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15886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423876.7
申请日:2024-10-1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周蠡 , 陈然 , 刘万方 , 张洪 , 许汉平 , 蔡杰 , 贺兰菲 , 徐昊天 , 李吕满 , 周英博 , 孙利平 , 廖晓红 , 熊川羽 , 李智威 , 马莉 , 乔诗慧 , 熊一 , 张赵阳 , 舒思睿
IPC: G06T7/10 , G06V10/40 , G06V10/762 , G06V10/77 , G06N3/006 , G06N3/0442 , G06N3/0985
Abstract: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输电线路设备三维模型分割方法,方法先对输电线路设备的三维模型进行过分割得到多个子面片,然后对各个子面片进行特征提取,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聚类,将聚类结果输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获得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输出的分割结果,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为基于主成分分析网络和ScSR稀疏字典改进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并采用混合策略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对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超参数进行优化,利用得到的最优超参数进行分割预测,最后利用图割算法调整子面片的分割标签。本发明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图割算法调整子面片的分割标签,进一步优化了分割,从而保证了分割边缘的分割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4397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351005.9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蔡杰 , 周蠡 , 张洪 , 许汉平 , 陈然 , 贺兰菲 , 李吕满 , 周英博 , 孙利平 , 廖晓红 , 熊川羽 , 李智威 , 马莉 , 乔诗慧 , 熊一 , 张赵阳 , 舒思睿
IPC: G05B13/04 , G06N3/0442 , G06N3/086 , G06N3/045 , G06N3/092
Abstract: 一种基于Bi‑LSTM和DDPG算法的输电线路施工设备平行控制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基于阶段突变策略的差分进化算法对时序注意力机制的权重进行优化,通过特征注意力机制和优化后的时序注意力机制构建Bi‑LSTM网络模型;将施工设备状态数据输入Bi‑LSTM网络模型得到施工设备状态预测结果;基于优先级的事后经验回放对DDPG算法进行改进,利用改进的DDPG算法构建决策控制模型,并将施工设备状态预测结果输入决策控制模型得到输电线路施工设备的最优控制策略。本发明通过改进的Bi‑LSTM网络模型提供了更准确的施工设备状态预测,而利用改进的DDPG算法构建的决策控制模型利用状态预测结果,结合深度学习和策略梯度方法,制定出更优化的控制策略,从而实现了最优决策的求解。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44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0828662.1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湖北科能电力电子有限公司 , 湖北华中电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陈然 , 刘万方 , 周蠡 , 张洪 , 许汉平 , 蔡杰 , 贺兰菲 , 徐昊天 , 李吕满 , 周英博 , 孙利平 , 廖晓红 , 熊川羽 , 李智威 , 马莉 , 乔诗慧 , 熊一 , 张赵阳 , 舒思睿 , 李晶晶 , 雷蕾 , 包义雄
IPC: G06F30/27 , G06N3/0455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MPC的线路设备数字孪生模型参数动态校正方法及系统,方法首先收集输电线路施工中的历史运行数据,构建数字孪生模型,然后将其系统属性划分为静态、动态和性能属性,接着融合Seq2Seq算法与多头自注意力机制Transformer模型,构建时序预测框架,并引入自适应记忆衰减机制优化输出目标函数,最后通过事件驱动更新静态属性,并基于MPC控制策略修正动态与性能属性;本发明通过设计自适应记忆衰减机制并添加约束条件,有效的控制属性参数的收敛速度,降低了模型的计算复杂程度,并且对系统的各项属性进行了修正、调节与优化,实现了数字孪生模型输出与物理系统运行的协同闭环匹配,使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71048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624186.1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陈然 , 刘万方 , 周蠡 , 张洪 , 许汉平 , 蔡杰 , 贺兰菲 , 徐昊天 , 李吕满 , 周英博 , 孙利平 , 廖晓红 , 熊川羽 , 李智威 , 马莉 , 乔诗慧 , 熊一 , 张赵阳 , 舒思睿
