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7054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453723.8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发器及其控制方法,该植发器包括:针头以及针头后端手柄内部的控制机构;所述的针头包括:空心针及位于空心针内部的推针;空心针后端固定在圆筒形腔体前端;推针后端与设置在圆筒形腔体内的活塞一端连接;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主控制板以及与主控制板电连接的舵机和用于控制推针的气压装置构成;所述的圆筒形腔体后端通过摆臂与舵机连接;通过舵机带动摆臂来控制针头的角度,位于圆筒形腔体后端气孔通过软管与气压装置连接;该植发器可自动控制针头角度,在医护人员经验不足的情况下也能使同一片区上植入的毛囊角度尽可能保持一致,植发后不影响整体美观。
-
公开(公告)号:CN115645112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120358.9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乳房再造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抗肿瘤组织扩张乳房支架,包括附着部和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附着部上,所述支撑部包括有内支撑架和外支架层,所述内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一,所述内支撑架和外支架层之间形成容纳腔二;所述内支撑架和外支架层均由多个连接架绕一圆心围设而成。该抗肿瘤组织扩张乳房支架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组织扩张以及肿瘤辅助治疗的流程整合进入组织工程乳房支架,极大简化了乳房重建的流程,提高了塑形后的乳房稳定性。并且支架形态在进行附着定型后,能基本恢复为支架的初始圆弧状态,而整个支架结构设计为双伞骨状,从而增强其光热形状记忆性能,使得重铸后的乳房形态特征更加稳固。
-
公开(公告)号:CN11474868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339866.X
申请日:2022-04-01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诱导仿生矿化ZIF‑8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具体是将六水合硝酸锌、2‑甲基咪唑、甲醇按照摩尔比为1:10:30的比例混合搅拌得到的乳白色悬浊液,然后依次经过离心、甲醇溶液洗涤后放入密封容器,在容器盖上钻设2~5mm的孔洞烘干后研磨得到ZIF‑8纳米材料,将ZIF‑8纳米材料放入透析袋中浸泡在SBF模拟体液中,并置于37度恒温培养箱的摇床上矿化至少1天,将矿化后的ZIF‑8纳米材料冲洗、静置弃上清液后放入冻干机中冷冻干燥得到原位诱导仿生矿化ZIF‑8纳米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原位诱导仿生矿化ZIF‑8纳米材料既具有ZIF‑8原有性能,又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力及诱导成骨的性能,能够作为修饰材料应用到骨组织生物支架中,促进骨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13304111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29291.3
申请日:2021-05-1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脂肪组织制备成纳米囊泡的方法及该纳米囊泡的应用。所述方法具体是将临床获取的新鲜脂肪组织依次经过漂洗、剪碎后装入两个通过螺纹连接器连接的螺口注射器中,在两分钟内快速来回推挤形成均一黄色的悬混液态,转入无菌离心管内离心去掉上层油脂后吹打均匀,然后超声获得乳白色产物,再次离心去除上层油脂后,使用多重过滤膜推挤装置的注射器吸取上述离心后下层的水质层,并挤压过滤得到直径为60~400nm纳米囊泡产物;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囊泡具有促进脂肪再生功能,将其与真皮微颗粒混合成组织移植物用于软组织缺损填充,减轻了脂肪中油滴引起的炎症反应,提高了软组织填充后的体积保留率,同时也降低了真皮直接填充的硬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358628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238101.4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nventor: 谢昕芳 , 汪振星 , 孙家明 , 陈雳风 , 周牧冉 , 齐钰涵 , 牟珊 , 刘绍恺 , 罗超 , 曾宇阳 , 侯金飞 , 方慧敏 , 慈海 , 刘剑 , 张郭 , 王冰倩 , 倪若飘 , 孙谛
IPC: C08J3/075 , C08L71/02 , C08K5/37 , C09D171/02 , C09D7/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牺牲材料为水凝胶及生物材料进行脱模的方法,基于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二硫苏糖醇(DTT)和硼砂的反应,生成一种可溶解于高糖环境且生物相容性好的可牺牲水凝胶,将模具使用前,先浸泡在0.28mol/LPEGDA和DTT混合溶液中5s,拿出后再浸泡0.1mol/L硼砂溶液中5s,使模具表面快速形成一层凝胶膜,然后灌入需要成型的生物材料,待材料交联后,泡入高糖培养基10‑20分钟,模具即可自行脱落,留下塑形好的材料,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此方法方便快捷,不会对需要塑形的材料有任何改性,不会粘连,可以在对细胞友好的环境下脱模。
-
