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测量淤泥功能的煤矿水仓
    5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4590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393899.8

    申请日:2024-10-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煤矿水仓技术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带测量淤泥功能的煤矿水仓,包括仓体,所述仓体的两侧内壁上均按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安装板,安装板的一端贯穿至仓体的内部,安装板位于仓体内部的一端顶部开设有滑动孔,滑动孔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两端均贯穿滑动孔,两个升降板的底端之间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安装有压力检测片,固定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防护板,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靠近防护板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出料孔。本发明固定板在使用时可通过其底部的压力检测片对淤泥厚度进行检测,也能对淤泥进行清理使用。

    一种加卸载环境中锚索支护锚固性能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6205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825699.4

    申请日:2023-07-0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锚索支护数值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卸载环境中锚索支护锚固性能确定方法。包括在FLAC3D中创建三维模型并划分网格;定义模型的本构模型、材料参数、边界条件、初始条件;大变形计算模式为true;利用锚索结构单元安装锚索并设置锚索结构单元材料参数;定义FISH函数recording,记录锚索拉拔端的拉拔力、拉拔位移;定义FISH函数incorporating;第一次加载,进行时间步计算直至第一次加载模拟位移;卸载,进行时间步计算直至卸载模拟位移;第二次加载,并进行时间步计算直至第二次加载模拟位移。本发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克服传统加卸载拉拔实验获取结果单一且往往无法获取锚固界面剪切应力分布形态等缺点,有效揭示加卸载环境中的锚索支护锚固机制。

    锚杆、锚固剂和围岩耦合作用下锚杆锚固性能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04968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92138.7

    申请日:2023-05-0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巷道围岩控制的锚固性能计算领域,具体涉及锚杆、锚固剂和围岩耦合作用下锚杆锚固性能确定方法,主要包括:根据加载环境求取相应的围岩横截面积;将锚固剂与围岩合并为一个系统并计算该系统的横截面积、杨氏模量;将锚杆受载过程分为线性增长阶段、非线性过渡阶段、非线性强化阶段和峰后破坏阶段,并计算各阶段中锚固力与变形量间的关系;将所述四个阶段中锚固力与变形量间的关系绘制成加载曲线,利用该加载曲线分析锚杆锚固性能。本发明能够同时研究锚杆、锚固剂和围岩这三项介质对锚杆锚固性能的影响,且克服了峰后加载曲线折返现象,更符合实际工况,同时为现场施工人员优化锚杆支护中锚固剂与围岩间配合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种巷道卸压吸能综合防冲支护系统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154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69903.4

    申请日:2023-0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巷道卸压吸能综合防冲支护系统及工作方法,属于巷道防护技术领域。系统,包括高强吸能单体支柱、锚杆和薄膜,其中,巷道顶板及帮部设置有锚杆,锚杆对围岩有支护作用,缓解围岩内部能量积聚;巷道内设置有高强吸能单体支柱,高强吸能单体支柱支撑巷道顶端;巷道周侧的围岩内呈圆弧形设置有空穴,空穴内设置有薄膜,薄膜内填充有剪切增稠液。本发明利用结构调控耦合化学吸能材料和高强支护转移巷道周边高应力,控制围岩变形,同时对围岩的能量输入、能量积聚、能量耗散以及能量释放这四部分能量进行控制,在保证巷道近场稳定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巷道的吸能防冲能力。

    一种全长注浆锚索力学传递性能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47895B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0173180.8

    申请日:2022-02-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长注浆锚索力学传递性能的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构建锚索锚固体模型并确定其中接触界面的剪切滑移模型;基于所述剪切滑移模型,获得所述锚索锚固体模型的滑移系数;构建所述接触界面不同受力阶段的力学模型,对应获得不同受力阶段的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的响应关系;根据所得滑移系数及响应关系,绘制全长注浆锚索承载后的拉拔力与拉拔位移的关系曲线,获取其力学传递性能。本发明在确定全长注浆锚索的力学传递性能时,不需要进行破坏性的拉拔试验,只需要搜集全长注浆锚索支护系统的相关信息通过计算模拟即可实现,其所得结果准确高效。

