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89603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7
申请号:CN201710282448.0
申请日:2017-04-26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G01N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石学与矿物学,具体来说是提供一种测定煤矸石中有机质含量的方法。将风干的煤矸石磨细过筛后,取样放入热重分析仪中测定失重量,计算出煤矸石中有机质含量。本发明独创性的利用失重量计算煤矸石有机质代替了传统的滴定法测有机质的繁琐步骤。确定了升温范围35~800℃、800℃时保温10分钟、升温速率15℃/min、气氛模拟空气(N2:O2=79:21)、气氛总流量100ml/min,与目前常用的滴定法测定有机质结果相比,标准偏差和偏差率分别仅为0.30和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382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670591.9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改性的燃料电池负极催化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燃料电池电催化剂领域,其中石墨烯代替石墨被分散在聚苯胺‐铁‐镍复合催化剂中作为载体。将乙酸镍和乙二胺在乙醇中反应,再与石墨烯混合,并在700℃及氮气中焙烧,得前体A,将聚苯胺与硝酸铁按照4:1摩尔比,在乙醇中反应,再与前体A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前体B1;将聚苯胺与乙酸镍按照4:1摩尔比,在乙醇中进行反应,再与一定量的石墨烯混合,得前体B2;将前体B1和前体B2按照4:1(wt)质量比混合,并在700℃及氮气中焙烧,即得聚苯胺‐铁‐镍‐石墨烯复合电催化剂C粉末。将制备的催化剂C溶于0.5mol的硫酸溶液中,在80℃恒温加热,即得复合电催化剂产物M。
-
公开(公告)号:CN103682382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670591.9
申请日:2013-12-11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9008 , H01M4/9041 , H01M4/90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石墨烯改性的燃料电池负极催化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于燃料电池电催化剂领域,其中石墨烯代替石墨被分散在聚苯胺‐铁‐镍复合催化剂中作为载体。将乙酸镍和乙二胺在乙醇中反应,再与石墨烯混合,并在700℃及氮气中焙烧,得前体A,将聚苯胺与硝酸铁按照4:1摩尔比,在乙醇中反应,再与前体A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得前体B1;将聚苯胺与乙酸镍按照4:1摩尔比,在乙醇中进行反应,再与一定量的石墨烯混合,得前体B2;将前体B1和前体B2按照4:1(wt)质量比混合,并在700℃及氮气中焙烧,即得聚苯胺‐铁‐镍‐石墨烯复合电催化剂C粉末。将制备的催化剂C溶于0.5mol的硫酸溶液中,在80℃恒温加热,即得复合电催化剂产物M。
-
公开(公告)号:CN102796576A
公开(公告)日:2012-11-28
申请号:CN201210335012.0
申请日:2012-09-1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C10L1/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利用丙烯腈废水制备的水煤浆,可有效解决丙烯腈废水难以处理,污染环境,同时水煤浆生产需要大量用水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水煤浆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添加剂0.1~5%,丙烯腈废水25%~49.9%,煤粉50-70%制成,其中先将添加剂和丙烯腈废水混合,搅拌均匀成混合液,再将煤粉加入到上述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即可,本发明既解决了丙烯腈废水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丙烯腈废水的资源化利用,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又能提高水煤浆的稳定性,降低水煤浆生产成本,且操作简单,成本低,易生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151473A
公开(公告)日:2011-08-17
申请号:CN201110039375.5
申请日:2011-02-16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2
Abstract: 一种氨法-塔式常压捕集吸收二氧化碳系统及工艺,包括稀氨水供给装置等,二氧化碳吸收塔包括罐体等,罐体顶部设有排气管,稀氨水供给装置通过管路与第一喷淋装置连接,引风机通过管路与第一换热器连接,第一换热器通过管路伸入罐体下部,罐体底部、第二泵、第二换热器、结晶槽、离心机、母液槽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母液槽、第三泵、第二喷淋装置之间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第二、三泵的进口之间连接第一管路,高浓度氨水储槽通过管路与第一泵连接,第一泵通过管路与第二喷淋装置连接,冷却装置的冷却水进水管与第一换热器的冷却水进水管连接在一起,冷却水进水管上设有调节阀。本发明减碳效率高,工艺流程简单、系统结构简化、投资及运行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01665737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204824.X
