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采样率的傅里叶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5611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349613.9

    申请日:2019-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采样率的傅里叶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通过对比初始设置的采样频率对所要分析的信号进行初步采样,进而采用傅里叶分析分析其基波频率及基波幅值;S200通过分析得到的基波幅值进行初步判定,确定满足整周期截断的采样频率,重新对信号进行采样;S300采样后的信号对其进行傅里叶分析,利用三谱线法确定最佳采样频率,即,既满足整周期截断,又满足无频谱泄露的最佳采样频率;S400重新对信号进行采样,得到各次谐波的频率及幅值组成。本发明可以采用较小的采样率实现高精度、高频信号的采集及分析,减小了采集系统的成本及加快了分析速度。

    一种具有超导磁悬浮结构的长行程磁浮平面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3296862B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310012685.7

    申请日:2013-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超导磁悬浮结构的长行程磁浮平面电机,利用超导材料的特有性能,解决了现有磁悬浮长行程平面电机承载力低、悬浮力和驱动力交叉耦合等问题。电机由定子和动子组成,定子包括基台和二维永磁阵列,动子包括平台、常导线圈组和超导线圈组。所述平面电机的悬浮力由位于动子平台底部的八组超导线圈组提供,每角有两组超导线圈组,四角分布有四组外围超导线圈组和四组内围超导线圈组,每个超导线圈组由四个独立无铁芯超导线圈组成;所述平面电机的驱动力由位于动子平台底部四边的常导线圈组提供。与传统的磁悬浮长行程平面电机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平面电机具有高承载力、悬浮力与驱动力完全解耦、控制简单的优点。

    一种电磁铁分布的五自由度磁浮导轨

    公开(公告)号:CN103277409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310012681.9

    申请日:2013-01-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C32/04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磁铁分布的五自由度磁浮导轨,其包括导轨、悬浮平台、设于悬浮平台上的多块电磁铁、及用于检测悬浮平台各方向运动状态的气隙检测位移传感器组。多块电磁铁成对且两两相对地设置在悬浮平台上,每组电磁铁对的励磁均采用差动控制模式,以提供平稳的悬浮力和导向力。各电磁铁的工作磁路所在的平面分别与悬浮平台的运行方向平行;处于悬浮平台一角的三个电磁铁的绕组电流方向相同。本发明利用电磁铁产生的电磁吸力实现悬浮平台的五自由度悬浮,解决了电磁铁之间的磁场耦合问题,磁悬浮平台具有无接触、无润滑、长行程、高精度、高速度和可调动静态刚度等优点,适合高档数控机床和光刻机等要求超洁净、高精密等性能的直线进给设备。

    基于直流电流间接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0536315C

    公开(公告)日:2009-09-02

    申请号:CN200710072188.0

    申请日:2007-05-09

    Abstract: 基于直流电流间接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它属于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直流电流间接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为了解决传统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复杂、弱磁控制速度范围小、在恒压频比控制方式下无法实现弱磁控制的问题。本发明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上有两套绕组,功率绕组和弱磁控制绕组均为多相对称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功率绕组连接功率绕组逆变器的输出端,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绕组连接直流控制可调电感的交流绕组的一端,直流控制可调电感的交流绕组的另一端连接三端电容器组,直流控制可调电感的直流绕组连接直流控制电源的输出端。本发明具有控制简单、可靠性高和弱磁控制速度范围宽等特点。

    基于直流电流间接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039096A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200710072188.0

    申请日:2007-05-09

    Abstract: 基于直流电流间接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它属于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直流电流间接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系统,为了解决传统永磁同步电机变频调速系统的控制复杂、弱磁控制速度范围小、在恒压频比控制方式下无法实现弱磁控制的问题。本发明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上有两套绕组,功率绕组和弱磁控制绕组均为多相对称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的功率绕组连接功率绕组逆变器的输出端,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绕组连接直流控制可调电感的交流绕组的一端,直流控制可调电感的交流绕组的另一端连接三端电容器组,直流控制可调电感的直流绕组连接直流控制电源的输出端。本发明具有控制简单、可靠性高和弱磁控制速度范围宽等特点。

