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48824B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310075934.7
申请日:2013-03-1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1B2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振捣质量控制技术,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振捣有效深度智能检测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主要步骤为:采用传感器对振捣机/棒在作业过程中的实时作业信息进行采集,包括振捣机/棒的插入深度、振捣棒倾斜角、振捣棒开关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综合分析,精确获取有效插入深度和统计有效振捣时间,在配合定位模块获取振捣机/棒的作业坐标,进行全面的混凝土仓面振捣质量监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实现方式简单,无需人工干预,解决了人工判断的误差,使得振捣监控过程智能化,并且获得的数据精度高,稳定可靠。本发明尤其适用于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振捣质量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4954755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66464.9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频监控装置及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工程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无线监控工作的应用于工程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装置及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工程施工现场的视频监控装置,包括工业级监控摄像装置、工业级无线路由器、服务器、显示屏、高增益信号放大器及高增益天线,所述工业级监控摄像装置与高增益天线相连,高增益天线又与工业级无线路由器相连,工业级无线路由器又与高增益信号放大器相连,高增益信号放大器及显示屏分别与服务器相连。本发明适用于现有工程施工现场的监控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931003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42426.X
申请日:2015-06-1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振捣领域,目的是为了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大坝振捣质量控制主观性强,无法对振捣棒的旋转角度进行测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混凝土振捣棒旋转角度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齿条部、载体平带、检测部和检测部安装支架,检测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测量齿条部中包含的测量齿条均分设置在载体平带上,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错位设置在检测部安装支架上;其中,测量齿条部安装于振捣棒头部的非旋转部上,检测部安装支架安装于振捣棒头部的旋转部上,当所述旋转部相对于所述非旋转部旋转时,通过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对测量齿条进行错位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能够确定振捣棒的旋转角度。本发明适用于振捣棒旋转角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04330987A
公开(公告)日:2015-02-04
申请号:CN201410524536.3
申请日:2014-10-0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B19/0428 , E02D15/02 , G05B2219/26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对设备工作状态的检测技术,其公开了一种检测振捣机工作状态的方法,解决传统技术中对振捣机工作状态的检测方式不能完整的反应整个振捣过程,容易造成状态判断错误的问题。本发明的方案包括:a.利用状态机变量记录振捣机当前状态,在初始化时,将振捣机当前状态置为空闲状态,状态机变量ISR记录为0;b.实时监测振捣机当前振捣深度;c.结合振捣机当前振捣深度、状态机变量ISR值及延时时间值检测振捣机当前工作状态。本发明利用混凝土振捣质量智能监控仪获取到的实时振捣深度作为基础参数,同时介入延时处理,避免距离波动对振捣状态判断的影响,并完整的检测和记录振捣设备的工作状态,适用于对振捣机状态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192710A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410412426.8
申请日:2014-08-2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其公开了一种缆机吊运物称重识别系统及方法,对缆机吊运物种类和重量实施有效监控。本发明中在缆机大钩平衡梁两端相应位置和挂钩相应位置分别设置称重传感器,并在缆机大钩配重箱位置设置电源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并在缆机操作室设置监控端设备;通过各个传感器采集当前重量信号,将重量信号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给监控端设备,监控端设备对各个传感器采集的重量数据进行分析,识别缆机当前吊运的物体类别,并对重量进行监控显示。本发明适用于对缆机吊运的监控。
-
公开(公告)号:CN118070373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311671282.3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1/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坝复杂结构施工仿真参数分析方法,旨在解决现有大坝混凝土施工进度仿真方法存在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方案主要包括:仿真初始条件和仿真参数初始化,建立仿真时钟序列,判断大坝是否浇筑完成,若是,则结束仿真流程,否则,从仓面中筛选出满足预设条件的可浇筑坝块,根据各可浇筑坝块的评价指标及指标特征值确定各可浇筑坝块的浇筑顺序,确定用于对各可浇筑坝块进行浇筑的多个缆机调配方案,选择缆机最小时钟对应的缆机调配方案,并根据浇筑顺序对各可浇筑坝块进行浇筑。本申请提高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适用于结构复杂的仓面。
-
公开(公告)号:CN110516361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1910803003.1
申请日:2019-08-28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泥土施工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仓面浇筑间歇期的多维仿真方法,解决施工进度仿真与工作性态仿真分析两者相互独立工作,相耦合程度低,缺乏反馈调整机制的问题。本发明以混泥土浇筑的层间间歇期为结合点,将施工进度仿真与工作性态仿真耦合起来,实现两者之间互为边界,在施工进度仿真的边界条件中,需工作性态仿真提供的参数包括允许相邻高差、允许最大悬臂高度、温控曲线及温度梯度要求等,工作性态仿真的边界条件中,需施工进度仿真提供的参数包括后续浇筑进度计划、高差参数对进度的敏感性程度等施工方案,同时依据P6关键路径与资源分析法分析的间歇期,合理配置资源。本发明适用于大坝混凝土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2699445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0019375.2
申请日:2021-01-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利工程领域,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难以有效利用历史工程中的工程建设数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拱坝施工知识库的施工参数分析方法,包括:获取历史工程的工程建设数据;根据工程体型数据构建各历史工程对应的BIM模型,对工程量数据、施工条件数据、施工过程数据和施工资源数据进行结构化,根据BIM模型及结构化后的工程建设数据建立拱坝施工知识库;确定在建工程需要进行分析的施工参数及其对应的分析表达式,在拱坝施工知识库中确定相似历史工程,根据该相似历史工程确定分析表达式中未知的工程建设数据,进而确定在建工程对应的施工参数。本发明能够有效利用历史工程建设数据辅助大坝仓面的设计与施工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035932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911374.4
申请日:2020-09-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浇筑技术领域,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存在仿真与实际施工存在契合度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拱坝智能进度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仿真初始条件和仿真参数初始化,建立仿真时钟序列;步骤2、判断大坝是否浇筑完成,若是则结束仿真流程,否则筛选出可浇筑坝块,确定其浇筑顺序;步骤3、确定多个缆机调配方案,选择缆机最小时钟对应的缆机调配方案进行浇筑;步骤4、判断是否有需要接缝灌浆的灌区,若有则进行接缝灌浆操作,否则更新仿真参数后返回步骤1;步骤5、判断是否满足控制目标,否则,对仿真参数进行调整。本发明提高了高拱坝施工进度仿真与实际施工的契合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61225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449388.9
申请日:2020-05-2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缆机技术领域,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的多缆机碰撞的判断方式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多缆机碰撞风险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吊钩的第一最大摆幅和第二吊钩的第二最大摆幅,实时获取第一吊钩的第一坐标、第二吊钩的第二坐标和第一牵引绳与第二牵引绳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根据所述第一坐标和第二坐标分别计算第一吊钩与第二吊钩在水平面上的水平距离以及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差;基于所述第一最大摆幅、第二最大摆幅、垂直距离、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分析第一缆机与第二缆机的碰撞风险。本发明提高了多缆机碰撞判断的准确度,适用于混凝土坝工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