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01965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403052.5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ICU急诊护理用内出血患者快速止血结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内部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制冷装置,所述框架内部的右端固定安装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右端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所述框架的内部转动固定安装有转动环。该ICU急诊护理用内出血患者快速止血结构,通过控制装置控制主动轮转动,然后主动轮带动转动环转动,转动环配合固定块带动移动杆在固定环的内部进行移动,移动杆在弧形槽的内部进行移动过程中,靠近连接环的夹持杆可以相互靠近,从而可以对患者伤口上方的近心端血管进行按压,迫使其停止流血,从而实现了在降温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止血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185514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512319.5
申请日:2019-06-13
Applicant: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旋转气阀式发动机,包括气缸体以及设于气缸体上端的气缸盖,气缸体中设有活塞,气缸盖中设有进气道和排气道,气缸盖中还安装有能够旋转的进气旋转阀和排气旋转阀,进气旋转阀和排气旋转阀分别径向贯穿地开设有进气孔和排气孔;当进气旋转阀旋转时,进气旋转阀能够通过进气孔连通进气道和气缸体,进气旋转阀也能够堵塞进气道;当排气旋转阀旋转时,排气旋转阀能够通过排气孔连通排气道和气缸体,排气旋转阀也能够堵塞排气道。用进气旋转阀和排气旋转阀取代普通发动机的复杂的气门结构,控制发动机进排气,结构简单,减少了发动机的配气机构零件数量。气缸盖结构更紧凑,尺寸更小,降低发动机加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6386650B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610802444.6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IPC: A01K6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轮式增氧机,包括第一电机、叶轮、连接杆和浮体,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固定连接,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浮体固定连接,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叶轮固定连接,其中,叶轮式增氧机还包括第一引流环和引流单元,引流单元包括驱动装置和第二引流环,驱动装置的固定端与连接杆连接,第二引流环沿第二引流环的轴向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可滑动地连接,第一引流环与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引流环与第二引流环结构相同,且第二引流环沿轴向朝外延伸地设置有隔板,第一引流环、第二引流环均位于叶轮的正下方。该叶轮式增氧机具有能够调节增氧深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41884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9239.1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IPC: G16H10/60 , G06F16/22 , G06F16/2458 , G06F16/2457 , G06F16/27 , G06F21/64 , G06F21/60 , G06F21/6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数据管理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医疗数据采集方法,其首先通过用户上传的个人基本信息注册个人账号,接着在用户登录时进行核实验证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短信二次验证,随后通过传感器组采集用户的医疗数据,并利用公钥对采集到的医疗数据进行分片加密处理,然后借助区块链技术分布式存储于各个存储节点,之后提取加密分片并解密得到解密后医疗数据,再对其进行分析生成分析报告并予以显示。这样,可以实现用户医疗数据的安全管理与有效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418876B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510031320.1
申请日:2025-01-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IPC: G16H30/20 , G16H80/00 , G16H10/60 , G06V40/16 , G06V20/70 , G06V10/82 , G06V10/74 , G06V10/80 , G06N3/0464 , G06N3/0442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病情监测管理技术领域,其具体地公开了一种用于重症患者的病情监测管理系统及方法,其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和特征提取技术来进行各个患者面部图像的面部语义提取,接着对各个患者面部语义特征进行多重结构的特征动态聚合,同时从提取首帧患者面部语义特征和尾帧患者面部语义特征,并基于首帧患者面部语义特征、尾帧患者面部语义特征和患者面部语义动态聚合特征之间的多维表征来智能地判断是否停止计算,并得到目标类型图像数量值和面部目标图像周期时长比。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表情变化的时间连续性,确保不会错过任何重要的表情转变点。同时可以捕捉到更加细微的表情变化,从而提高表情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7478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827088.4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EICU患者身体约束决策支持方法及系统,涉及数字健康技术领域,包括,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持续监测患者的实时生命体征数据和行为模式,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和潜在需求,识别患者当前情境;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和当前情境,生成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情境,预测患者未来的行为趋势和潜在风险;根据预测结果,动态调整干预策略的执行计划和身体约束阈值;持续收集患者反馈信息,优化模型和干预策略。本发明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和当前情境生成个性化的干预策略,基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情境预测患者未来的行为趋势和潜在风险,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最适宜的护理措施,提升了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9860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511049.7
申请日:2024-04-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16H50/30 , G06F18/213 , G06F18/2433 , G06F18/25 , G06F18/20 , G06N3/045 , G06N3/0464 , A61B5/0205 , A61B5/0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eicu的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及方法,涉及智能检测领域,其通过实时监测采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例如心率、血压和体温数据,并在后端引入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来进行这些生命体征数据的时序协同分析,以此来自动监测重症患者的体征是否存在异常。这样,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及时地识别重症监护患者的异常情况,提高了重症监护临床信息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为医生的诊断和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6850029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1036238.5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A61H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肺中分泌物排除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EICU用肺中分泌物排出震颤装置,包括L形主体架,L形主体架上设置有自动固定组件,自动固定组件同一竖直面上设置有竖板和拍打震颤组件,L形主体架包括有横向腔、竖向腔,横向腔内设置有内衬坐垫,内衬坐垫侧面固定连接有滑动杆,通过将患者体重为自动固定组件的驱动力,间接使插接在L形主体架上插接柱顶端的限制条块向下移动,以此抵着并限制患者,避免其移动,这种设置区别于现有的震颤背心,无需穿戴,十分方便,且不易滋生细菌,这对呼吸系统存在疾病的患者来说十分友好,也不会像震颤背心会因穿戴次数较多产生气味,影响患者使用感,造成不适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672551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56437.X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管拔除后护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EICU用气管拔除后咳嗽训练护理装置,包括主体腔,主体腔上设置有咳嗽检测组件,主体腔侧壁上设置有防感染组件,咳嗽检测组件包括有橡胶圈,主体腔上固定连接有辅助管,当被封堵片封堵的通气口未被封堵时,从输气管中输送的氧气此时会在副腔体的辅助下通过通气口,由于已知通气口和传气弧腔体相连通,所以此时氧气会进入到传气弧腔体中,并通过传气弧腔体上开设的条形通孔进入到主体腔内,此时的氧气会被刚咳嗽过的患者吸入,这种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刚刚拔出插管的患者直接吸入外界气体的情况,可最大程度上避免因外界空气中的细菌导致患者的气道出现感染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671530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000455.2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护理引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EICU重症监护室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装置和第二引流管,引流装置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接口,接口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托杆,支撑托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组件,通过第一连接管受到挤压后向第一连接壳的内部运动,第一连接管带动第一封堵垫无法与第一密封垫相互抵接,使得第一引流管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连接管受到挤压后向第二连接壳的内部运动,第二连接管带动第二封堵垫无法与第二密封垫相互抵接,使得第二引流管处于打开状态,实现了在连接过程中自动连通的效果,保证了在连接后积液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引流装置的内部,减少了人工解除封堵的步骤,提高护工的护理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