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749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62080.1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多资源协同的配电网反脆弱能力提升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介质,属于配电网网架恢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配电网故障情况下,基于配电网的可用资源情况,协同多类型发电资源构建电动汽车引导决策模型,然后对该模型求解,刻画电动汽车的目的地选择行为,得到电动汽车用户对各V2G站的选择策略;步骤S2、在配电网网架恢复期间,利用步骤S1中引导至各V2G站的电动汽车通过充电桩接入配电网放电,构建计及多资源协同的配电网网架恢复模型,然后对该模型求解,得到配电网网架恢复策略。本发明在配电网故障情况下,通过协同多资源,实现配电网的快速恢复,提升配电网的反脆弱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6516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510180878.6
申请日:2025-02-1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H02J3/00 , H02J3/28 , H02J3/38 , G06Q50/06 , G06F30/20 , G06F111/04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面向韧性提升的配电系统应急电源与储能规划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系统分析技术领域,包括模拟模块、优化模块和求解模块,优化模块包括约束单元和优化单元,求解模块包括求解单元和输出单元;模拟模块通过输入的历史参数来模拟光伏出力以及配电系统的故障情景;优化模块集合系统参数以及模拟模块生成的数据,考虑多种约束进行优化;求解模块将优化模块中的数据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规划并输出。本发明采用上述的面向韧性提升的配电系统应急电源与储能规划方法及系统,在极端灾害情况下对配电系统进行单层规划,既能满足重要负荷的需求,还可以将多余的电能存储起来。
-
公开(公告)号:CN11935912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02651.3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1 , G06Q30/018 , G06Q1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氢冶金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方法,通过针对绿氢冶金综合能源系统中的多能质流特性,构建标准化矩阵的网络矩阵模型,进行多能质流分布计算;通过灵活可调资源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分析,构建扩展资源‑任务网络模型,进而实现能质流多环节系统调控;基于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变量构建运行优化模型并挖掘运行场景中关键指标之间的关联,进而通过的构建多市场自适应交易辅助决策系统输出能量块与碳块的交易策略。本发明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多能质流建模不精确、系统调控效率低、以及运行难以应对不确定性等问题;本发明通过精确建模、协同调控和高效运行相结合,提升了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并优化多市场交易,推动绿氢冶金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35891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02643.9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5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绿氢冶金综合能源系统的多尺度协同调控方法,属于能源系统调控技术领域;首先,对绿氢冶金综合能源系统内的各种灵活可调资源进行详细分析,归纳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调节特性,其次,探讨这些资源在多能质交互中的跨环节调节特性,特别是关注多能质传输和转化过程中的时延现象,进而提出一种针对各环节异构问题的等效建模方法,为系统的多环节协同调控提供支持。最后,研究不同生产任务对多能质流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生产工序对多能质流分布的动态关联。为此,采用扩展的资源‑任务网络建模方法,并结合预测模型和局部模型组合的多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以提升系统的控制效率,并满足能效、灵活性及风险控制等多重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57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402561.4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H02J3/24 , H02J3/48 , H02J3/38 , G06F17/10 , G06F17/11 , G06F30/20 , G06F113/06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系统频率轨迹最优的风电辅助调频优化方法。该方法包括:分别采集风电机组、传统机组的关键运行参数和调频参数,利用小信号分析法推导计及工作点偏移的风电机组功频传递函数,建立包含风电机组和传统机组的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基于系统频率响应模型,以最大化系统频率最低点为目标函数构建离散化的最优系统频率轨迹优化模型;利用商业求解器求解离散化的最优系统频率轨迹优化模型,得到附加调频功率信号,将附加调频功率信号作为附加控制信号应用于虚拟惯量控制中,得到系统频率最优控制效果。本发明方法能兼顾准确性和效率得到附加调频功率,充分利用风机功率调节的快速灵活和可塑性强的优势,有效改善系统频率响应动态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513947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211315821.5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信息熵和频谱图网络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评估方法,包括离线训练部分和在线评估部分。离线训练部分将所要分析的目标电力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或者仿真模型生成的数据,组成不同长度时间窗的张量数据集分别训练四个基于频谱图卷积的暂态稳定评估子智能体,使用训练完成后的子智能体迭代更新在线评估使用的子智能体。在线评估阶段将收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量测参数送入基于信息熵的启动判据器进行判断。当所得的信息熵超过设定阈值则发出启动指令。输入数据张量生成模块依数据送入的时间顺序,分别制成多组数据张量,并先后分发至子智能体分别进行暂态稳定评估。先后收集到评估结果后,依设计决策逻辑,输出最终的暂态稳定判别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0039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93096.0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17/11 , H02J3/32 , G06F18/213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严寒天气下电动汽车参与电网灵活性支撑的建模方法,属于灵活性资源聚合与调控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严寒天气电动汽车充放电特征表征;单体SPEV能量和功率模型;单体SPEV连网时长概率模型;基于单体概率的SPEV群体聚合可行域。本发明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电动汽车单体调节模型,给出了考虑环境温度的电动汽车能量和功率调节范围;所提单体电动汽车连网时长概率模型,考虑了环境温度与激励政策对电动汽车连网时长概率密度的影响;所提群体电动汽车聚合模型,聚合时考虑了电动汽车连网时长的随机性,给出了一个较为鲁棒的可调节能量和可调节功率可调节范围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880141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810117.X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极点配置法的微电网稳定控制方法,属于微电网系统稳定性控制技术领域,包括:采集交直流互联变流器的输出有功功率作为交直流互联变流器附加控制器的输入信号,随后将输出信号与交直流互联变流器的原始参考值进行信号叠加,计算得到新的参考值;并利用极点配置法确定附加控制器的设计参数,确定交直流微电网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通过闭环传递函数,确定附加控制器调整交直流微电网系统的整体动态响应特性,根据设定的期望主导特征根提高交直流微电网系统的阻尼比,以控制交直流互联变流器的附加阻尼。本发明通过在交直流互联变流器中加入附加控制器,增加系统的阻尼,解决了交直流微电网系统中的宽频振荡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1110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71201.2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网群紧急频率控制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网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步骤:基于极限生存模型求解所需数据采集电网实时数据;构建考虑多类型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动态频率约束;建立面向极限生存能力提升的微网群极限生存模型;求解模型后,得到的微网群动态切分策略和紧急频率控制策略。本发明通过构建考虑暂态频率约束和多源协同的微网群极限生存模型,得到决策方法,实现极限场景下微网群灵活自组态运行,从而保障更多重要负荷不间断供电。
-
公开(公告)号:CN11805447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177650.7
申请日:2024-02-08
Applicant: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逆变器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逆变器控制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逆变器对应的逆变器模型,以及虚拟振荡控制器对应的虚拟振荡控制器模型;基于虚拟振荡控制器模型,构建逆变器对应的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其中,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用于描述逆变器的状态变化;基于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得到逆变器对应的控制参数;基于逆变器模型,系统闭环状态空间方程以及控制参数,得到逆变器的输入信号。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逆变器控制方法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差、系统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