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76797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96942.7
申请日:2012-10-1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甘蔗褐锈病菌的PCR检测方法,包括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检测体系建立和PCR扩增产物的检测。本发明的甘蔗褐锈病菌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所需要的DNA用量少的特点;与常规的根据病菌培养后的孢子形态特征鉴定或根据田间种植后病害表型症状鉴定的方法相比,具有实用性好、准确性高和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为甘蔗褐锈病菌的鉴定,提供了高灵敏度的快速检测体系,可用于田间甘蔗褐锈病菌的早期诊断及检测,对我国抗褐锈病甘蔗育种和抗褐锈病甘蔗种质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604986A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1110435405.4
申请日:2011-12-2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农杆菌介导的甘蔗GUS瞬时表达率方法,包括材料选择、转化菌液制备、侵染方法、共培养、选择培养和GUS活性组织化学染色。利用GUS瞬时表达率的高低作为指标,来衡量一种转基因技术方法的优劣,是国际社会所公认的方法。为此,本发明采用国际社会公认的指标,对所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评价。采用本发明方法,可使甘蔗GUS瞬时表达率提高335.8-1859.3%,能有效解决利用农杆菌介导途径高效获得转基因甘蔗植株的瓶颈问题,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甘蔗品种提供了一种外源基因导入甘蔗的关键技术方法。同时,该方法也适用于其他植物基于农杆菌介导途径的遗传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559748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70463.6
申请日:2012-03-17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简便的农杆菌介导甘蔗转基因方法,包括抑菌剂的配制、培养容器消毒、农杆菌转化、培养基配制、共培养、选择培养、筛选培养、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本发明的抑菌剂配制方法简单;培养基配制,只要按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常规方法配制后,再加上抑菌剂即可;培养容器和培养基都无需高温高压灭菌,这在以农杆菌介导的甘蔗转基因的培养基配制上,大大地减少了工作量和能源消耗,简化了组培环节,降低了组培成本,与常规的农杆菌介导甘蔗转基因方法对比,可以降低成本10%以上。本发明简便的农杆菌介导甘蔗转基因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推广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983558B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010578865.8
申请日:2010-12-08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一种利用甘蔗汁促进甘蔗壮苗的组培方法,包括材料选择、诱导培养、继代培养、分化培养和壮苗培养;其中,壮苗培养的培养基为MS+1.0mg/LBA+0.5mg/LKT+5%~15%体积甘蔗汁+20g/L蔗糖+6g/L琼脂粉。甘蔗汁中除了糖分本身外,蔗汁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和未知的内源激素也是促进甘蔗瓶苗健壮的主要因素。经多次试验和统计分析,表明甘蔗组织培养分化丛芽后,使用含10%体积甘蔗汁的壮苗培养基,壮苗数提高了56%,移苗成活率达94.5%,效果显著,而且操作方法简单,实用性强,推广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940164B
公开(公告)日:2011-11-30
申请号:CN201010519876.9
申请日:2010-10-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一种利用香蕉泥促进甘蔗壮苗的组培方法,包括材料选择、诱导培养、继代培养、分化培养和壮苗培养;其中,壮苗培养的培养基为MS+1.0mg/L BA+0.5 mg/L KT+50 g/L~150 g/L 香蕉泥+20 g/L蔗糖+6g/L琼脂粉。培养基中香蕉泥中的微量元素,以及未知的内源激素是促进甘蔗瓶苗健壮的主要因素。经多次试验和统计分析,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100g/L香蕉泥的处理,壮苗株数明显比不加香蕉泥高,壮苗数可提高32.3%,达到极显著水平,且移苗成活率达93.0%;操作方法简单,实用性强,推广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1940164A
公开(公告)日:2011-01-12
申请号:CN201010519876.9
申请日:2010-10-26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IPC: A01H4/00
Abstract: 一种利用香蕉泥促进甘蔗壮苗的组培方法,包括材料选择、诱导培养、继代培养、分化培养和壮苗培养;其中,壮苗培养的培养基为MS+1.0mg/LBA+0.5mg/LKT+50g/L~150g/L香蕉泥+20g/L蔗糖+6g/L琼脂粉。培养基中香蕉泥中的微量元素,以及未知的内源激素是促进甘蔗瓶苗健壮的主要因素。经多次试验和统计分析,表明在培养基中加入100g/L香蕉泥的处理,壮苗株数明显比不加香蕉泥高,壮苗数可提高32.3%,达到极显著水平,且移苗成活率达93.0%;操作方法简单,实用性强,推广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0572539C
公开(公告)日:2009-12-23
申请号:CN200710009226.8
申请日:2007-07-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利用SrMV-P1基因培育抗花叶病甘蔗品种的方法,包括SrMV-P1基因的克隆、抗花叶病甘蔗转P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抗甘蔗花叶病转P1基因材料的培育以及抗病高产高糖转基因甘蔗新材料的筛选鉴定。已获得的转SrMV-P1基因甘蔗无性系,其抗病性优于甘蔗受体品种及其组培后代。
-
公开(公告)号:CN101294221A
公开(公告)日:2008-10-29
申请号:CN200810071267.4
申请日:2008-06-2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批量快速制备PCR模板的方法,属植物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植物组织在裂解液中加热裂解和裂解液中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微量植物叶片放入一定体积的裂解液中加热裂解,然后中和,反应混合液可直接作为PCR反应的模板,在添加适量聚合酶稳定剂的情况下,PCR反应稳定,重复性强。该方法特别适宜大批量PCR反应模板的快速制备,可以大幅度提高分子检测和遗传分析的效率,极显著地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1126090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009227.2
申请日:2007-07-19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利用SCMV-CP基因培育抗花叶病甘蔗品种的方法,包括SCMV-CP基因的克隆、抗花叶病转CP基因甘蔗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抗甘蔗花叶病转CP基因材料的培育以及抗病高产高糖转基因甘蔗新材料的筛选鉴定。获得的转SCMV-CP基因甘蔗品种,其抗病性、光合能力、产量、糖份都优于受体品种Badila及其组培后代。目前,已获得转SCMV-CP基因品种分别为福果2、福果36、福果38、福果48和福果51,发病率由受体品种的92%~100%,降至0~20%;净光合速率达到36μmol·m-2·s-1,为受体品种的1.5倍;株高增加23%~32%,有效茎数增加45%~55%。每公顷蔗茎产量增加62%~80.6%,甘蔗糖份(绝对值)提高1.15%~2.15%。
-
公开(公告)号:CN103805620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310715572.3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福建农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抗生素四价抗病虫和除草剂植物表达载体及应用。所述载体的T-DNA区结构为:右边界-35S启动子-正向双价抗病序列-内含子-反向双价抗病序列-OCS终止子-Ubi启动子-抗虫基因-NOS终止子-NOS启动子-抗除草剂基因-NOS终止子-左边界,T-DNA区左右边界内无抗生素基因,其中正向双价抗病序列即甘蔗花叶病毒和甘蔗黄叶病毒双价干扰序列,其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得到的植物表达载体可用于转化获得同时具有4种抗性的转基因作物,并且获得的转基因作物没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可提高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并且同一次转化中可获得同时具有4种抗性的转基因作物,与单一抗性的遗传转化相比,可以提高效率3倍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