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574C
公开(公告)日:2004-09-22
申请号:CN01123363.X
申请日:2001-07-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支承排气装置的零部件数目,减少组装工作量。排气消音器54沿着车架的宽度方向长长地形成,并配置在发动机E与后轮之间,第1排气管53连接排气消音器54的一端和排气口51,第2排气管55与该排气消音器54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接第1排气管53的第1重心G1、和排气消音器54与第2排气管55的第2重心G2的直线59上,第1排气管53的上游端固定在发动机本体22上,上述排气消音器54在第2重心G2支承在车架15上。
-
公开(公告)号:CN1517542A
公开(公告)日:2004-08-04
申请号:CN200310124655.1
申请日:2003-1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M35/0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将初级和次级元件容纳在过滤器壳体中的空气过滤器,其沿该过滤器壳体(35)内的空气流通方向,在初级元件(57)的下游侧配置比初级元件57的孔眼粗的次级元件(58)。这种空气过滤器,既能避免增加空气的流通阻力,又能使通过初级和次级元件的捕集效率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335245A
公开(公告)日:2002-02-13
申请号:CN01125901.9
申请日:2001-07-2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在摩托车、机动三轮车中,有效地降低进气系统的进气阻力,以提高发动机输出功率并降低油耗。在使发动机主体33的气缸筒35a的轴线基本上水平地将发动机E装配到车身架15上的摩托车、降低三轮车中,在从配置在气缸盖36上方的空气净化器23至气缸该36的进气口38的进气系统的途中加装节气门本体46使该进气系统47指向下游侧以大的倾斜部下降的方式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334216A
公开(公告)日:2002-02-06
申请号:CN01123363.X
申请日:2001-07-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支承排气装置的零部件数目,减少组装工作量。排气消音器54沿着车架的宽度方向长长地形成,并配置在发动机E与后轮之间,第1排气管53连接排气消音器54的一端和排气口51,第2排气管55与该排气消音器54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接第1排气管53的第1重心G1、和排气消音器54与第2排气管55的第2重心G2的直线59上,第1排气管53的上游端固定在发动机本体22上,上述排气消音器54在第2重心G2支承在车架15上。
-
公开(公告)号:CN1220220A
公开(公告)日:1999-06-23
申请号:CN98118690.4
申请日:1994-0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15/00
Abstract: 对于备有从前管向车体中央下部上下方向取既定侧面宽度的纵长的主车架和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而大致连续地覆盖前述主车架和前述发动机的车罩由多个分离部分构成,使其分离盖之一沿前述主车架侧面可自由拆装,卸去它时,仅仅露出主车架而利用外观表面,同时把有损外观的辅助部年之类用其它的车罩覆盖,外观不露、在车体后部,把由板状车架构成的后挡泥板设置在主车架后方的后车架的结构部件上,在后挡泥板上配设辅助部件,从而构成苗条的车体。
-
公开(公告)号:CN1098058A
公开(公告)日:1995-02-01
申请号:CN94103258.2
申请日:1994-02-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对于备有从前管向车体中央下部上下方向取既定侧面宽度的纵长的主车架和该主车架下方的发动机的两轮摩托车,而大致连续地覆盖前述主车架和前述发动机的车罩由多个分离部分构成,使其分离盖之一沿前述主车架侧面可自由拆装,卸去它时,仅仅露出主车架而利用外观表面,同时把有损外观的辅助部件之类用其它的车罩覆盖,外观不露。在车体后部,把由板状车架构成的后挡泥板设置在主车架后方的后车架的结构部件上,在后挡泥板上配设辅助部件,从而构成苗条的车体。
-
公开(公告)号:CN218717081U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22567194.6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发动机的通路部件的安装自由度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的通路部件(10)是排气通路部件,具有第一分割体(12)和第二分割体(14),第一分割体(12)具备具有第一分割面(12f)的第一突出部(12d),第二分割体(14)具备具有第二分割面(14f)的第二突出部(14d)。在所述第二分割面(14f)与所述第一分割面(12f)抵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突出部(12d)和所述第二突出部(14d)连接,而形成通路部(10c)及与该通路部连续的管连接用球状部(10a)。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