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形变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09478C

    公开(公告)日:2008-08-06

    申请号:CN200610010239.2

    申请日:2006-06-29

    Abstract: 一种减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膜形变的方法,它涉及一种减小电解质膜形变的方法。方法步骤:(一)制备阳极支撑体;(二)YSZ电解质浆料的制备;(三)YSZ电解质膜的印刷;(四)制备YSZ片;(五)烧结YSZ电解质膜,即得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支撑型YSZ电解质膜。同样0.44mm厚的电解质膜,现有方法电解质膜与阳极烧结后厚度为1.28mm;按本发明方法电解质膜与阳极烧结后电解质膜厚度为0.44mm,其表面平滑,不发生形变,为电池阴极的制备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使电池更容易封装。本发明方法中电解质膜烧结过程增加了来自于YSZ片的压力,减少了形变,使电解质膜变得更为致密。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出的电池在开路测试过程中电压可以非常稳定的达到1.0V。

    一种阳极支撑体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36478A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710072729.X

    申请日:2007-08-31

    Abstract: 一种阳极支撑体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燃料电池的阳极支撑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粉体团聚影响固体氧化燃料电池输出性能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的步骤如下:一、阳极粉体的预处理;二、将经步骤一处理后的阳极粉体置于模具中,用10~2000MPa的压强压成阳极支撑体坯体。还可以在完成步骤二后在800~1500℃条件下烧结1~10h。本发明通过干压法对初始粉体进行预处理并改变阳极坯体成型压强,来降低原料粉体的团聚程度和改变阳极支撑体的微结构;从而有效地控制阳极的基本性能,在中低温区得到优异的电池输出功率密度;电池输出功率密度在800℃达到2.0W/cm2以上。

    一种薄陶瓷膜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28218C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510010305.1

    申请日:2005-09-06

    Abstract: 一种薄陶瓷膜片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陶瓷片的制备方法,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薄陶瓷膜片的制备方法在制备厚度为50μm左右的陶瓷膜片时成本高、工艺复杂,且所制备的薄陶瓷膜片无法达到高机械强度的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的步骤包括:一、组装模具;二、缓冲层成型;三、添加陶瓷粉;四、干压成型;五、脱模;六、高温烧结。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致密陶瓷膜片的厚度在20~250μm,适用于所有采用此厚度的陶瓷膜片的领域,特别是可以用于制造电解质自支撑结构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片。本发明制备的陶瓷膜片具有与传统干压法相同的坯体密度和较高的机械强度,而且工艺简单、易操作。

    一种薄陶瓷膜片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65831A

    公开(公告)日:2006-05-03

    申请号:CN200510010305.1

    申请日:2005-09-06

    Abstract: 一种薄陶瓷膜片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陶瓷片的制备方法,它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薄陶瓷膜片的制备方法在制备厚度为50μm左右的陶瓷膜片时成本高、工艺复杂,且所制备的薄陶瓷膜片无法达到高机械强度的要求的问题。本发明方法的步骤包括:一、组装模具;二、缓冲层成型;三、添加陶瓷粉;四、干压成型;五、脱模;六、高温烧结。采用本发明制备的致密陶瓷膜片的厚度在20~250μm,适用于所有采用此厚度的陶瓷膜片的领域,特别是可以用于制造电解质自支撑结构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膜片。本发明制备的陶瓷膜片具有与传统干压法相同的坯体密度和较高的机械强度,而且工艺简单、易操作。

    单气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成的电池组

    公开(公告)号:CN1253959C

    公开(公告)日:2006-04-26

    申请号:CN200410013620.5

    申请日:2004-03-16

    Abstract: 单气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它涉及一种电池组。现有的双气室电池组对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求很高,系统结构复杂,制作困难,维修难度大。本发明中每个电解质片(1)的两面都交替设置有阳极(2)和阴极(3),且电解质片(1)同一位置两侧电极的极性相反从而形成单电池(A),在相邻两个单电池(A)的电解质(1-1)之间设有电解质隔离区(1-2),单电池的阴极和下一个单电池的阳极之间通过导体连接实现串联,容器(4)中的所有电解质片(1)都通过导线连接使容器(4)中的所有单电池(A)实现串联,所有串联后的单电池成为一个串联电池组。本发明降低了对材料和制作工艺的要求,减小了系统体积、重量和材料使用,降低了成本,利于推广应用。