IPC: G06T3/04 , G06T3/4038 , G06T11/00 , G06T17/00 , G06T9/00
Abstract: 一种多样化个性化图像生成方法及系统,方法首先输入文本描述与参考图像,然后分别基于文本编码器与图像编码器,对文本描述与参考图像进行编码,获得内容表示向量与风格表示向量,接着将二者拼接为条件向量,然后通过引入惩罚项与多LoRA权重的自适应合并,同时优化图像生成器的网络结构,对图像生成器的改进,并以条件向量为输入,生成个性化目标图像;本发明通过将多种LoRA权重进行合成并引入惩罚项,使其在图像生成过程中,减少各种不同的内容和风格之间的信号干扰,同时有效的平衡了不同设计风格及元素,且无需手动调整参数或合并权重,降低了主观经验的影响,提高了图像的生成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61098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603142.0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赵阳 , 王巍 , 李智威 , 张洪 , 陈理 , 全江涛 , 刘姜 , 尚琦翔 , 徐乐平 , 白尧 , 葛艳琴 , 王晨 , 孔娟 , 姜英涵 , 周子毓 , 许汉平 , 方钊 , 邵芳 , 孙利平 , 廖晓红 , 周蠡 , 李吕满 , 徐昊天 , 舒思睿 , 乔诗慧 , 张童彦 , 段志强 , 陈然 , 周英博 , 马莉 , 熊一 , 张家豪 , 荆琳 , 刘洋 , 马磊 , 武岳 , 郑宇锋 , 姚鑫 , 魏巍 , 李进 , 杨龙 , 汤力
IPC: H02G7/16
Abstract: 一种高压输电线路的自动调速除冰装置,包括振动装置与输电线路固定装置;振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机、机械大臂与机械小臂,机械大臂做上下振动,机械小臂做左右振动,机械小臂的另一端通过输电线路固定装置与高压输电线路连接,输电线路固定装置上设有压力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应用时,当温度低于零摄氏度且高压输电线路上的重量变化时,电机启动以使机械大臂、机械小臂振动,机械小臂与高压输电线路同频振动故产生共振现象,共振增大了高压输电线路的振幅,故除冰的效果较好;电机根据压力传感器所感知的压力变化输出不同的旋转速度,使高压输电线路以不同幅度振动,即自动调整除冰速度。本设计除冰效果较好,且可以自动调整除冰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88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040202.2
申请日:2024-01-1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李智威 , 王巍 , 方钊 , 张洪 , 张赵阳 , 廖晓红 , 孙利平 , 王金元 , 周蠡 , 蔡杰 , 陈理 , 邵芳 , 张亮 , 许汉平 , 李进 , 杨龙 , 汤力 , 卢银均 , 徐乐平 , 熊川羽 , 陈然 , 周英博 , 马莉 , 贺兰菲 , 熊一 , 高晓晶 , 舒思睿 , 张童彦 , 徐昊天 , 柯方超 , 魏聪 , 张东寅 , 赵爽 , 王亚捷 , 胡婷 , 乔诗慧
IPC: G06F30/27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N3/0499 , G06N3/006 , G06N3/084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考虑腐蚀影响的杆塔覆冰荷载计算方法、系统及设备,方法首先参考杆塔的力学参数、几何参数与服役年限,构建杆塔有限元模型,然后搭建三维几何模型,赋予力学参数与覆冰荷载,获得数据集样本,接着进行归一化处理,并划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再建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优化,以完成考虑腐蚀影响下的输电杆塔覆冰荷载计算;在应用中,通过使用基于数据处理的算法模型替代传统的力学建模,提高了腐蚀条件下杆塔覆冰荷载的承载力计算速度,并且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同时通过结合力学仿真和机器学习,可以更加有效的处理大数据,加快对复杂条件下杆塔承载力的分析和评估。本发明不仅较为高效,而且较为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7847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652368.1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英博 , 张洪 , 李靖 , 陈航 , 李吕满 , 孙竹 , 乔诗慧 , 陈然 , 柯方超 , 全江涛 , 余宏桥 , 周蠡 , 蔡杰 , 高晓晶 , 殷建刚 , 段志强 , 李智威 , 熊川羽 , 马莉 , 孙利平 , 廖晓红 , 赵爽 , 程钊 , 张赵阳 , 王巍 , 熊一
IPC: F16L9/14 , F16L37/086 , F16L57/00 , F16L57/06 , F16L58/10 , F16L1/036 , E03F3/04 , E03F3/06 , H02G9/06
