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厚壁圆管内部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7174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08148.X

    申请日:2020-03-23

    Inventor: 张津 连勇 徐伟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厚壁圆管内部残余应力的测量方法,涉及残余应力检测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量圆管外表面残余应力真实值;车削圆管外表面,壁厚剥除h1;对圆管继续进行电解抛光,壁厚进一步剥除h2,形成对圆管进行第1次剥层后的新表面,测量此时新表面的半径值r1;测量新表面残余应力测量值;采用改进的修正公式计算半径r1处的轴向、环向、径向残余应力真实值;重复车削抛光至计算步骤,直至ri=1.2a,ri为对圆管进行第i次剥层后形成的新表面对应的半径值;计算得到圆管内表面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真实值。本发明提供的测量方法简单,结果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厚壁圆管内部残余应力的测定。

    一种热作模具钢及其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43831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54397.9

    申请日:2019-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作模具钢及其热处理方法。所述热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模具钢以80℃-180℃/min的速率升温至1100℃-1300℃,保温3-10min;2)将保温后的模具钢在淬冷介质中淬火;3)将淬火后的模具钢进行回火处理。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所得热作模具钢晶粒不会粗化,碳化物更加弥散分布,回火稳定性好;在处理到同样的硬度下的高温强度均有很大提高,并提高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热处理到同样的硬度后,新工艺处理后模具钢的冲击韧性较传统工艺的略高;且本方法大幅度缩短淬火工艺中的升温、保温时间,对于小批量和小规格的产品可以达到节约时间和成本效果。

    一种金属构件表面涂层缺陷的X射线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57850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390994.5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构件表面涂层缺陷的X射线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属于涂层缺陷无损检测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主机、支架和控制显示部分,主机通过支架固定,控制显示部分控制主机运行和支架移动,并对探测信号进行显示。使用时,首先针对涂层基底材料的种类进行衍射晶面计算,然后调整主机,对待测部位通过红外激光定位,利用嵌入式软件,获取衍射图,根据衍射图的颜色或衍射信号强弱,对比标准无缺陷涂层样件的衍射图,根据德拜环形状或衍射强弱信息,判定涂层缺陷的贯穿与否或涂层的均匀性。本发明可检测涂层的缺陷,如磕碰划伤、气泡、疏松、腐蚀等。本发明结构简单,方便携带,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探测器与工件非接触,不损伤破坏涂层。

    一种高温高强低碳热模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487166A

    公开(公告)日:2019-03-19

    申请号:CN201811574265.7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一种能在高达600-700℃工况长期使用的热作模具钢及制备技术,属于材料与制备领域。本发明成分质量百分数为:C:0.12-0.30、Si:≤0.5、Mn:≤0.5、Cr:1.0-3.0、Mo:1.5-2.5、W:0.3-1.2、Ni:0.5-1.6、V:0.2-1.0、Nb:0.03-0.15、N:≤0.05、S:≤0.03、P:≤0.03、(Mo+W)≤3.5,(Nb+V)≤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发明采用低碳形成板条马氏体,以获得室温低温高韧性;采用Cr、W、Mo、V、Nb等合金化,并通过优化热变形与热处理工艺,提高固溶强化与形成在600-700℃仍保持稳定性的MC、M2C型碳化物,以获得材料的高温强度与热稳定性能。与目前常用H13、25Cr3Mo3NiNbZr等热作模具钢相比,其700℃高温强度提高50-100%,回火热稳定性提高50-100℃,很好解决600-700℃高温用热作模具钢难题,同时在600℃及以下温度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一种制备氢掺杂氧化物陶瓷微纳米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91902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615695.3

    申请日:2016-07-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5B1/00 B82Y40/00 C25B15/00