    一种阳极支撑型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641919A

    公开(公告)日:2005-07-20

    申请号:CN200410044156.6

    申请日:2004-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525

    Abstract: 一种阳极支撑型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电解质膜的制备方法。它是这样实现的:按照传统的陶瓷成型方法制备多孔阳极支撑体;在阳极支撑体表面制备YSZ电解质膜:将乙基纤维素溶解于松油醇中,形成乙基纤维素松油醇溶液;b、向乙基纤维素松油醇溶液中加入YSZ粉和消泡剂后研磨2h以上,得到电解质浆料;c、取b步骤配制好的YSZ浆料,使其均匀铺展于阳极支撑体表面;d、将阴干的阳极支撑体和电解质膜烧结,获得阳极支撑型YSZ电解质薄膜。本发明制备的阳极支撑的YSZ电解质膜均匀致密,厚度在10~60微米之间,设备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快捷,缩短电解质膜的制备周期,同时又保证燃料电池具有理想的输出功率密度。

    单气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成的电池组

    公开(公告)号:CN1564361A

    公开(公告)日:2005-01-12

    申请号:CN200410013620.5

    申请日:2004-03-16

    Abstract: 单气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它涉及一种电池组。现有的双气室电池组对材料和制作工艺要求很高,系统结构复杂,制作困难,维修难度大。本发明中每个电解质片(1)的两面都交替设置有阳极(2)和阴极(3),且电解质片(1)同一位置两侧电极的极性相反从而形成单电池(A),在相邻两个单电池(A)的电解质(1-1)之间设有电解质隔离区(1-2),单电池的阴极和下一个单电池的阳极之间通过导体连接实现串联,容器(4)中的所有电解质片(1)都通过导线连接使容器(4)中的所有单电池(A)实现串联,所有串联后的单电池成为一个串联电池组。本发明降低了对材料和制作工艺的要求,减小了系统体积、重量和材料使用,降低了成本,利于推广应用。

    基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电极混合粉制备高效电解水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25318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1041661.X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基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电极混合粉制备高效电解水电极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回收锂电池的工艺比较复杂,环境污染和回收成本较高等一系列问题。制备高效电解水电极的方法:一、对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机械破碎,将收集的正极和负极混合粉体材料与粘结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电极浆料;二、准备电极集流体;三、将电极浆料涂覆在电极集流体上,然后进行烘干处理;四、将步骤三得到的复合电极直接作为电解水制氢高效析氧电极。本发明实现了废旧电池中电极混合粉的合理使用,正极和负极功效互补。其中锂离废旧电池中回收的正极三元粉体作为电极中的催化剂物质,负极中的石墨可作为电极中导电网络,二者的复合形成了高效的析氧电极。

    基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电极混合粉制备高效电解水电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2531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申请号:CN202211041661.X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基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电极混合粉制备高效电解水电极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回收锂电池的工艺比较复杂,环境污染和回收成本较高等一系列问题。制备高效电解水电极的方法:一、对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进行机械破碎,将收集的正极和负极混合粉体材料与粘结剂搅拌混合均匀,得到电极浆料;二、准备电极集流体;三、将电极浆料涂覆在电极集流体上,然后进行烘干处理;四、将步骤三得到的复合电极直接作为电解水制氢高效析氧电极。本发明实现了废旧电池中电极混合粉的合理使用,正极和负极功效互补。其中锂离废旧电池中回收的正极三元粉体作为电极中的催化剂物质,负极中的石墨可作为电极中导电网络,二者的复合形成了高效的析氧电极。

    一种铜金属快速微纳米重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52553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62784.2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一种铜金属快速微纳米重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为了解决商业铜金属比表面积小,粗糙程度低的问题。重构处理方法:将金属材料前驱体放入混合氧化溶液中进行氧化处理,清洗后得到具有微纳米多孔纤维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前驱体,再将金属氧化物前驱体置于混合还原溶液中进行还原处理,混合还原溶液中含有(NH4)2S2O8和NaOH,得到具有微纳米多孔纤维结构的金属材料。应用是将具有微纳米多孔纤维结构的铜金属作为集流体或者电解水制氢的自支撑电极。本发明利用两步溶液法进行化学氧化和还原处理方法,在数秒的时间范围内,通过铜金属原子的微纳米自发重构在其表面自发形成微纳米纤维结构,实现提高其粗糙程度和比表面积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