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控制方法及发动机燃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12652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17497.4

    申请日:2022-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控制方法及发动机燃烧系统,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扭矩将发动机工况分为三个工况,根据发动机工况确定相应的主喷模式;发动机处于第一工况时,控制喷油器向燃烧室内喷油使喷油器喷出的燃油被喷入旋转腔的底部,根据所确定的主喷模式控制喷油器向燃烧室内喷油;发动机处于第二工况时,控制喷油器向燃烧室内喷油使燃油被喷射至凸起;发动机处于第三工况时,先控制喷油器喷油使燃油被喷入旋转腔的底部,曲轴转过预设角度后再控制喷油器喷油使燃油被喷射至凸起,实现不同发动机工况下控制喷油器以不同的主喷模式向燃烧室内喷油,以达到促进燃油雾化,提升燃烧速度和燃烧效果的目的。

    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控制方法及发动机燃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41265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317497.4

    申请日:2022-03-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燃烧系统控制方法及发动机燃烧系统,根据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扭矩将发动机工况分为三个工况,根据发动机工况确定相应的主喷模式;发动机处于第一工况时,控制喷油器向燃烧室内喷油使喷油器喷出的燃油被喷入旋转腔的底部,根据所确定的主喷模式控制喷油器向燃烧室内喷油;发动机处于第二工况时,控制喷油器向燃烧室内喷油使燃油被喷射至凸起;发动机处于第三工况时,先控制喷油器喷油使燃油被喷入旋转腔的底部,曲轴转过预设角度后再控制喷油器喷油使燃油被喷射至凸起,实现不同发动机工况下控制喷油器以不同的主喷模式向燃烧室内喷油,以达到促进燃油雾化,提升燃烧速度和燃烧效果的目的。

    一种检测储氢气瓶的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847546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47677.4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储氢气瓶的方法及设备,利用储氢气瓶的体积膨胀量来实时监测储氢气瓶的工作状态,有效提高了储氢气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该方法包括:确定加注氢气后储氢气瓶的体积和储氢参数;根据所述体积以及与所述储氢参数对应的所述储氢气瓶的额定容积,确定加注后储氢气瓶的体积膨胀量;根据所述体积膨胀量与所述储氢参数对应的膨胀量区间的关系,确定加注氢气后储氢气瓶的工作状态,其中所述膨胀量区间为体积膨胀量范围中与所述储氢参数对应的范围,所述体积膨胀量范围是根据处于临界失效状态下的储氢气瓶在不同储氢参数下测得的体积膨胀量确定的。

    一种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法、燃烧系统及柴油机

    公开(公告)号:CN113250843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69915.1

    申请日:2021-06-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柴油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法、燃烧系统及柴油机,该燃烧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两次主燃料喷射能够使两次喷射的油束于缸内卷吸效应的空间强度叠加,实现油束对缸内流场的两次组织,强化缸内湍流,提高缸内油气混合的速率,有效提升燃烧中后期的燃烧速度和缸内空气利用率;且通过确定第一主燃料喷射的持续时长和第一喷射压力,保证气缸压力至少能达到缸压上限阈值,在第二主燃料喷射时,气缸压力从缸压上限阈值下降至设定缸压的时间段内,缸压变化曲线在各时间点的曲线斜率的变化率均处于设定斜率变化率范围内,且使曲轴转过的角度不小于第一预设转角,能够保证空间卷吸叠加效应最优,保证柴油机功率输出最优。

    高压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24680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2110684468.7

    申请日:2021-06-2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压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在高压系统的控制方法中,当接收到上电指令时,则控制电压转换器对目标零部件进行供电。然后检测电堆的电压是否大于电压转换器的电压。若检测出电堆的电压大于电压转换器的电压,则停止电压转换器对目标零部件进行供电,并切换电堆对目标零部件进行供电。当接收到下电指令时,则控制目标零部件进入停机工况,并控制电堆进入放电模式。检测电堆的电压与电压转换器的电压的差值是否小于预设的阈值。若检测出电堆的电压与电压转换器的电压的差值小于预设的阈值,则控制目标零部件停机。当电堆放电完成时,则控制电压转换器停机。