    一种注浆加固锚杆悬吊维护负煤柱巷道破碎顶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00902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1108204.3

    申请日:2021-09-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注浆加固锚杆悬吊维护负煤柱巷道破碎顶板的方法,属于采矿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在上分层开采时,待本分层巷道上方直接顶垮落结束后,对已冒落的破碎顶板实施注浆加固,使本分层巷道破碎顶板成为一个完整体;然后上分层工作面开采结束,本分层巷道破碎顶板也注浆完成后,掘进本分层巷道;本分层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高牵引力锚杆悬吊注浆加固后的顶板完整体,使其悬吊于侧向坚硬顶板;本分层巷道掘锚完成后,回采本分层工作面,与此同时,处理更下一层位破碎顶板,或掘进下一工作面上层位巷道;以此循环。该方法能有效解决负煤柱巷道布置方式顶板破碎及人工假顶鼓包、变形的难题。

    用于识别煤炭和煤矸的系统及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44798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806769.8

    申请日:2020-08-12

    Inventor: 张俊文 张京安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炭安全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识别煤炭和煤矸的系统及识别方法,用于识别煤炭和煤矸的系统包括X射线发射装置、红外测温终端和数据处理控制器,X射线发射装置的投射方向与放煤口对应,红外测温终端的探测方向与放煤口对应,红外测温终端和X射线发射装置均与数据处理控制器的连接,数据处理控制器的与上位机连接。识别方法为:X射线发射装置投射X射线至放煤口,红外测温终端探测放煤口的温度,并将数据上传至数据处理控制器,与预先设置的阈值进行比对,判断被测物体中是否有煤矸放出。本发明实现了对煤炭和煤矸的精准快速识别和放煤过程的在线监测以及自动化控制,同时,成本低廉,方便操作。本发明适用于煤炭生产。

    一种煤层顶底板灌注式采空区充填结构及其充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4634A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910316176.0

    申请日:2019-04-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层顶底板灌注式采空区充填结构及其充填方法,针对薄、中厚或厚煤层长壁工作面采空区,采用从顶板或底板灌注胶结充填材料的方法进行充填,充填工作与采煤工作同步配合进行,最终实现整个煤层采空区的充填。本发明可以安全高效的充填多种煤层条件的长壁工作面采空区,包括薄煤层工作面、大采高工作面和放顶煤工作面。该方法不仅可以通过充填采空区控制岩层移动和矿压显现,而且可以处理矿山废弃物,为绿色矿山的建立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具有系统简单、布置灵活、高效安全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一种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的沿空掘巷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5001B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510463081.3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的沿空掘巷开采方法,所述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采用双巷布置,所述开采方法包括:a、对回采工作面进行回采的过程中,在第一煤柱中沿回采方向进行沿空掘巷,以便在所述第一煤柱中形成沿空巷道,所述第一煤柱为所述回采工作面与其接续工作面之间采用双巷布置所留设的煤柱;b、在所述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对其接续工作面进行回采时,继续掘进形成所述沿空巷道,并且所述的接续工作面在回采时沿所述沿空巷道开采。本发明的开采方法解决了沿空掘巷与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开采之间的矛盾,将沿空掘巷技术应用于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的开采中,减少了采用双巷布置而导致的大量煤损并解决了沿空掘巷需要跳采的问题。

    一种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的沿空掘巷开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5001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63081.3

    申请日:2015-07-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的沿空掘巷开采方法,所述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采用双巷布置,所述开采方法包括:a、对回采工作面进行回采的过程中,在第一煤柱中沿回采方向进行沿空掘巷,以便在所述第一煤柱中形成沿空巷道,所述第一煤柱为所述回采工作面与其接续工作面之间采用双巷布置所留设的煤柱;b、在所述回采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对其接续工作面进行回采时,继续掘进形成所述沿空巷道,并且所述的接续工作面在回采时沿所述沿空巷道开采。本发明的开采方法解决了沿空掘巷与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开采之间的矛盾,将沿空掘巷技术应用于超长推进距离工作面的开采中,减少了采用双巷布置而导致的大量煤损并解决了沿空掘巷需要跳采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