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维护工单处置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81419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84168.0

    申请日:2023-05-2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燃气维护工单处置系统与方法。该系统包括监测模块以及工单管理模块,还包括多个对应不同燃气管线的维护模块;该方法包括分别应用于工单管理模块以及维护模块的燃气维护工单处置方法;本发明通过工单管理模块自动生成工单,并立即向对应管线的维护模块推送工单,维护模块分别进行工单确定,工单处置以及工单复检三个步骤,在检修人员前往现场前由巡检人员确定工单内容,并在紧急情况下由巡检人员临时处置工单,减少异常事件带来的影响并且及时检修人员也能尽早了解现场情况,能够针对性的处理异常事件,大大提高了异常事件的处理效率。同时通过定时复检的手段,也避免异常事件复发,提高了整个工单处置系统的安全性。

    一种基于TDLAS的气体检测自校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4870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70437.3

    申请日:2023-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DLAS的气体检测自校准系统及方法,气体检测自校准系统由分光镜、标准气室、第一会聚镜、光强探测器组成,分光镜用于接收通过激光器经准直镜后生成的测量光束;标准气室用于吸收测量光束;第一会聚镜用于会聚标准气室吸收的测量光束;光强探测器用于根据会聚的测量光束,生成光电信号,传输至检测控制系统,检测控制系统根据光电信号,对测量光束进行调制,其中,检测控制系统分别与激光器、光强探测器电性连接;本发明用校准光路中探测器获得的接收信号的数据特征,通过对激光器的温度进行反馈控制,使得激光波长在不同的工况下始终能与气体吸收峰的中心位置严格对准,进而实现在复杂环境中的激光器中心波长校准。

    一种地下管线的防开挖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71833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011406166.5

    申请日:2020-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管线的防开挖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埋设于地下管线上方土壤中的振动传感器、用于实时控制振动传感器的主控制器以及设有防开挖监测平台的服务器,主控制器与服务器无线连接,主控制器上连接有GPS模块、ADC模块和报警电路模块,振动传感器通过信号调理模块分别与ADC模块和报警电路模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管线的防开挖监测系统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监测到开挖动作后会立即将报警信息传送到后台,以便管理部门及时到现场进行处置,防止第三方施工对燃气管线的破坏,对于保证天然气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激光甲烷遥测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24415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110103880.5

    申请日:2021-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激光甲烷遥测设备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向目标发射激光,获取从目标反射的偏转光的频谱信号,数字采样所述频谱信号,以进行钟摆排序,根据排序结果确定接收到激光的回波;对所述接收到激光的回波进行过滤处理,计算得到过滤处理后的激光回波基于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的功率密度谱;通过Beer—LamBert定律,在所述功率密度谱中获得被甲烷气体吸收后二次谐波相对应频率的功率模值,根据所述功率模值的大小解算出甲烷的浓度。本发明优点是:能够有效地判断收到的信号是否为激光的回波信号,减小激光甲烷遥测仪地误报错报几率,提高准确率。无需多次测量求均值或多次测量投票的方式来增加准确率,提升了测量的准确率。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身份核查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376725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1811573066.4

    申请日:2018-12-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身份核查方法和装置,包括:采集使用者身份信息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所有身份信息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采集使用者虹膜信息,并与数据库中存储的虹膜信息进行匹配,若虹膜信息多次匹配失败则进行报警并将报警信息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若虹膜信息匹配成功正常显示该使用者的身份信息。本发明将身份介质与虹膜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配合使用,准确甄别出各类人员的真实身份,避免了单一核查方式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彻底杜绝身份证件伪造、冒用他人身份证件等违法问题,成功解决现有虹膜识别技术在无大规模数据库的情况下,无法应用于大规模人群身份核查的痛点,提升了系统的安全等级。

    一种微波信号处理装置
    5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9827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111666464.2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微波信号处理装置。该微波信号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激光器用于生成第一微波信号,第二激光器用于生成第二微波信号,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分别与第一光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用于将第一激光器和第二激光器互相锁定,以使得第一微波信号和第二微波信号之间形成相位差;第二光信号处理单元与第一光信号处理单元连接,用于将第一光信号处理单元输出的第一微波信号和第二微波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得到目标微波信号。本发明提供的方案能够有效的获得低相位噪声的微波信号。

    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416019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111659833.5

    申请日:2021-12-30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触发信号,并按照预设数据输入通道配置参数接收采样数据;根据所述数据输入通道配置参数,将接收到的所述采样数据缓存至第一FIFO存储器,并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第一FIFO存储器中的所述采样数据写入DDR;接收采样结束信号,从所述DDR读取所述采样数据并缓存至第二FIFO存储器,并从所述第二FIFO存储器读取所述采样数据。所述系统用于执行上述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大数据量的缓存与桥接的高速传输,使得测试系统能用于多通道数字IO量的高速测试。

    一种地下管线的防开挖监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71833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06166.5

    申请日:2020-12-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地下管线的防开挖监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埋设于地下管线上方土壤中的振动传感器、用于实时控制振动传感器的主控制器以及设有防开挖监测平台的服务器,主控制器与服务器无线连接,主控制器上连接有GPS模块、ADC模块和报警电路模块,振动传感器通过信号调理模块分别与ADC模块和报警电路模块。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地下管线的防开挖监测系统对一定范围内的地下管线进行实时监测,一旦监测到开挖动作后会立即将报警信息传送到后台,以便管理部门及时到现场进行处置,防止第三方施工对燃气管线的破坏,对于保证天然气管道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燃气闸井风险预测模型数据集、模型训练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257974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0938869.6

    申请日:2020-09-09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一种燃气闸井风险预测模型数据集、模型训练方法和应用。包括:从城市燃气公司获得N年内的闸井安全事故应急事件的内部数据;利用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技术对内部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作为结构化样本;从结构化样本中筛选出字段缺失、字段值异常的条目并删除,作为清洗样本;对所述清洗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分离混合、合并近似和剔除不相关因素,确定燃气闸井主要的危险性因素,提取出35个二级指标;对所述清洗样本中的闸井安全状态进行量化评估,获得1个安全状态量化分数;将所述清洗样本中的35个危险性因素指标值和1个安全状态量化分数作为数据集。

    一种水井状态监测井盖
    6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252370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0958929.0

    申请日:2020-09-14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井状态监测井盖,该井盖包括:液位监测模块、井盖状态监测模块、主控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井盖本体。其中,所述液位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水井的液位高度并生成液位信息;所述井盖状态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井盖的状态并生成井盖状态信息;所述主控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液位信息和所述井盖状态信息;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将所述液位信息和所述井盖状态信息发送到服务器。本发明中的井盖能够实时监测地下管线例如雨污水井的液位高度和井盖状态,在出现问题时及时远程报警,市政管理部门就能及时做出处置,避免井盖异常造成的伤害事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