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964813B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010832465.9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驱动的高灵敏度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包括将铁纳米颗粒混入PDMS基液中加入固化剂,形成PDMS混合液;以方糖为模板,利用磁铁使PDMS混合液在模板上生成纤毛;固化成膜,涂覆石墨烯片和纳米纤维素的混合溶液并烘干,制备电阻敏感材料;封装电阻式压力传感器得到柔性压力传感器。本发明引入了多孔结构减小了传感器的初始电流,使得在应力作用下提高了接触面积,改善了传感器的电特性,在保持良好灵敏度的前提下增大了传感器的工作范围。其灵敏度、线性度、响应时间等性能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196481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0
申请号:CN202010832465.9
申请日:2020-08-1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驱动的高灵敏度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制备方法,包括将铁纳米颗粒混入PDMS基液中加入固化剂,形成PDMS混合液;以方糖为模板,利用磁铁使PDMS混合液在模板上生成纤毛;固化成膜,涂覆石墨烯片和纳米纤维素的混合溶液并烘干,制备电阻敏感材料;封装电阻式压力传感器得到柔性压力传感器。本发明引入了多孔结构减小了传感器的初始电流,使得在应力作用下提高了接触面积,改善了传感器的电特性,在保持良好灵敏度的前提下增大了传感器的工作范围。其灵敏度、线性度、响应时间等性能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7834902A
公开(公告)日:2018-03-23
申请号:CN201711122064.9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可再生能源和微小型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维压电电磁混合式俘能器,至少包括压电悬臂梁、磁铁、框架、线圈、圆筒、固定式夹具、弹簧;压电悬臂梁包括第一压电悬臂梁和第二压电悬臂梁,压电悬臂梁的固定端与框架的竖直壁固定连接;压电悬臂梁的自由端与磁铁固定连接;压电悬臂梁和磁铁构成压电式俘能器;所述线圈由漆包线沿着圆筒外壁的右半部分绕制而成;所述圆筒与框架的竖直壁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式夹具、磁铁、弹簧和线圈构成电磁式俘能器。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可从两个正交方向收集振动能、能源收集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322955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310232040.4
申请日:2013-06-0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向求解芯片单热源位置和面积的方法,包括:1)设置温度监测点;2)记录各监测点温度;3)建模仿真,设置温度监测点位置、热源形状、位置和面积;4)对比实际温度和仿真温度,误差小于设定值,则结束,误差大于设定值,进下一步;5)输入第3)步监测点温度值反求计算热源位置和面积,根据热源形状画出位置和面积变化;6)使用反求结果,返回第3)步,设置热源形状、位置和面积,重新仿真运算;7)重复4)-6),直到实际温度值和仿真温度值误差小于设定值;8)输出热源位置和面积。本发明采用基于温度矩量法,单热源位置和面积反向求解更加精确,通过热分析仿真和算法程序进行迭代求解,最终得到单热源面积和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2583216B
公开(公告)日:2014-07-09
申请号:CN201210023471.5
申请日:2012-02-0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一维纳米材料力学性能的微结构,包括一个框形支架,所述框形支架上通过至少四根对称的上竖直梁连接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上层平台,被测纳米材料固定于两个上层平台之间;两个上层平台的两端分别通过下支撑梁支撑于框形支架的支座上;所述两个上层平台的下方通过至少四根对称的斜梁连接一个下层平台,下层平台用于施加外部载荷。该微结构的制备材料为多晶硅,制备工艺与现有的硅微机械加工工艺相兼容,可批量制备。能够同时得到一维纳米材料承受的载荷和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情况,并在检测过程中对纳米材料本身特性没有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315831B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110114630.8