    DPF再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714822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1148846.9

    申请日:2019-11-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PF再生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在一个处理周期中,获取DPF再生相关参数的检测值,基于环境湿度、温度与压力,对所述检测值进行修正,获得第一参数,将再生触发阈值和DPF老化因子的乘积与第一参数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满足DPF再生触发条件,如果是,进行DPF再生。可见,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及后处理老化后对DPF再生触发条件计算进行实时的修正,并对DPF再生进行高效控制,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准确进行DPF再生判断,避免了DPF烧毁的问题,并提高了DPF再生效率。

    一种气缸盖与一种燃气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1287862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399992.5

    申请日:2020-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缸盖与一种燃气发动机,其中,气缸盖包括进气喉口与进气道,进气喉口内圈设置有气门座圈,进气道的靠近进气喉口的一段为滚流生成气道,滚流生成气道的延伸方向相对气缸盖底面倾斜布置,滚流生成气道的下侧面为滚流导向面,滚流导向面的下端形成位于气门座圈上方的滚流生成尖角,滚流生成尖角沿进气喉口的轴向在气门座圈的上端圆面内的投影为尖角投影,尖角投影为由气门座圈的上端圆面的边缘沿径向向进气门中心凸出的凸出区域,且尖角投影的中部的宽度大于其两端的宽度。本发明在现有柴油机的基础上,通过在进气道下游设计滚流生成气道以及滚流生成尖角,从而使进气气流产生燃气发动机所需的滚流效果。

    一种气缸盖与一种燃气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1287861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399976.6

    申请日:2020-05-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缸盖与一种燃气发动机,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其中,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其气缸盖本体内设有排气门导管和排气道,排气道的上侧面设有气门导管凸台,气门导管凸台的端面相对气缸盖底面倾斜布置,且气门导管凸台的端面的倾斜方向为沿排气气流方向逐渐远离气缸盖底面,气缸盖本体的内部还设有环绕于排气门导管外周的冷却腔,排气道短分支的上侧面设有由气门导管凸台平滑延伸至排气道短分支的出气端的导管凸台导向面,导管凸台导向面的长度为排气门座圈内孔直径的1.5倍以上。本方案能够避免排气门导管受到高温燃气的影响,同时,能够大幅度地减小排气门在开启过程中由于气流扰动带来的故障风险。

    后处理控制方法及发动机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25066B

    公开(公告)日:2020-05-22

    申请号:CN202010095283.8

    申请日:2020-02-17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处理控制方法及发动机。本申请中的后处理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实时NO2产生量,输出DOC后NO2量;计算实时被动再生反应NO2量,输出DPF内部被动再生反应的NO2量;根据实际进入SCR中NO2量及后处理温度,计算SCR中NO2设定值控制量;计算NO2偏差控制量,将所述NO2偏差控制量和所述SCR中NO2设定值控制量输入至NO2效率模型中,从而实现DOC中NO2含量闭环控制。本申请能够提升后处理效率,提升被动再生速率及SCR转化效率,降低尿素效率,降低油耗,并改善燃油经济性,提升后处理的安全性,延长发动机及后处理使用寿命。

    燃油品质检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控制单元

    公开(公告)号:CN110646591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10644.2

    申请日:2019-12-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油品质检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控制单元,方法包括先计算得到燃油加注量,在燃油加注量大于预设的加注量阈值,且车辆满足预设的触发条件时,即加注燃油前的实际SCR转化效率均值与理想SCR转化效率值之差小于预设的差异阈值,再判断当前实际SCR转化效率值与加注燃油前的实际SCR转化效率均值的关系,确定加注的燃油品质是否达标。加注的燃油品质不达标可以通过预设方式提醒用户,以减少对后处理系统进一步的损害。以及由于在检测到加注燃油且加注燃油前的实际SCR转化效率均值满足预设条件时,才进行下一步的燃油品质判断,有效避免了由于SCR老化导致的检测误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