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系统动力电缆断线检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83050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11599950.5

    申请日:2018-1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026 G01R31/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伺服系统动力电缆断线检测的方法,首先建立电流环传递函数模型,给定电流环激励信号,并对电机电流进行检测,通过最小二乘法辨识得到电流环模型参数。系统运行时,速度环调节输出电流指令,再通过电流环模型求出预期电流。计算预期电流与系统检测得到的电机电流差并取绝对值,低通滤波处理。如果滤波后的值超过设定阈值,则认为伺服系统存在动力电缆断线故障。本发明方法,能实时检测伺服系统动力电缆断线的情况,及时避免由于动力电缆断线引起的机械故障等。该方案实现简单,检测的可靠性高,且无硬件成本增加,易于工程化应用。

    一种伺服电机与负载多级传动系统的振动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75373A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810606309.3

    申请日:2018-06-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与负载多级传动系统的振动抑制方法,针对多级传动机构中存在的N个固定振动频率和1个随负载位置变化的振动频率,本发明使用N+1个抑振滤波器,每个滤波器用于消除一个对应的振动频率。使用离线方法测量多级传动系统中的固定振动频率和随负载位置变化的振动频率,并将变化的振动频率制成与负载位置相关的二维表格。使用固定频率参数抑振滤波器消除固定振动频率,使用变化频率参数的抑振滤波器消除变化的振动频率,实时根据负载位置和二维表格使用线性插值的方法获取振动频率。本发明方法实现简单、频率测量准确且能兼顾到固定和变化的振动频率。

    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性能的提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6883B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510167422.2

    申请日:2015-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性能的提升方法,属于高性能伺服控制领域。利用改进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对速度计算模块的输出进行滤波预处理;建立复合PMSM数学模型,以复合PMSM数学模型设计一般速度方程;由一般速度方程建立标准速度方程;针对标准速度方程设计扰动观测器;调节扰动观测器增益矩阵L,修正集总扰动估计值前馈补偿给速度PI调节器得到最终输出。通过改进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有效滤除速度计算模块输出中的高频噪声分量,避免对电机的低速性能造成影响;通过扰动观测器估计出集总扰动并前馈处理,不仅能够消除外部扰动的影响,还能有效处理永磁同步电机的负载转矩项、摩擦转矩项和惯量摄动,可提高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性能。

    一种电机控制方法
    5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48399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4

    申请号:CN201611183087.6

    申请日:2016-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方法,其步骤如下:首先提取电机速度偏差中的振动量并作为微分控制的输入,然后采用振动量提取及微分器将提取的振动量进行微分,得到电机速度偏差振动微分量。再对电机速度偏差振动微分量进一步滤除直流量并进行相位调整。将相位调整后的速度偏差振动微分量,乘以阻尼增益,加算到速度控制器中。本发明方法在速度控制器中加入阻尼增益控制,该阻尼增益控制方法为在速度控制器中,采用一个振动量提取及微分器,对特定的振动频率点实施微分控制。有效预测速度偏差中振动量的变化趋势,增加系统对振动量的衰减作用,从而抑制振动。

    电机控制系统中低频信号小相位误差滤波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846169A

    公开(公告)日:2018-03-27

    申请号:CN201711026248.5

    申请日:2017-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P23/14 H03H17/02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系统中低频信号小相位误差滤波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低频信号小相位误差滤波过程中,在对位置信号滤波时,增加一个速度前馈补偿;然后,对小相位误差滤波的控制结构进行变换,同时增加一个加速度前馈补偿。本发明方法,基于小相位误差滤波的思想,在对位置信号滤波的同时,增加一个速度前馈补偿用来提高响应,然后对该结构进行变换,同时增加一个加速度前馈补偿,用来消除速度前馈补偿过大时引起的超调,使滤波方法对相位滞后的补偿效果更好,减小了相位滞后;因此,采用本发明的滤波方法,相位滞后小,且没有超调,提升了原有滤波方法的控制效果。

    一种空间矢量过调制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88029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196698.4

    申请日:2016-12-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80/116 H02P21/00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间矢量过调制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计算电压参考矢量所在扇区,判断电压参考矢量所在位置是否超过线性调制区,如未超过线性调制区即认为未发生过调制,如超过线性调制区判定为发生过调制,并将所在扇区进一步划分为N个相等的区间,得到N+1个矢量值,判断电压参考矢量所在区间,并通过查表的方法用该区间内与其最近的矢量值近似等效。此种方法可提高算法的运行效率,使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小,提高控制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易于实现。

    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性能的提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16883A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510167422.2

    申请日:2015-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性能的提升方法,属于高性能伺服控制领域。利用改进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对速度计算模块的输出进行滤波预处理;建立复合PMSM数学模型,以复合PMSM数学模型设计一般速度方程;由一般速度方程建立标准速度方程;针对标准速度方程设计扰动观测器;调节扰动观测器增益矩阵L,修正集总扰动估计值前馈补偿给速度PI调节器得到最终输出。通过改进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有效滤除速度计算模块输出中的高频噪声分量,避免对电机的低速性能造成影响;通过扰动观测器估计出集总扰动并前馈处理,不仅能够消除外部扰动的影响,还能有效处理永磁同步电机的负载转矩项、摩擦转矩项和惯量摄动,可提高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性能。

    一种柔性臂振动抑制方法
    5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820844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352633.X

    申请日:2012-0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臂振动抑制方法,本发明方法采用基于模型补偿的控制方法,该模型与速度控制环相关联,由降阶的电气部件模型和机械部件模型构成。被驱动机械部件速度与电机速度的差值被实时计算,并乘以一个系数后增加到电机的速度指令,从而实现抑制被驱动机械部件瞬态振动的效果。本发明采用基于模型补偿的控制方法,在被驱动机械部件建立无时滞阻尼效应,即实现减振作用,从而有效缩短系统的稳定时间,提高柔性臂振动抑制控制精度。通过模型来估测负载速度,减少传感器等硬件成本。根据实验数据获取模型参数,可以现场进行参数调整;控制方法简单,易于实现。

    一种主从结构的电机同步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83635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711481271.3

    申请日:2017-12-29

    Abstract: 一种主从结构的电机同步控制方法,选择两台驱动器中的一台作为主机,另一台作为从机,主驱动器接收用户侧发送的控制指令,从驱动器不接收任何用户侧指令;主驱动器内部保留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器并实现差电流调节器,从驱动器内部仅保留电流调节器;主驱动器通过总线端口获取从驱动器的实际输出电流,并实现转矩均分算法,然后向从驱动器发送电流指令。在通用驱动器的基础上,本发明仅需在硬件上增加通信端口,在软件上实现差电流控制器,具有实现简单、开发周期短的特点。

    一种伺服电机动力线接线相序错误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56468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1811592871.1

    申请日:2018-12-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伺服电机动力线接线相序错误的检测方法,确定伺服电机最大输出转矩Tmax,通过扰动观测器获取转矩观测值TL,判断转矩观测值TL是否超过检测阈值M,如果负载转矩TL的幅值超过伺服系统能够输出的最大转矩Tmax,则认为电机动力线相序错误。本发明实现了伺服电机动力线接线相序错误的在线检测,检测过程由伺服驱动器自动完成,无需操作人员额外操作,检测到错误后输出报警并停止电机运转,防止电机高速不受控的运行。本发明通过扰动观测器获取负载转矩观测值,提高了检测可靠性和实时性。无需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仅需在伺服驱动器、变频器等电机控制器中增加检测算法,易于工程化实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