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6835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968121.4
申请日:2023-08-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2F3/28 , C02F3/34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控平台和双向调控微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的方法。其中,一种双向调控微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的方法,包括:在微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中,施加黄光强化反硝化过程或施加蓝光促进短程反硝化的稳定亚硝氮积累,进而实现双向微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调控。本方法基于生物光遗传学,通过激发特定波长的生物光学元件,基于生物代谢网络定向调控反硝化途径的代谢流通量,实现稳定亚硝氮积累或加速全程反硝化脱氮,灵活性高,快速高效,操作简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49134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210061444.0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2F1/469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控吸附膜、制备方法和电聚合装置以及自清洁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如下所述:(1)混合表面活性剂、水以及导电材料,分散后得到导电材料分散液,而后负载在底膜上,得到导电膜;(2)混合表面活性剂、水、添加剂以及电聚合单体,混合后得到电聚合电解液;(3)混合步骤(1)所得导电膜以及步骤(2)所得电聚合电解液,经过电聚合后得到具有吸附功能层的导电膜;(4)将步骤(3)所得导电膜依次进行浸泡以及清洗后得到所述电控吸附膜。本发明提供的电控吸附膜具有电吸附‑电解吸‑电清洁功能,在处理污水过程中避免了外加药剂,能实现大分子污染物及小分子有机物的同步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4288863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0061464.8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01D65/02 , B01D67/00 , B01D69/06 , B01D69/08 , B01D71/02 , B01D71/26 , B01D71/30 , B01D71/36 , C02F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控吸附膜组件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电控吸附膜组件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水口以及回流口;所述外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净化水出口;所述外壳体的顶部设置有通电单元;所述外壳体内部设置有工作单元;所述工作单元包括固定装置以及电控吸附装置;所述电控吸附装置包括电控吸附膜以及中空支撑网;所述电控吸附膜通过电控吸附膜导线与通电单元相连接。与现有的家用净水器用膜组件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控吸附膜组件中由于采用了电控吸附膜,可在低操作压力下有效去除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并且可以直接对膜组件施加电场以实现膜组件内膜的原位电解吸、电再生及电清洁。
-
公开(公告)号:CN11413304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111385537.0
申请日:2021-1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IPC: C02F3/34 , C02F3/28 , B01J27/26 , C02F101/16 , C02F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酶协同进行部分反硝化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催化剂、生物催化剂、牺牲剂与含有NO3‑‑N的反应液混合,在厌氧环境以及光照条件下进行部分硝化反应;所述光催化剂包括修饰金属单原子和氰基的氮化碳;所述生物催化剂包括硝酸还原酶;所述方法将光催化与生物催化相结合,协同催化还原污水中的硝酸盐,并使硝酸盐反硝化反应稳定地控制在产亚硝酸盐阶段,其配合后续的厌氧氨氧化工艺,可以大大降低废水脱氮过程中碳源和能源的消耗,降低水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30787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1629872.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稀土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稀土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气凝胶包括镧的氢氧化物、铈的氢氧化物和琼脂糖气凝胶,所述镧的氢氧化物和所述铈的氢氧化物负载于所述琼脂糖气凝胶的孔结构中;先通过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稀土金属氢氧化物,之后采用直接混合法将稀土金属氢氧化物与琼脂糖混合制备了稀土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气凝胶;所述稀土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气凝胶环保无毒,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易于回收,降低除氟剂成本,可应用于多种水处理场景中的氟离子去除;且制备方法简便,易于操作,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14508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0347024.4
申请日:2021-03-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选择性吸附回收贵金属离子的改性聚合物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贵金属回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硫单质、多元胺基化合物、多元羰基化合物、负载基底混合,加入有机溶剂,得固液混合液;2)在保护气体气氛下,将上述固液混合液进行加热反应,得改性聚合物混合液;3)将上述改性聚合物混合液冷却至室温,洗涤,离心,烘干,得改性聚合物吸附剂;其中所述负载基底为多孔吸附材料。本发明制备的改性聚合物吸附剂,主要应用于选择性吸附贵金属离子,具有对贵金属离子的高选择性、高吸附容量、高吸附速率、性能稳定等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634220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110743620.4
申请日:2021-07-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01J20/02 , B01J20/30 , C02F1/28 , C02F101/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可逆相转换的非金属水溶态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三聚氰胺和碱性物质混合均匀;(2)将(1)中的混合物加热至250至600℃并保持1h至5h,冷却至室温;(3)将(2)中得到的固体溶解在超纯水中,经透析袋在超纯水中透析后,透析袋内的液体经干燥得到所述吸附剂。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原材料廉价易得,制备过程简单,无需二次活化等步骤。吸附材料具有其它吸附材料所不具备的可逆相转化功能。并且大大提高了吸附微界面传质速率,增强与水中所吸附分子、离子间的界面作用。并且吸附材料制备过程中无需任何金属离子,具有环境友好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50412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822456.0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01J23/42 , B01J23/44 , B01J23/52 , B01J23/652 , B01J23/66 , B01J23/68 , B01J35/00 , C01B3/04 , B01D53/86 , B01D53/62 , C01B32/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原子重构制备单原子与纳米簇协同负载型催化剂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单原子与纳米簇协同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先通过碱金属对催化剂载体的表面进行修饰作用,形成金属单原子与碱金属强耦合的聚集体,对孤立的单原子位点加以稳定,而环境诱导下的重构使得非稳定的位点聚集形成可以起到协同作用的纳米簇位点。本发明方法消除了单原子位点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从而有效解决了单原子催化剂应用瓶颈问题;通过自下而上的原子重构方法制备的纳米簇位点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位点与载体界面的强耦合作用发挥,避免了传统多位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不同位点形成条件差异带来的合成方法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2449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77038.0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油水分离装置。所述油水分离装置利用具有纳米阵列的泡沫金属电极截留微米级油滴颗粒,通过原位电解水在泡沫金属表面产生大量氢气微气泡,油滴通过与微气泡的粘附被带离泡沫金属电极表面并上浮,同时油滴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被泡沫金属电极排斥上浮远离电极表面,在这两个过程的协同作用下,通量得到了明显提升,且运行过程中电极表面的污染及通量的衰减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
公开(公告)号:CN114408920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250994.7
申请日:2022-03-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1B32/324 , C01B32/34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废弃膜材料制备孔径可调控活性炭的固体废物资源化方法及其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弃膜材料与活化剂混合,干燥,得混合料;(2)将混合料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热解碳化,即得活性炭材料。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将废弃膜材料资源化利用的方法,通过一步活化与高温碳化即可制得具有高比表面积、孔隙发达,孔径可调的活性炭吸附材料,且制备得到的活性炭材料在有机污染物去除方面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本发明资源化利用了废弃膜材料,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降低了废膜作为固体废物的处理成本。且该制备方法易于操作,容易实现大批量工业化生产,应用前景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