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
    5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91793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36533.1

    申请日:2023-02-2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机、第一冷却器及储存结构,第一冷却器用于冷却压缩空气,储存结构用于储存压缩空气;第一加热器及空气透平发电机,第一加热器用于加热压缩空气,空气透平发电机能够消耗压缩空气的内能而发电;斜温层储罐,具有相互连接的上部和下部,上部用于储存具有第一温度的第一热水,下部用于储存具有第二温度的第二热水,第一温度大于第二温度;冷却管路,连接上部、第一冷却器及下部,第二热水能够经冷却管路流向第一冷却器冷却压缩空气后,并经冷却管路流向上部;加热管路,连接上部、第一加热器及下部,第一热水能够经加热管路流向第一加热器加热压缩空气后,并经加热管路流向下部。

    一种电-熔融盐-蒸汽耦合储能深度调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92615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98200.6

    申请日:2022-05-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熔融盐‑蒸汽耦合储能深度调峰系统,包括汽轮机发电系统、熔融盐换热系统和蒸汽发生系统,所述汽轮机发电系统和熔融盐换热系统之间设有熔融盐电加热器,所述熔融盐换热系统包括熔融盐放热系统和熔融盐储热系统,所述熔融盐放热系统的熔融盐通过熔融盐电加热器加热后进入熔融盐储热系统,所述熔融盐储热系统的熔融盐通过蒸汽发生系统放热后回到熔融盐放热系统。本发明通过将火力发电厂与熔融盐储热系统结合,充分利用熔融盐可大容量储热的特点,将机组生产的电量以热量的形式存储在熔融盐中,使锅炉和汽轮机组均运行在最低稳燃负荷以上,当存储的电量足够大时,从电网侧看来,机组实现了深度调峰。

    一种蒸汽-熔融盐耦合的储能深度调峰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99261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598232.6

    申请日:2022-05-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储能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蒸汽‑熔融盐耦合的储能深度调峰系统,包括锅炉系统、蒸汽‑熔融盐换热系统和蒸汽发生系统,所述锅炉系统的主蒸汽和/或再热蒸汽的一部分进入汽轮发电机组作功,另一部分进入蒸汽‑熔融盐换热系统放热,作功和放热后的排汽均经辅机系统送回省煤器,所述蒸汽‑熔融盐换热系统通过蒸汽释放的热量将冷熔融盐加热成热熔融盐,所述热熔融盐通过蒸汽发生系统进行换热后回到冷熔融盐。本发明利用熔融盐储热的特性,将机组深度调峰阶段无法消纳的能量储存起来,实现燃煤机组深度调峰,但机组仍运行在设计负荷以上,既满足了电网调度的要求,也实现了火电机组连续稳定运行。

    一种与脱硝钢结构合并高位布置的前置汽轮发电机房

    公开(公告)号:CN10456355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31223.9

    申请日:2015-0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H5/02 F01K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与脱硝钢结构合并高位布置的前置汽轮发电机房,所述机房包括:锅炉、煤仓间、除氧间、第一汽轮发电机、第二汽轮发电机和脱硝装置;在所述锅炉的一侧相邻设置所述煤仓间,在所述煤仓间的远端一侧相邻设置除氧间,在所述除氧间的远端一侧相邻设置一汽机房,所述汽机房中设有第二汽轮发电机,在所述第二汽轮发电机设有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低压加热器及除氧器、凝汽器、凝结水泵和第一发电机;并且在所述锅炉的近端一侧或锅炉的一个侧面设置复合钢架,在所述复合钢架上设置一前置机房,所述前置机房内设有第一汽轮发电机。本发明减少前置机组的占地面积,节约高温高压管道,并且能够大幅降低高温管系投资,提高正常运行效率。

    多烟道集成脱硫装置
    5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586088U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20669515.X

    申请日:2024-04-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烟道集成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吸收塔,脱硫吸收塔用于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烟囱,烟囱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上方,经脱硫吸收塔处理后的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支撑塔架,支撑塔架设置在脱硫吸收塔和烟囱外周,用于支撑固定脱硫吸收塔和烟囱,支撑塔架为下宽上窄的结构;以及多个烟道,多个烟道与脱硫吸收塔相连通,用于将燃烧后的烟气送入脱硫吸收塔;其中,多个烟道周向均匀间隔地环绕脱硫吸收塔设置;支撑塔架的下部对应的设有多个烟道通口,多个烟道通过多个烟道通口与脱硫吸收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减少了占地空间,装置受力更加均衡,且增加了烟气在脱硫吸收塔中的流动路径,具有更高的脱硫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