    结合电流纹波预估和驱动脉冲宽度校正的电压源逆变器死区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9584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87562.8

    申请日:2024-01-22

    Abstract: 一种结合电流纹波预估和驱动脉冲宽度校正的电压源逆变器死区补偿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对逆变器的死区效应补偿中电流极性检测不准确,补偿效果差的问题。对于三相两电平逆变器的驱动信号,根据三相调制波比较值与三角载波的比较结果确定驱动信号的上升沿时刻和下降沿时刻;计算驱动信号在上升沿时刻和下降沿时刻的电流纹波估计值,再结合采样基波电流值,确定死区效应作用时刻的实际相电流极性;再对三相调制波比较值进行校正,得到校正后的三相调制波比较值,并在下一个中断控制周期内赋值给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从而改变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实现电压源逆变器死区补偿。本发明用于逆变器死区补偿。

    考虑开关损耗和时域扩散系数的降低传导EMI的周期频率调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9578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99994.0

    申请日:2024-01-24

    Abstract: 一种考虑开关损耗和时域扩散系数的降低传导EMI的周期频率调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电机驱动控制系统中传导EMI的存在影响系统运行的问题。包括:根据SVPWM策略的电压源逆变器中每个开关器件的开关损耗功率与开关频率和电流幅值的正比关系,确定开关频率和电流幅值负相关关系;由三相电流幅值之和的变化趋势得到期望开关频率函数的变化趋势;设置二分之一变化周期对应的开关频率最大值和开关频率最小值;再结合期望开关频率函数在时域的扩散系数计算得到期望开关频率函数的表达式,进行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调制。本发明用于实现传导EMI的降低。

    一种新型转子自循环冷却散热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914990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48511.5

    申请日:2023-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转子自循环冷却散热系统,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护套的表面开设有流道,护套的外侧设置有冷却套,冷却套内用于通入冷却介质,冷却套的两个端面分别与转轴连接,护套与冷却套之间的空间为第一空间,冷却套的一个端面与转子本体的一端、永磁体的一端、护套的一端之间的空间为第二空间,冷却套的另一个端面与转子本体的另一端、永磁体的另一端、护套的另一端之间的空间为第三空间,第一空间分别与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连通并用于填充相变液体,转子本体设置有通道结构,通道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解决了高速大功率电机转子冷却能力不足的问题。

    直线电机非线性库伦摩擦力补偿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1514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19400.6

    申请日:2023-01-06

    Abstract: 一种直线电机非线性库伦摩擦力补偿方法,属于直线电机摩擦力补偿领域。本发明针对直线电机在速度过零阶段库伦摩擦力方向的变化造成的位置误差峰值过大的问题。包括:建立自学习前馈补偿器采样获得直线电机每个运动周期中,速度正向过零点位置误差峰值emax(j)与速度反向过零点位置误差峰值emin(j),在emax(j)超出正向过零点位置峰值参考值er或emin(j)超出反向过零点位置峰值参考值‑er时,根据er‑emax(j)或‑er‑emin(j)的结果,采用相应的反馈控制器控制输出用于库伦摩擦力补偿的补偿方波限幅值作为前馈补偿,前馈至电流指令以完成非线性库伦摩擦力的补偿。本发明用于直线电机运动过程中非线性库伦摩擦力的补偿。

    一种独立绕组多动子直线电机及其推力波动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95934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310169382.X

    申请日:2023-02-27

    Abstract: 一种独立绕组多动子直线电机及其推力波动抑制方法,涉及一种直线电机的推力波动抑制方法,为了解决直线电机推力波动大的问题。本发明中相邻的两个动子单元之间通过非金属连接件连接;相邻的两个动子单元之间的距离为:mτs+L;同时位于第一个动子单元正下方耦合的独立绕组采用的三相模式工作,而位于第x个动子单元正下方耦合的对应独立绕组通电相位在三相模式工作的基础上对应引入一个相位差;该相位差为:(x‑1)πL/3τ;其中,x=2,3,…,m。有益效果为降低了直线电机的推力波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