3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抗结壳装置的沼气反应器,包括发酵池、密封盖和抗结壳装置,所述密封盖盖在发酵池上,密封盖上设有沼气出气孔;所述抗结壳装置包括挡渣板和喇叭结构的集气罩;所述集气罩设置在发酵池的内壁上,集气罩的开口向下,集气罩上设有通气孔I;所述挡渣板沿集气罩的内壁圆周错位设置,挡渣板与水平形成一定的夹角。本发明在发酵池内设置喇叭结构的集气罩;同时集气罩的内壁圆周上错位设置挡渣板,挡渣板与水平成一定的夹角,当发酵池内的气压改变时,沼液上下波动使沼渣受到挡渣板不均匀的剪切,并与挡渣板摩擦,挤压,阻碍沼渣进一步上浮至液面,从而达到防止沼渣在液面上结壳,同时也可将已形成的结壳打破。

    一种具有产氢特性的光合细菌菌株的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63098A

    公开(公告)日:2007-10-31

    申请号:CN200710078404.2

    申请日:2007-04-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具有产氢特性的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1)采集菌源:采集农田、污水沟等的上表层淤泥为菌源,过滤或静置样品,收集滤液或上清液;(2)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的增殖培养:取上述滤液或上清液放入无菌的培养瓶中,同时按与之1比7~7比7的比例加入新鲜灭菌的培养基到培养瓶中,并充入氩气排除空气,进行静置厌氧培养,菌种培养中以日光灯为光源,光照度为2000勒克斯~5000勒克斯,培养温度为25℃~35℃,培养6~12天,直到培养液颜色逐渐变紫红,在培养瓶壁上有红色菌吸附生长时止;(3)沼泽红假单胞菌菌株的富集培养:取上述红色培养液的中下层液体加入灭菌的干净培养瓶中。

    一种纳米粒子强化酿酒酵母产脂产乙醇的发酵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612583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171616.6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王永忠 高雨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粒子强化酿酒酵母产脂产乙醇的发酵方法,包括步骤:S1.制备纳米材料;S2.制备发酵培养基;S3.菌株接种;S4.纳米材料的添加;并将发酵温度保持在28~30℃,发酵时间为28~30天。结果表明,在固态发酵条件下添加MnO2纳米粒子,酯类物质和乙醇产量较未添加纳米粒子的对照组提高了10.0%和28.3%,其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产量明显提高;在固态发酵条件下添加CoFe2O4纳米粒子,酯类物质和乙醇产量较未添加纳米粒子的对照组提高了17.9%和7.3%,其中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产量明显提高。

    一种纳米粒子强化酿酒酵母产脂产乙醇的发酵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561258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71616.6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nventor: 王永忠 高雨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粒子强化酿酒酵母产脂产乙醇的发酵方法,包括步骤:S1.制备纳米材料;S2.制备发酵培养基;S3.菌株接种;S4.纳米材料的添加;并将发酵温度保持在28~30℃,发酵时间为28~30天。结果表明,在固态发酵条件下添加MnO2纳米粒子,酯类物质和乙醇产量较未添加纳米粒子的对照组提高了10.0%和28.3%,其中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的产量明显提高;在固态发酵条件下添加CoFe2O4纳米粒子,酯类物质和乙醇产量较未添加纳米粒子的对照组提高了17.9%和7.3%,其中乙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产量明显提高。

    一种猪粪掺混稻秆固态沼气发酵及沼渣好氧堆肥耦合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3215201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640855.0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猪粪掺混稻秆固态沼气发酵及沼渣好氧堆肥耦合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稻秆;2)稻秆与猪粪混合;3)调节总固体含量;4)固态沼气发酵;5)获取沼渣;6)沼渣好氧堆肥。结果表明,当碳氮比为22.3‑31.8、秸秆粒径为0.35‑5mm、总固体含量(TS%)为15%‑30%、生物炭添加量为5‑15g/L时,沼气产率、木质纤维素去除率及甲烷含量明显提高;当通气量为0.30‑0.75L/min,枯草芽孢杆菌或里氏木霉或二者的混合菌液的接种量为0.5%‑3%、生物炭添加量为10‑20g/L时,腐殖酸含量及腐熟性能明显提高。同时,在发酵过程中,与沼气发酵和好氧堆肥相关的微生物占据优势地位。

    微型流体混合系统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331121B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310233639.X

    申请日:2013-06-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流体混合系统,涉及一种微槽道的主动混合技术,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混合器,混合器设置有第一进液通道和第二进液通道,第一进液通道与第二进液通道分别开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分别连接有穿过壳体的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第一进液通道与第二进液通道均与混合通道的一端连通,混合通道的另一端开有出液口;壳体嵌有向壳体内发射光斑的点状光斑激光器,点状光斑激光器的出光口位于混合器的混合通道上方。本发明能够强化流体的混合效果,极大的提高了混合效率,同时避免了不利于生物分子生长和存活的因素,本发明还具有结构简单便于制作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