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装于风力机塔筒的降噪装置及风力机

    公开(公告)号:CN111237137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114523.4

    申请日:2020-02-25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风力机降噪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于风力机塔筒的降噪装置及风力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叶片噪声经塔筒反射后增大了叶片噪声的声压级同时叶片噪声引发塔筒振动产生二次噪声的技术问题。降噪组件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塔筒上;安装组件包括上支撑环板和下支撑环板,上支撑环板和下支撑环板分别通过螺栓与塔筒的安装法兰连接,下支撑旋转环板与下支撑环板滑动连接,降噪组件安装在上支撑环板和下支撑旋转环板之间且降噪组件随下支撑旋转环板同步绕塔筒的轴线转动;通过在风力机塔筒上设置降噪装置,减少了风力机塔筒对叶片噪声的反射,同时减少了由叶片噪声引发风力机塔筒振动产生的二次噪声。

    基于圆周割线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的叶片临界颤振系统参数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51841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480997.0

    申请日:2020-05-30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圆周割线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的风力机叶片临界颤振系统参数辨识方法,首次将几何学的圆周割线理论与传统粒子群算法相结合,提出新型的CMS-PSO优化辨识算法:引入圆心角决定学习因子的圆周动态调节速率,提高学习因子调节的平滑性,从而增强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的动态平衡,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加快收敛速度;引入圆周割线理论更新学习因子,局部学习因子和全局学习因子的均方和具有不变性,提高优化算法的鲁棒性。针对基于NACA0012翼型的叶片临界颤振系统,应用本发明设计的辨识算法,与多种已有的改进型粒子群算法相比,大幅度提高了叶片临界颤振系统参数的辨识精度、降低了计算成本、并显著增强了优化辨识的鲁棒性。

    一种吸气式直流低速风洞降噪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4041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73052.6

    申请日:2020-05-2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气式直流低速风洞降噪处理方法,借鉴风洞设计理论经验、空气动力学、气动声学的基础,在原有的吸气式低速直流风洞基础上,风机管道内来流方向加装消声器,消声器和风洞原有管道采用密封橡胶圈结合卡套连接的方式软连接,风洞利用两支撑架固定后,施工时仅需将原试验段后移,并将卡件固定在定位槽中,高效率的完成风洞扩散段与收缩段拆卸,避免了大范围的移动性施工。同时通过软连接及加装阻尼减振器,进一步减小振动噪声。利用本发明方法,风洞改造的整体工作量减轻,且施工时的所需工具较少,难度较低,同时较低的改造成本及较少的基建面积对低速风洞设计及推广使用,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实际意义。

    适用于风洞实验的风力机塔架表面压力测量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8921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6

    申请号:CN202010156967.4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风洞实验的风力机塔架表面压力测量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支撑架和套筒,支撑架包括底座、承重支架、顶部平板;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风洞中安装风力机及支撑架,在支撑架周围安装套筒;在套筒不同截面布置测压孔,并连接至压力扫描阀;安装霍尔传感器、整流桥及直流负载;启动风洞;采集当前风速及不同转速及静止状态下下风力机塔架的表面压力;改变风洞风速,待风洞风速稳定后,重复测量,直至所需测量的工况均完成测量。本发明设计成本较低且安装方便,对旋转、静止状态下风力机塔架气动载荷的准确预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基于综合关联改进型DE算法的风力机翼型最优LQR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95540B

    公开(公告)日:2020-06-09

    申请号:CN201811523715.X

    申请日:2018-12-13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综合关联改进型DE算法的风力机翼型最优LQR控制方法。首先将水平风力机翼型非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转换成状态空间方程的表达形式,便于应用LQR控制方法,然后利用最优LQR控制方法,将风力机翼型多自由度振动控制最大化和驱动量最小化问题等价成二次型性能指标加权项的优化整定问题,最后基于相似性和相关性概念创新性地设计出综合关联改进型DE算法,用于自适应整定LQR控制器最佳加权项,实现多种风况下风力机翼型最优LQR控制的快速性、有效性和鲁棒性。

    一种背风型风力机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173676A

    公开(公告)日:2020-05-19

    申请号:CN202010101075.4

    申请日:2020-02-19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风型风力机,风轮(1)包括若干个叶片(1-1),若干个叶片(1-1)的内端固定连接风轮旋转机构的上端,若干个叶片(1-1)围绕风轮旋转机构环形分布,在风静止时风轮(1)的竖向横截面呈现M型。背风型风轮配置不受“塔架干涉”限制,可以使叶片设计得比迎风式配置更柔;同时背风M型风轮随着风速的增大自动变形,使得叶片在额定功率附近的一段风速区间内尽量处于拉伸受力状态,充分发挥叶片的材料强度,使叶片被设计得更柔更轻,进一步降低叶片及整机成本。背风型的风轮可以凭借其复位偏航力矩自动对准来流,通常比迎风型有更好的偏航控制性能,也更适用于极端气象条件下的超大型风力机。

    双控制面二维机翼颤振系统的最优PID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62124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61971.3

    申请日:2019-07-22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控制面二维机翼颤振系统的最优PID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双控制面二维机翼颤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根据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基于双控制面设计双回路PID控制器;通过改进灰色粒子群算法并结合NLJ算法,设计新型复合灰色粒子群(GNPSO)算法,对双回路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得到最终的PID控制器。本发明能够实现双控制面二维翼型颤振系统的高效优化PID控制,本发明优化后的控制器可以更有效的操控机翼多控制面、获得更好的颤振抑制效果并缩短优化计算时间。

    一种基于导流子翼的高性能阻力型垂直轴风力机风轮

    公开(公告)号:CN10909893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811086088.8

    申请日:2018-09-18

    Applicant: 扬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导流子翼的高性能阻力型垂直轴风力机风轮,包括叶片母体和叶片导流子翼,所述的叶片导流子翼通过一侧的垂直直线边与所述叶片母体相连,所述的叶片导流子翼以此连接轴为旋转轴围绕叶片母体进行旋转,两者之间的空间形成了气流通道,所述的叶片导流子翼根据叶片母体相对于风向的位置调节气流通道的扩大和闭合。与目前传统的Savonius型风力机风轮相比,本发明所设计的垂直轴风力机风轮包含了能够与叶片母体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的叶片导流子翼,使得叶片在任意风向的流动下调节叶片相对于风向的扭矩,从而获得更高的功率系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