申请日:2011-05-04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3H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石墨烯的纳机电谐振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过渡族金属为催化剂,将催化剂沉积到第一绝缘衬底的表面;然后,以甲烷或乙炔为碳源,采用化学汽相淀积法,在高温下将碳原子沉积到第一绝缘衬底的表面上,从而形成石墨烯薄层;(2)采用图形转印法将得到的石墨烯薄层转印到第二绝缘衬底上;(3)利用金属蒸镀技术将金属材料制作成源电极、漏电极;(4)在样品表面旋转涂布保护胶,然后腐蚀所述石墨烯薄层下方的第二绝缘衬底的一部分以形成沟道;(5)将保护胶腐蚀掉,纳机电谐振器制作完成。本发明所提供的石墨烯谐振器电学性能、机械性能良好、方法与现行MEMS工艺兼容,可用于未来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3111000A
公开(公告)日:2013-05-22
申请号:CN201310069597.0
申请日:2013-03-0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A61M5/1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悬臂梁测力传感器的输液报警装置及其方法,装置包括悬挂于输液架上的输液报警器,以其下方的输液容器,输液报警器包括与输液架相连的挂环和与输液容器相连的挂钩,在挂环和挂钩之间设有悬臂梁测力传感器,悬臂梁测力传感器连接有电路板,电路板分别连接有蜂鸣器、电源和触摸屏。方法包括1)对系统进行标定,建立测量数据库;2)设置预警次数N和相应的报警百分数p;3)通过悬臂梁测力传感器测量并计算初始液体总重量GS0;4)根据初始液体总重量GS0和报警百分数p来计算预警值GA;5)输液过程中,实时地将剩余输液量GS与预警值GA比较,一旦GS达到当前预警值GA便发出报警音。该装置可靠性高、成本低且有很强的适用性,便于在中小型病房普及。
-
公开(公告)号:CN1307859C
公开(公告)日:2007-03-28
申请号:CN200410073038.8
申请日:2004-08-3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热电主动控制的微通道循环换热系统,包括控制驱动部分、执行换热部分和电源。控制驱动部分主要由四个温度传感器、主动控制器和两个功率驱动器组成;执行换热部分主要由两个微通道换热器、被控温元器件、热电换热器、风冷散热器和微型水泵组成。所述主动控制器通过两个功率驱动器分别和微型水泵、热电换热器电连接。并运用电压控制律控制热电换热器的执行电压,当系统处于-40℃~52℃或-28℃~2℃或被控温元器件处于40℃~80℃,散热部件处于22℃环境温度,可控制被控温元器件温度为10℃~60℃。本发明体积小、换热效率高、可靠性高,可用于极恶劣温度环境中高密度信息装置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589094A
公开(公告)日:2005-03-02
申请号:CN200410073038.8
申请日:2004-08-30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热电主动控制的微通道循环换热系统,包括控制驱动部分、执行换热部分和电源。控制驱动部分主要由四个温度传感器、主动控制器和两个功率驱动器组成;执行换热部分主要由两个微通道换热器、被控温元器件、热电换热器、风冷散热器和微型水泵组成。所述主动控制器通过两个功率驱动器分别和微型水泵、热电换热器电连接。并运用电压控制器控制热电换热器的执行电压,当系统处于-40℃~52℃或-28℃~2℃或被控温元器件处于40℃~80℃,散热部件处于22℃环境温度,可控制被控温元器件温度为10℃~60℃。本发明体积小、换热效率高、可靠性高,可用于极恶劣温度环境中高密度信息装置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564626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25973.7
申请日:2004-03-2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Q7/38
Abstract: 一种基于漫游密钥交换认证协议的无线局域网安全接入方法(EAP-RKE),用外地认证服务器F-AS代替家乡认证服务器H-AS向移动节点MN发出认证挑战,在移动节点MN与接入节点AP进行相互身份认证,建立共享密钥。移动节点MN的网络访问标识NAI是userarealm,user是用户身份,realm是用户所属域;把user和realm分开,对user进行随机化加密,实现用户身份保护。本发明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使外地认证服务器F-AS和家乡认证服务器H-AS之间协议信息的交互轮数为1轮,提高了性能,同时保护了用户身份。当移动节点MN在家乡域和漫游在外地域时,都能够实现对移动节点MN的接入控制,而且可以保证移动节点安全地接入网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