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6202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54221.5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泥质粉砂盾构渣土的同步注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同步注浆材料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水泥13‑16份、矿渣16‑20份、含泥粉细砂142‑147份、三甲基硅乙酸乙酯0.03‑0.1份、羟乙膦酸二钠0.07‑0.17份、氨基三亚甲基膦酸五钠0.03‑0.1份和水63‑67份;本发明以含泥粉细砂为主要原料,替代现有技术中同步注浆中的膨润土和细砂,结合水泥特定添加剂,通过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有效提升同步注浆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渗性能,同时可就地取材,还大幅度减少了大量渣土外运和处置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55146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1018437.8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中南大学 ,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7/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盾构隧道近接既有桩基的水平响应确定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基于目标盾构隧道、盾构土体以及目标盾构隧道临近桩基的解析计算参数和目标盾构隧道的纵坡角度构建施工引起桩基轴线处土体水平位移计算模型和隧道开挖造成的地层损失引起桩基轴线处土体水平位移计算模型,并计算土体水平位移场;基于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得出桩基水平位移微分控制方程;根据桩基水平位移微分控制方程和土体水平位移场计算桩‑土‑隧相互作用;根据桩‑土‑隧相互作用计算桩基水平位移与弯矩;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水平响应确定方法存在确定方法复杂、精确度较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4933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1811201930.8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模式搅拌机,包括搅拌罐,搅拌罐的顶端设有用于放入物料的进料口,搅拌罐内设有搅拌杆,搅拌杆的第一端位于搅拌罐的内部用于搅拌物料,搅拌杆的第二端从搅拌罐伸出并连接有电动驱动机构,搅拌杆的第二端还套设有手动搅拌组件;搅拌杆的第二端设有用于将搅拌杆与电动驱动机构连接或断开的转接组件。通过在搅拌杆的一端设置电动驱动机构及手动搅拌组件,并通过设置在搅拌杆一端的转接组件使搅拌杆与电动驱动机构断开或接通,以此实现将电动驱动机构或手动搅拌组件与搅拌杆之间的切换,实现电动搅拌和手动搅拌模式的切换,解决了现有的电动搅拌机在没有电力时无法进行搅拌的技术问题,并且转换方便,能满足不同的场地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166763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89291.4
申请日:2024-03-14
Applicant: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大直径灌注桩钢筋笼接长连接和混凝土导管安拆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施工前准备工作;S200:安装施工平台装置,施工平台装置包括平台装置、钢筋笼固定装置、孔口防护装置及防滑装置,在平台装置上开设有用于下放钢筋笼的孔口,在施工平台装置上设置有用于锁定和解锁钢筋笼的钢筋笼固定装置,在平台装置的孔口上设置有防护装置;在平台装置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施工人员滑倒的防滑装置;S300:钢筋笼接长下放施工;S400:混凝土导管接长下放施工;S500:进行灌注桩混凝土灌注施工;S600:混凝土导管拆除施工。本发明能够解决灌注桩钢筋笼接长套筒连接时间长、效率低,钢筋笼接长连接和混凝土导管安拆施工安全保障系数低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60742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210312606.3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D29/045 , E02D29/16 , E02D17/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旧管廊连接施工方法,包括步骤:S1:测量放样;S2:基坑围护结构施工;S3:旧管廊内电缆绝缘保护及平移;S4:基坑支护及开挖;S5:连接处新管廊底板施工;S6:旧管廊侧墙无损切割;S7:连接处新管廊侧墙及顶板同步施工;S8:旧管廊顶板及新管廊侧墙搭接外防水施工;S9:搭接处防水墙施工及旧管廊回填砂土。