申请日:2009-10-14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IPC: C10L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粉煤气化灰渣熔融特性的高效复合助熔剂,该高效复合助熔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有碱性氧化物矿石粉复合而成。本发明高效复合助熔剂中MgO含量12~30%,CaO含量3~30%。对于皖北矿区煤,添加量为2~6%时,可以使煤灰熔融温度从1500℃降低至1400℃以下,粘度为2~25Pa·s范围内,有效改善皖北矿区煤的熔融特性,该助熔剂可用于替代石灰石助熔剂,添加量仅为石灰石的一半。
-
公开(公告)号:CN1198734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85818.6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化用煤精细化配煤装置,包括:原煤精确配给系统,包括多个一一对应设置的原煤筒仓以及定量给料组件,用于对多种原煤进行定量配比输出;煤料输送系统,包括输送皮带和铺平单元,输送皮带水平设置在定量给料组件与搅拌系统之间,铺平单元设置在输送皮带上侧,用于对输送皮带上的原煤推理平整;在线检测系统,用于获取输送皮带上混合原煤中每一种原煤的工业成分、元素成分以及灰化学组成的煤质数据;中控系统,通过在线检测系统获取的煤质数据与预设的煤质数据范围比对,以此对原煤精确配给系统中的各原煤筒仓出煤流量控制,提高配煤精度,得到满足于气化用煤的煤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25595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248843.7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 神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安徽理工大学
Inventor: 张先松 , 王建立 , 张忠翼 , 赵代胜 , 许朝阳 , 李艺 , 王立志 , 张世杰 , 李玉洋 , 吴登启 , 滕艳华 , 张元春 , 李寒旭 , 李里 , 阮涛 , 叶智刚 , 黄守林 , 闫妍 , 潘静萍 , 梁杰灿 , 李春雷 , 黄起中 , 张延斌 , 卢利飞 , 徐海波 , 马颖足 , 李培丰 , 杨学超
IPC: C08G18/48 , C08K7/20 , C08K9/02 , C08K5/5333 , C08K5/521 , C08G10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泡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燃聚氨酯硬质泡沫及其制备方法;该聚氨酯硬质泡沫是通过包含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分经反应得到的产物:异氰酸酯,60~100份;多元醇,50~70份;交联剂,1~10份;泡沫稳定剂,1~3份;催化剂,0.15~0.3份;阻燃剂,10~40份;发泡剂,0.5~5份;改性煤气化灰渣玻璃微珠,7~35份;各组分的用量均以异氰酸酯的重量份数为基准计。本发明在配方中加入煤气化细渣玻璃微珠作为改性填料,使得阻燃聚氨酯硬质泡沫复合材料在具备优异导热性、阻燃性的同时,还使其具有明显的力学补强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488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45344.9
申请日:2023-11-02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 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低制氢能耗的煤泥氧化辅助电解水方法,以惰性电极分别为工作电极和对电极,以酸、碱或盐为支持电解质进行电解水得到氢气。本发明采用煤泥氧化辅助电解水制氢,所用煤泥目前为工业废弃物,该体系催化水分解产氢能耗低于传统电解水制氢。
-
公开(公告)号:CN115350748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94396.0
申请日:2022-08-18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煤浆制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煤浆提浓装置,包括研磨壳体,研磨壳体内连接有研磨机构,研磨壳体的下方连接有过滤单元,过滤单元与研磨机构的出料口对应设置,过滤单元的下方对应设置有煤粉粒径分配机构,煤粉粒径分配机构用于分离不同粒径的煤粉,煤粉粒径分配机构的出端连通有搅拌器,搅拌器用于将不同粒径的煤粉搅拌成水煤浆;研磨机构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在研磨壳体内侧壁上,第一支架上连接有逐级研磨单元、第一调节单元与两组第二调节单元,第一调节单元用于同步调节逐级研磨单元的研磨间隙,两组第二调节单元用于统一逐级研磨单元的研磨间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