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870235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205942.3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36/07 , A23L33/00 , A23L31/00 , A61P19/06 , A61P3/10 , A61P5/00 , A61P9/10 , A61P19/02 , A61P1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猴头菌粉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血尿酸相关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招募痛风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在每日三餐饮食中补充猴头菌粉0.5g/餐的摄入,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血液生化数据来确证猴头菌粉对高血尿酸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三餐补充饮食猴头菌粉可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以及血肌酐水平,且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也发现了显著变化,因此,猴头菌粉可在制备具有预防和/或治疗高血尿酸相关疾病的功能食品或药品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519831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00054.6
申请日:2021-07-1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 安徽养生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A23L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果酵素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乌梅果肉,利用酵母菌、乳酸菌、芽孢杆菌、醋酸菌对乌梅进行协同发酵。酵母菌利用自身酶系统将乌梅中的糖水解成单糖,并加入乳酸菌与酵母菌协同发酵,能够对单糖有更加充分的利用,产生乳酸并分泌具有杀菌功能的乳酸菌素来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乳酸菌本身所产生的酸性代谢产物,维持了酒精发酵环境的偏酸性。在醋酸发酵过程中添加了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发酵后产生更多酚类物质,增强发酵液抗氧化活性。同时也添加了乳酸菌,乳酸菌的对乌梅进一步发酵,为发酵微生物提供生长繁殖可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促进发酵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也能提高发酵酶系对乌梅的发酵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5740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16102.4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36/815 , A61K35/747 , A61P1/16 , A61P29/00 , A61P3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药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枸杞特异性促进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在肠道内的增殖,同时,Akkermansia Muciniphila菌可以将枸杞中的多糖等物质分解成小分子活性物质,这更有利于人体的肠道的吸收以及活性的发挥。枸杞中的枸杞多糖、甜菜碱、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功能成分,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恢复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系统的平衡,并辅助以乳酸菌发酵果汁增强和调节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炎,并改善组合物的口感。
-
公开(公告)号:CN11287023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205942.3
申请日:2021-02-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36/07 , A23L33/00 , A23L31/00 , A61P19/06 , A61P3/10 , A61P5/00 , A61P9/10 , A61P19/02 , A61P1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猴头菌粉在制备预防或治疗高血尿酸相关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招募痛风疾病患者以及健康人在每日三餐饮食中补充猴头菌粉0.5g/餐的摄入,分析肠道菌群的变化以及血液生化数据来确证猴头菌粉对高血尿酸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三餐补充饮食猴头菌粉可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以及血肌酐水平,且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也发现了显著变化,因此,猴头菌粉可在制备具有预防和/或治疗高血尿酸相关疾病的功能食品或药品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903996A
公开(公告)日:2020-03-24
申请号:CN201910977371.8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一株高产短链脂肪酸的植物乳杆菌制备酸乳的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已保藏于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389。本发明证明了,从泡菜中分离纯化得到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具有高产短链脂肪酸的能力,将其添加到脱脂乳中进行发酵,得到的酸乳酸甜适中,细腻润滑,粘稠度较好,并且可以减少人工乳脂的添加,在酸乳制备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0679661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057210.3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23C9/13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是生产一种含具有降血脂功能细菌纤维素的酸奶,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组织捣碎匀浆机得到Gluconacetobacter intermedius的细菌纤维素混悬液后灭菌杀灭Gluconacetobacter intermedius,再通过图1的步骤,即可获得本发明的酸奶。此产品特点在于富含活性多糖,这些多糖能够调节人体的血脂。实验过程中发现在含有无活性的Gluconacetobacter intermedius但富含有其代谢产物细菌纤维素的酸奶中,其降血脂的能力是最强的。
-
公开(公告)号:CN106883010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089239.4
申请日:2017-02-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5G3/00 , A01G18/00 , C05B7/00 , C05G3/0064 , C12N1/14 , C12N1/38 , C05D5/00 , C05F5/002 , C05F11/00 , C05F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樟芝生长促进剂及用其快速发酵生产樟芝的方法,包括斜面培养、液态种子制备、液态发酵及固态发酵,在各发酵过程中可添加香草醛等芳香族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从而极大地缩短发酵生产樟芝菌丝体及子实体的培养周期,提高生物活性物质樟芝三萜的含量。与目前研究报道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工艺简单、高效,使用了微量的生长促进剂,可以达到快速生产樟芝菌丝体及子实体的目的,发酵周期较传统方法缩短50%以上,樟芝三萜的含量提高了60%以上,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工业运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059863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186926.4
申请日:2014-05-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提高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crenatum)SYPA5-5L-精氨酸生产能力的代谢改造策略,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将SYPA5-5的N-乙酰谷氨酸激酶(N-acetylglutamatekinase,NAGK,argB)中268位的组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可有效解除L-精氨酸对NAGK的反馈抑制作用;将突变位点精确引入SYPA5-5基因组的相应位置,获得的抗反馈抑制菌株(H-7)L-精氨酸产量降低,中间代谢产物(L-鸟氨酸及L-瓜氨酸)大量积累。对H-7的arg基因簇进行转录分析,发现argGH转录水平降低。在H-7中对argGH加强表达,获得的重组菌株H-7-GH,L-精氨酸生产能力较SYPA5-5提高99.0%。对H-7-GH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L-精氨酸产量达45.1g/L,较优化前提高了49.8%,较SYPA5-5提高了1.13倍。解除L-精氨酸对NAGK的反馈抑制,同时加强表达argGH基因的代谢改造策略,有效提高SYPA5-5的L-精氨酸生产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2424700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110285328.9
申请日:2011-09-23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07J7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酶法辅提和微波酸解的黄姜薯蓣皂苷元清洁生产工艺,属中药提取领域。黄姜皂苷元是合成甾体药物的一类重要的医药原料,但目前生产环节存在较多污染。本发明工艺由黄姜清洗去杂、破碎打浆、静置分层、淀粉分离、酶法辅提、皂苷微波酸解、皂苷元溶剂提取以及重结晶等技术单元构成,通过对黄姜进行湿法打浆,有效分离出游离淀粉,并通过酶法辅提,充分释放皂苷,进而通过微波酸解方式获得皂苷元,其工艺过程酸用量极少,且能够回收黄姜中的淀粉、纤维素等生物质资源,能较好实现加工过程的清洁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433274B
公开(公告)日:2013-04-17
申请号:CN201110379770.8
申请日:2011-11-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高产褐藻酸酶的嗜盐白蚁菌(Isoptericola halotolerans)WX及其应用方法。首次筛选到了一株高产褐藻酸裂解酶的白蚁菌WX,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将菌株WX鉴定为嗜盐白蚁菌(Isoptericola halotolerans)。该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号为CGMCC No.5336,保藏日期为2011年10月12日。该菌株可产生褐藻酸裂解酶降解褐藻酸钠,生产褐藻寡糖,酶活力可高达432U/ml。由该菌株产生的褐藻酸酶可以高效降解褐藻胶,生产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褐藻寡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