Abstract: 一种用于顶管法的纤维混凝土管节,包括管体、拼接环公端及拼接环母端,拼接环公端及拼接环母端分别位于管体两端,拼接环公端上设置有环形插口,拼接环母端上开设有与环形插口相配合的承口,环形插口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凹槽,承口的内壁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至少两个嵌入块安装孔,嵌入块安装孔内设置有嵌入块,环形插口插入承口后,嵌入块在推力弹簧作用下插入环形插口内,使相邻管体相互连接,管体的内壁上镶嵌有多个紧固环,在运输过程中纤维混凝土管节发生碰撞时,紧固环可以由内支撑管体,提高管体的强度。本设计不仅可以避免铺设时管体连接不牢固造成整通道尺寸偏差,而且可以通过紧固环由内支撑管体。
-
公开(公告)号:CN117572060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063197.7
申请日:2024-01-1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张赵阳 , 李智威 , 许汉平 , 白尧 , 王巍 , 王璨 , 方钊 , 张亮 , 邵芳 , 杨龙 , 汤力 , 李进 , 廖晓红 , 孙利平 , 马莉 , 周蠡 , 蔡杰 , 陈然 , 周英博 , 马磊 , 徐乐平 , 卢银均 , 熊川羽 , 舒思睿 , 熊一 , 张童彦 , 乔诗慧 , 李吕满 , 柯方超 , 魏聪 , 胡婷 , 高晓晶 , 田锋 , 韩洪亮 , 刘鑫
Abstract: 一种非接触式无源分布式电缆电流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所述电流测量装置设置于待测量电缆外部;所述取能供能模块用于将感应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给电流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和信号传输,所述测能模块用于测量感应的电缆电流并将测量结果输出;所述取能测量磁芯包括取能感应柱、测量感应柱和两块平行设置的集磁盖板,所述取能感应柱的外部套设有取能线圈;所述测量感应柱上设置有气隙,所述测量感应柱的外部套设有测量线圈;所述取能线圈与取能供能模块的取能端相连接,所述取能供能模块的电能输出端与测能模块的供电端相连接,所述测能模块的信号采集端与测量线圈相连接。本设计不仅提高安装和检修的效率,而且供能充足、测量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764067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311350651.9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熊川羽 , 何诗英 , 马莉 , 张秀青 , 舒思睿 , 黄连生 , 熊一 , 李栋 , 孙利平 , 王普坚 , 廖晓红 , 王瀛 , 张童彦 , 张洪 , 周蠡 , 李智威 , 蔡杰 , 柯方超 , 许汉平 , 陈然 , 周英博 , 王巍 , 贺兰菲 , 张朝阳 , 李吕满 , 乔诗慧 , 高晓晶 , 徐昊天 , 陈晓娇
IPC: H04L67/12 , H04J3/16 , H04L67/1042 , H04L67/104 , H04L69/06 , H04L69/28
Abstract: 一种适用于电力电子能源设备互联的毫秒级实时通信网络,由一主多从模式构成,其具体包括系统层、控制层与电力电子设备层;系统层包括至少一个主站节点,用于通过标准以太网卡与控制层进行交互,实现实时通信网络内部的网络通信控制;控制层包括多个从站节点,用于负责系统层与电力电子设备层之间的数据沟通传递,通过I/O端口分别与系统层、电力电子设备层相连;电力电子设备层包括多个设备节点,用于向控制层提供设备数据;在应用中,采用一主多从的模式,使得其可以支持多种灵活的拓扑结构,解决了传统拓扑共享能力差,通信线路利用率不高的缺陷,可以大幅提升网络性能,提高网络的实时性。因此,本发明不仅灵活性较高,而且具有高实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59153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296013.3
申请日:2023-10-0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熊川羽 , 李栋 , 马莉 , 何诗英 , 舒思睿 , 黄连生 , 熊一 , 张秀青 , 孙利平 , 廖晓红 , 张童彦 , 张洪 , 周蠡 , 李智威 , 蔡杰 , 柯方超 , 许汉平 , 陈然 , 周英博 , 王巍 , 贺兰菲 , 张朝阳 , 李吕满 , 乔诗慧 , 高晓晶 , 徐昊天 , 陈晓娇
IPC: G06F16/242 , G06F16/23 , G06F16/215 , G06F16/21 , G06F16/28 , G06F16/27 , G06F16/22
Abstract: 一种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海量数据管理系统及其应用方法,其包括用于采集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存储的数据源层;用于实现不同数据源的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的分类存储的数据库层;用于分析整理数据库层数据的算法层以及用于实现数据的显示、查询及调度控制的应用层;本设计在应用中,根据分布式能源系统中各个机组设备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的特点,充分综合考虑了接入能力、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数据安全等功能和性能指标要求,设计了多层架构的数据管理系统,能够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与压缩存储,并且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界面及交互模式,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