    Abstract: 一种制备氢掺杂氧化物陶瓷微纳米材料的方法,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本发明采用阴极等离子电解技术,以金属盐溶液为电解液,加入一定量的水溶性高分子和改性剂;惰性电极或对应金属盐的金属或合金为阳极材料,以钛、铝、铁等单一金属或钛、铝、铁组合的合金为阴极材料;施加一定的电压使阴极表面及周围发生等离子体放电,之后反应产物在阴极表面及周围沉积,部分产物经轰击等作用溅射到电解液中,经提纯、干燥等处理得到具有粒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等特点的纳米及微米尺度的氧化物陶瓷颗粒。与其他常规粉体制备技术相比,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一次性投入成本低,且将制备氢氧化物、高温烧结以及氢化处理等多步骤反应集成一步,缩短了制备流程,高效地制备出氢掺杂改性的微纳米材料。

    一种自动化测试镁基金属材料析氢速率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94661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0394555.3

    申请日:2022-04-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测试镁基金属材料析氢速率的装置及方法。装置包含实验槽、氢气收集器、电动升降器、储液槽、恒温恒湿器、温度和湿度传感器、控制主板和可视化操控系统等。首先将测试所需溶液及待测试样分别注入储液槽和固定于试样架中,然后在可视化操控系统中设定实验参数,当装置内各参数达到设定值后装置自动启动,储液槽中的液体注入实验槽中并达到默认液位,运行控制系统控制电动升降器、测量仪协同运行,实现对氢气体积自动化连续测量,可视化操控系统将实时显示氢气体积、析氢速率等测试结果。本发明可长时间、高效稳定地测试镁基金属材料的析氢速率,且可避免环境温度对气体体积及腐蚀速率的影响,提高测试结果准确性。

    一种高承载高结合力纯α-Ta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07505A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10243799.0

    申请日:2024-03-04

    Abstract: 一种高承载高结合力纯α‑Ta涂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物理气相沉积领域。涂层的晶体结构为单一的体心立方晶格的α相,硬度为550~770HV0.05,涂层由打底层和涂层主体两部分构成,涂层主体通过打底层与基体相连;涂层主体由2~3种不同的交替层依序交替构成;经过等离子体清洗后打底层与基体之间的结合面粗糙度Sa:10~100nm。涂层在10kgf下的维氏压痕无径向裂纹;划痕法中Lc3>50N,压痕法中150kgf下HRC压痕周围涂层无剥落无径向裂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低温(小于250℃)、无昂贵气体(仅使用氩气)、无需后热处理和无需异质金属打底的情况下获得性能可调控的纯α‑Ta涂层。

    一种适于海洋环境用高强韧耐蚀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1457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111481888.1

    申请日:2021-12-06

    Inventor: 张津 连勇 黄进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海洋环境用高强韧耐蚀钢及其制备方法,其中高强韧耐蚀钢以质量比计,含有0.06%以下的C、0.06%以下的N、10.0~13.0%的Cr、9.0~12.0%的Ni、0.5~2.5%的Mo、0.8~1.8%的Ti、0.01~0.5%的Al,作为其他元素可加入W替代部分Mo元素,0.01~0.3%的Nb、0.01~1%的Co,以及0.01~0.03%的Zr、0.01~0.10%的RE、0.01~0.1%的Y等微量元素。本发明的高强韧耐蚀钢热处理后抗拉强度在1100~2000MPa可调,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匹配,在高湿热海洋环境下耐腐蚀性能优于304奥氏体不锈钢,特别适用于岛礁装备、海上平台、舰船机械等海洋环境装备结构件。

    基于Laves相强化的多主元耐磨耐蚀合金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7271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108505.4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合金耐磨耐腐蚀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Laves相强化的多主元耐磨耐蚀合金及制备方法,合金以质量比计含12.0~25.0%的Cr、12.0~25.0%的Ni、12~25%的Fe、12~25%的Co、20~32%的Mo、1.5~3.5%的Si、0.1%以下的C,其余为不可避免杂质;其中,Co、Cr、Fe、Ni形成固溶体基体,Mo、Si形成Laves相。制备方法包括熔炼冶金和粉末冶金两种方法。本发明合金具备Tribaloy合金组织结构特征,以Cr‑Cr‑Fe‑Ni多主元固溶体替代Co基固溶体基体,Mo、Si形成硬质耐磨Laves相,可以实现保持高耐磨、高耐蚀性能的情况下,降低材料脆性同时节约原材料成本,特别适用于高温和腐蚀工作环境同时要求抗磨损的领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