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120809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710443401.8
申请日:2017-06-13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1/67 , F24F11/64 , F24F11/84 , F24F11/871 , F24F11/86 , F24F1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环境温度与用户设定温度;确定所述室内环境温度与所述用户设定温度之间的差值;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以及所述差值,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蒸发压力或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本发明的方案,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节能效果差、使用不方便和用户体验差等缺陷,实现节能效果好、使用方便和用户体验好的有益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9033014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854469.X
申请日:2018-07-30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备功率的计算方法、控制方法及对应的设备,其中设备功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将设备的耗电部件分为可变功率部件和固定功率部件两种;统计并存储可变功率部件的功率与其运行状态的对应关系;获取固定功率部件的开、关状态;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得到可变功率部分的实时功率,加上处于开状态的固定功率部件的所有功率,得到设备的实时总功率。本发明通过对部件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部件进行分别处理,在不需要增加检测设备的前提下,就可以得到设备的功率,然后可以根据功率调节控制,实现节能减排。
-
公开(公告)号:CN218672446U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23274120.X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3/06 , F24F1/0007 , F24F11/65 , F24F11/84 , F24F11/8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空调系统包括室外机(1)包括压缩机(11)、与所述压缩机(11)连接的室外换热器(12)、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2)连接的第一冷媒口(13)、与所述压缩机(11)的排气口连接的第二冷媒口(14)和与所述压缩机(11)吸气口的第三冷媒口(15);第一管路(2),与所述室外机(1)的第一冷媒口(13)连接;第二管路(3),与所述室外机(1)的第二冷媒口(14)连接;第三管路(4),与所述室外机(1)的第三冷媒口(15)连接;以及单模式室内机(5),被配置成仅有制冷工作模式,所述单模式室内机(5)包括与所述第一管路(2)连接的进口和与所述第三管路(3)连接的出口。
-
公开(公告)号:CN220471920U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22115467.8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5B1/00 , F25B41/34 , F25B43/00 , F25B40/02 , F25B41/20 , F25B41/37 , F25B49/02 , F24F5/00 , F24F11/6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作为蒸发器为多功能汽液分离器提供低温的第一冷媒,在制热模式下作为冷凝器为多功能汽液分离器提供中温的第二冷媒,而室外机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作为冷凝器为多功能汽液分离器提供中温的第二冷媒,在制热模式下作为蒸发器为多功能汽液分离器提供低温的第一冷媒,即室内机换热器和室外机换热器可以在不同模式下为多功能汽液分离器提供不同温度的冷媒,而多功能汽液分离器可以对蒸发器提供的低温的第一冷媒和冷凝器提供的中温的第二冷媒进行换热处理,从而可以提高空调系统的过冷度。
-
公开(公告)号:CN214701354U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20052648.9
申请日:2021-01-08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热控制系统及包含其的多联机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多联机低温制热运行,气分积液造成制热量衰减的技术问题。该制热控制系统,包括换热组件,换热组件的高温流路两端分别与压缩机的排气侧和制热需求侧连接,换热组件的低温流路两端分别与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机的吸气侧连接;与压缩机的吸气侧连接的低温流路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支回路和第二支回路,第一支回路连接在压缩机的吸气口上,第二支回路连接在压缩机的增焓补气口上;多联机空调系统包括制热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气液分离器积液造成的制热量衰减、提升低温制热时冷媒循环量、减少机组化霜次数、提高制热使用舒适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