公开(公告)号:CN111012950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34408.1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修复补片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己内酯溶于二氯甲烷,得溶液A,将氧化石墨烯加入二甲基甲酰胺,得溶液B,将溶液B与溶液A混合,得溶液C;将六氟异丙醇与三氟乙醇混合形成混合液,将壳聚糖加入前述混合液,均质处理,得均质混合液,加入聚己内酯粉末,得溶液D;使溶液C纺丝形成外层膜,使溶液D附着于外层膜外,形成内层膜;得复合基底;取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N-羟基琥珀酰亚胺溶于酒精溶液中,加入乙酰半胱氨酸得溶液E,将复合基底材料置于交联液E中,取出。有益效果是: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具有良好防粘连作用;具有更好的组织修复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789668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066879.X
申请日:2017-11-0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仿生胶原蛋白骨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骨修复材料由上至下依次由骨密质层、中间层和骨松质层三层结构组成,所述骨密质层是采用含有2~3wt%的I型胶原蛋白、2~3wt%氧化石墨烯以及0.2~0.3wt%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乙酸溶液浇筑到模具后冻干形成;所述中间层是采用含有1~2wt%I型胶原蛋白、1~2wt%氧化石墨烯以及0.1~0.2wt%纳米羟基磷灰石的乙酸溶液浇筑到模具后冻干形成;骨松质层是由含有0.5~1wt%I型胶原蛋白、0.5~1wt%纳米羟基磷的乙酸溶液浇筑到模具后冻干形成。本发明具有多层结构,可应用于不同深度的骨缺损上,可以使骨修复过程加快,并可依据临床上骨缺损的深度和范围个性化定制。
-
公开(公告)号:CN107669372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1000071.1
申请日:2017-10-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PC: A61F2/02 , A61L27/58 , A61L27/24 , A61L27/22 , A61L27/08 , A61L27/12 , A61L27/20 , A61L27/50 , A61L27/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27/58 , A61F2/02 , A61L27/08 , A61L27/12 , A61L27/20 , A61L27/222 , A61L27/24 , A61L27/50 , A61L27/56 , A61L2430/00 , C08L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可降解性的生物体内组织工程室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工程室包括管型腔体和置于管型腔体两端口的左、右圆形挡盖,在管型腔体沿着轴向剪开形成一个血管嵌入口,两个圆饼型挡盖通过缝合的方式与管型腔体连接,缝合好之后,在两个圆饼型挡盖上对应开设有血管穿出口。所述管型腔体材料和圆形挡盖材料是由浓度为2-4wt%的胶原蛋白溶液与0.1-0.4wt%的氧化石墨烯溶液按照质量比1:1-2混合配制而成。本发明的结构简单,在置入生物体内后不需要二次剥离取出室壁,可形成一体化的组织工程移植物。
-
公开(公告)号:CN211797878U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1922323248.2
申请日:2019-12-23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修复补片,包括基层,所述基层一侧面附着有氧化石墨烯纺丝层,所述氧化石墨烯-聚己内酯层外侧面附着有壳聚糖纺丝层。有益效果是: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具有防止腹腔脏器粘连效果;具有更好的组织修复能力;具有更好的促进血管化作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7987246U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20268751.5
申请日:2018-02-24
Applicant: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Inventor: 罗超 , 侯金飞 , 汪振星 , 孙家明 , 吴顺 , 陈雳风 , 李嘉伦 , 周楚超 , 周牧冉 , 刘绍恺 , 曾宇阳 , 张馨月 , 牟珊 , 黎媛 , 方慧敏 , 刘健 , 钱贝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骨组织工程微组织培养的生物灌流反应系统。所述反应系统包括蠕动泵、营养液储液瓶和反应瓶,在反应瓶内设有一个或多个组织灌流室,并在每个组织灌流室上开设有多个营养液灌流孔,每个组织培养室内并排设置一个或多个组织培养室,多个营养液灌流孔分布在对应每个组织培养室的位置,并贯穿所对应的组织培养室;所述蠕动泵分别通过灌流管道与营养液储液瓶的进液管和反应瓶上部的进液口密封连通,反应瓶底部设有出液口通过灌流管道与营养液储液瓶的出液管密封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微组织在培养过程中周围的营养和氧气处于不断更新过程,有利于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从而促进微组织间形成牢固的连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