本申请采用新管廊“背贴”旧管廊平行式对接方式,即新管廊与旧管廊侧墙贴合,而后在旧管廊侧墙开洞,实现无缝对接,因此需破除旧管廊结构少,对高压电缆保护易于操作,安全性高;施工难度较低,减少工程量,有效的加快了施工周期,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60549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422714.7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声波和深度学习的盾构隧道同步注浆的效果检测及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管片拼装完成后,安装超声波检测装置;S2、根据地层条件确定的注浆参数对盾构隧道进行同步注浆施工;S3、同步注浆结束后,通过超声波检测装置检测获得不同探测深度下的注浆体超声波信号;S4、将步骤S3获得的不同探测深度下的注浆体超声波信号输入训练好的隧道同步注浆层空洞预测模型,预测获得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层的空洞数据;S5、利用步骤S4获得的空洞数据,及时调整步骤S2中同步注浆各注浆管的注浆参数。本发明解决了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效果检测存在人工解译技术效率低、主观性强,以及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施工时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90056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94770.X
申请日:2022-11-08
Applicant: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湖南大学
IPC: G01B11/14 , G08B21/18 , G08B21/24 , G08B21/02 , G08B7/06 , E21F17/18 , E21D9/093 , E21D9/00 , E21D9/06 , G01B1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法施工盾尾间隙及偏转角度的监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子系统和预警子系统;所述监测子系统包括测距传感器、电源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预警子系统包括数据处理模块、分级预警模块和警报装置。本发明利用传感测距技术可有效和准确的测量出盾构尾盾的最大偏转角度,且在最大偏转角度的基础上测算出能反应盾构实际工作状态的最小盾尾间隙,并通过分阶段预警充分保证了盾构施工的安全可靠和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79562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705531.1
申请日:2022-12-26
Applicant: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7/1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联合仿真的盾构下穿高铁跨线桥动力响应建模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下部盾构开挖子模型和上部动力耦合子模型;S2,联合仿真计算:在下部盾构开挖至不同开挖步时,分别计算出下部盾构开挖子模型在不同开挖步下各节点的位移、质量、刚度、阻尼及荷载的矩阵信息并导入到上部动力耦合子模型中,之后基于车轨系统动力学运动方程对列车系统和轨道系统的振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进行联合求解;S3,动力性能评价分析。利用本发明方法可对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既有高铁跨线桥梁等结构振动响应状态和行车动力性能准确快速的分析评估,可为盾构隧道下穿施工风险研究和既有铁路安全运营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482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565989.5
申请日:2022-05-21
Applicant: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边变宽不平衡重悬臂箱梁挂篮,包括主桁架、锚固系统、悬吊系统、行走机构、底模系统和内模系统,所述主桁架包括桁架梁、下连杆、竖杆和拉杆,所述悬吊系统包括前悬吊机构和后悬吊机构,所述锚固系统包括轨道锚固机构和主桁架后锚固机构。本发明通过对普通挂篮进行改进,在悬吊系统中通过设置横向调节槽与吊笼进行配合;通过设置活动式后锚固机构、在轨道锚固梁上设置横向调节槽;在行走机构中,通过小车连接座与后分配梁的横向滑动连接,前支点支座与前分配梁的横向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本发明挂篮在节段浇筑推进过程中,可灵活调整箱梁变宽侧的支点位置,以使支点始终落在变宽侧的腹板中心上,同时也保证箱梁重心始终处于挂篮中心位置,以保证挂篮的两侧受力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318519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467980.6
申请日:2021-04-28
Applicant: 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良复合路基填料及其制备方法,复合路基填料包括:石屑、碎石、高液限粘土和拌合水;复合路基填料用作路堤复合路基填料,碎石采用粒度为5~10mm的碎石和粒度为10~16mm的碎石;复合路基填料用作路床复合路基填料,碎石采用粒度为5~10mm的碎石、粒度为10~16mm的碎石和粒度为10~20mm的碎石。本发明的改良复合路基填料,遵循就地取材原则,利用隧道施工洞内开挖出的废弃碎石渣,通过改良措施使高液限粘土满足路基填筑施工规定要求,同时提高废弃碎石渣和高液限粘土的使用率,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实现工程施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