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10434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1409931.8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4H12/10 , E04H12/22 , E04H5/02 , E02D27/12 , G16Y10/35 , G16Y20/00 , G16Y20/10 , G16Y40/10 , H04Q9/00 , H02J7/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通信和感知设备共享应用的一体化输电杆塔结构,其包括:输电铁塔;综合机房,其屋顶上部设置有所述输电铁塔,所述输电铁塔的塔脚板与所述综合机房的屋顶连接;通信感知设备,设置在所述输电铁塔的塔身上,将感知到的信息传输至所述综合机房,形成一体化多功能输电杆塔结构,实现通信和感知的共享应用。本发明能解决共享应用问题,适用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铁塔。本发明可以在电力输电线路工程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91216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80317.0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H02G1/02 , G06F30/18 , G06F30/17 , H02J3/36 , G06F113/16 , G06F113/04 , G06F111/1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气设计方法及系统,包括:选择高海拔地区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的导线;得到海拔修正系数,并确定海拔修正后的绝缘子长度和不同海拔不同过电压倍数下的空气间隙;基于确定的绝缘子长度和空气间隙,确定高海拔地区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极间距的取值;根据高海拔地区的可听噪声公式和海拔修正系数,计算不同海拔下海拔修正后的电磁环境值,并判定选择的导线与确定的极间距取值是否超出预先设定的限值要求;若超过,则重新确定导线和极间距取值;根据不同海拔下海拔修正后的电磁环境值,确定高海拔地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气设计方案,本发明能够提高高海拔地区的特高压输电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77425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39143.9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户内变电站三维协同设计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其包括:确定户内变电站三维设计的对象,该对象包括变电站物理模型及变电站编码;根据变电站物理模型的设计内容将变电站设计项目组划分为不同专业,对于不同专业内部,将专业设计任务细分为不同子目标,并分别规定其深度要求;设置上下游提、收资关系和关键节点,配合不同专业间的设计。本发明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度,有效保障设计质量。本发明能在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领域中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470655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211262914.6
申请日:2022-10-14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直流线路周围合成电场计算的房屋平台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房屋及平台信息;基于平台信息建立平台模型;判断平台周围是否紧邻有房屋,并根据房屋与平台的相对位置关系完成房屋平台的建模,得到房屋平台简化模型;根据直流输电线路与房屋及平台的相对位置,获得直流输电线路模型与房屋平台简化模型在三维坐标系的坐标。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线路邻近民房、堤坝等建筑物情况下合成电场计算的房屋建模中。
-
公开(公告)号:CN114760808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264080.6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柔性直流输电换流站防冻水冷系统和方法,包括:海水循环模块通过第一换热器与淡水循环模块连接;淡水循环模块通过第二换热器与阀冷循环模块连接;海水循环模块中海水经过海水泵流入第一换流器,经过换热后流入海中,在海水泵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泄水孔;淡水循环模块包括连接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循环管路,在第一换热器的旁侧设置一与其并联的旁通阀;阀冷循环模块包括与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的换流阀组件和三通阀,换流阀组件与三通阀的一端连接,三通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三通阀的第三端连接换流阀组件和第二换热器的输出端之间的管路。其提高了水冷系统和被冷却部件运行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32802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110913269.9
申请日:2021-08-10
Applicant: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M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断路器机械开关的多断口行程一致性检测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试验系统、控制系统和测量系统;所述试验系统包括高压直流断路器,所述高压直流断路器包括多个断路器断口串联而成的高速开关;所述控制系统包括配变保护与测控单元和驱动柜,所述配变保护与测控单元通过所述驱动柜连接所述高速开关;所述测量系统包括高速摄像机、视频采集系统和计算机;所述配变保护与测控单元连接所述高速摄像机,所述高速摄像机摄取所述高速开关的视频经所述视频采集系统发送到所述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将所述高速开关的视频进行处理得到每一个断路器断口的有效开距时间。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08446517B
公开(公告)日:2021-08-24
申请号:CN201810300906.3
申请日:2018-04-0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04 , G06F16/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变电三维设计数据跨软件平台交互的方法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需要进行交互的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数据,采用分层分级的组织方式,抽象得到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并根据预先建立的跨平台交互文件的标准格式模板,对得到的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模型进行存储,生成跨平台交互文件;2)将跨平台交互文件作为输变电工程需要进行交互的软件平台的输入,实现输变电三维设计数据跨软件平台交互。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数据跨软件平台交互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139321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526645.9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输电换流阀塔内部磁场分布的计算方法及系统,将时域电流分解为低频正弦电流和高频尖刺电流;由于非磁性金属体对低频正弦磁场的屏蔽效果很弱,低频正弦电流流过换流阀塔所产生的磁场的计算等效为自由空间的磁场计算,所需计算时间很短;由于换流阀中高频尖刺电流的频率一般在10MHz以内,阀塔尺寸与其波长相比可看成电小尺寸,利用准静态方法计算高频尖刺电流流过换流阀塔所产生的磁场,提高了计算速度;前两部分叠加后的磁场确定为时域电流流过换流阀塔时产生的磁场,实现了快速、准确地计算直流输电换流阀塔内部的磁场分布。
-
公开(公告)号:CN11232872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51991.2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力变电站三维GIS和模型数据快速加载方法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场景图的三维GIS数据组织结构;2)以步骤1)中建立的基于场景图的三维GIS数据组织结构为基础,采用基于多层影像的数据贴合映射方法,对电力变电站中的多层影像数据进行表达,实现多层影像数据的快速加载;3)基于步骤1)中建立的基于场景图的三维GIS数据组织结构,对电力变电站工程中的多源异构地形数据进行快速融合;4)基于步骤1)中建立的基于场景图的三维GIS数据组织结构,对电力变电站工程中的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快速加载和可视化。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变电站三维GIS数据的快速加载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233239A
公开(公告)日:2021-01-15
申请号:CN202011178778.3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基于动态三维建模反馈的可视化评价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t时刻第一钻孔数据集;所述第一钻孔数据集包括n个原始钻孔数据;基于闭环投影技术对所述第一钻孔数据集进行插值处理,得到第二钻孔数据集;所述第二钻孔数据集包括n个所述原始钻孔数据和m个插值钻孔数据;基于所述第二钻孔数据集进行三维重构,得到第一三维地质模型;在t+1时刻重复上述过程,得到第二三维地质模型;基于所述第一三维地质模型和所述第二三维地质模型对t时刻至t+1时刻内的施工效果进行评价。本发明以可视化的方式对施工效果进行动态评价,从而可以实现施工设计的实时调整,有利于后续施工的高效开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