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状Fe-Mn-S三元纳米材料负载多孔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25134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158446.1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一种针状Fe-Mn-S三元纳米材料负载多孔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多孔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要解决现有的Fe-Mn二元纳米材料容易发生团聚,对重金属吸附量低的问题。方法:一、将生物质材料进行热解碳化;二、将热解碳化后的多孔生物炭材料进行亲水化处理;三、将具有亲水性的多孔生物炭材料加入铁盐水溶液中搅拌,滴加锰化物溶液和硫化物溶液搅拌,随后加入弱碱性溶液搅拌,最后进行水热反应,干燥,得到三元纳米材料负载多孔生物炭复合材料。针状Fe-Mn-S三元纳米材料负载在生物炭材料表面降低了三元纳米材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了纳米粒子聚集,提高三元纳米粒子的分散性。本发明用于生物炭复合材料领域。

    一种棒状四氧化三铁粒子负载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19699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158451.2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一种棒状四氧化三铁粒子负载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要解决现有生物炭表面负载金属氧化物粒子的制备方法消耗时间长、粒子易团聚的问题。方法:一、电化学辅助对混合物溶液进行修饰电解:对生物质材料进行剪切粉碎,洗涤,干燥,干燥后过筛,得到生物质材料细碎粉末;将生物质材料细碎粉末与金属盐溶液混合,使用直流稳压电源对混合溶液施加电压,搅拌反应,得到固液混合物,干燥;二、将干燥的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升温,热解,得到四氧化三铁粒子负载生物炭复合材料。本方法减少了反应时间,并增强了材料的吸附容量和吸收速率。本发明用于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移除。

    一种层状双氢氧化物负载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37803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682980.6

    申请日:2018-06-28

    Abstract: 一种层状双氢氧化物负载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生物炭材料的比表面积低,对污水中阴离子吸附能力受限的问题。方法:一、沉积制备混合物复合材料;二、热解,碳化,得到层状双氢氧化物负载生物炭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层状双氢氧化物负载生物炭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3.19m2/g~56.11m2/g,移除磷酸盐的吸附量为26.47mg(P)/g~33.05mg(P)/g。本发明制备的层状双氢氧化物负载生物炭复合材料用于污水中阴离子的移除。

    一种利用生物质灰资源化制备人工基质的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68002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921663.0

    申请日:2024-07-10

    Abstract: 一种利用生物质灰资源化制备人工基质的方法及应用,它涉及一种制备人工基质的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生物质灰的资源化利用以及水稻、蔬菜、食用菌等育秧或栽培基质取土难的问题。方法:首先在反应设备中加入生物质灰和农林废弃生物质的混合物,然后加入水和催化剂,再进行水热催化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对得到的固体物质进行烘干,得到人工基质。本发明以生物质灰和农林废弃生物质为原料,通过水热催化反应制备人工基质,实现了生物质灰的资源化利用,进一步与常规育秧土掺混替代,解决了水稻育秧取土难的问题。此外,利用生物质灰资源化利用制备基质为作物种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助于培育出健康、强壮的秧苗。

    一种利用石墨尾矿构建人工土壤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8101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55653.4

    申请日:2023-11-03

    Abstract: 一种利用石墨尾矿构建人工土壤的方法,它涉及一种石墨尾矿的处理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石墨尾矿产量巨大、堆放成本过高、污染严重、资源化处理方法单一的问题,并且同时解决目前东北地区育秧土匮乏、取土困难的问题。方法:一、对石墨尾矿进行筛分、掺混;二、水热反应;三、添加微生物提取液,培养一段时间,得到人工土壤,最后按照育秧流程进行水稻育秧。本发明采用水热腐殖化‑碳化技术将石墨尾矿进行资源化处理,大大降低了石墨尾矿的处理成本;本发明处理后的石墨尾矿经过特定培养之后开创性地用于水稻育秧,有效解决了东北地区育秧土匮乏、采集困难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所需原材料价格低廉、可行性强,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可视化碳量子点在二维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4723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326377.1

    申请日:2023-10-13

    Inventor: 杨帆 赵莹 宋健

    Abstract: 可视化碳量子点在二维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装置及方法,属于碳基纳米荧光材料领域。目前采用一维柱实验研究污染物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输过程,无法同时反映污染物垂向与横向的真实迁移情况。在砂箱的两侧边框上分别开设入水孔和出水孔,由入水孔持续向砂箱内注入背景溶液,从出水孔排出背景溶液,使砂箱内部的多孔介质充满背景溶液以达到饱和状态;通过所述注液孔向砂箱内注入碳量子点溶液;光源为砂箱提供光照;CCD相机用于拍摄碳量子点溶液在饱和背景溶液的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图像;计算机,用于对所述的迁移图像进行处理,获得迁移图像中每个像素点上碳量子点溶液的饱和度。本申请用于模拟碳量子点在二维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过程。

    一种铁离子催化促进生物质腐殖化合成人工腐殖质的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606450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556443.8

    申请日:2023-05-17

    Inventor: 杨帆 彭雄鑫 程魁

    Abstract: 一种铁离子催化促进生物质腐殖化合成人工腐殖质的方法和应用,它涉及一种生物质腐殖化反应的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水热腐殖化制备人工腐殖酸的产量低的问题。方法:一、对生物质进行破碎,将粉碎的生物质转移至反应釜中,再向反应釜中加入碱、铁离子催化剂和水,搅拌均匀,进行密闭水热反应;二、将水热反应后的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再分别对固体产物及液体产物进行腐殖质回收。固体腐殖酸用于含铅废水中铅离子的移除。本发明在生物质水热过程中,以铁离子作为催化剂,可以加速生物质大分子素的水解,促进腐殖质的转化,极大地缩短反应时间,人工腐殖酸的产率提升可达107.98%,整体生产效率提升8倍以上。

    一种人工腐殖质改良水稻育秧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94866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111480065.7

    申请日:2021-12-06

    Abstract: 一种人工腐殖质改良水稻育秧土的方法,它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改良育秧土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北方水稻育秧土面临无处可取,取土成本攀升,固废资源化利用困难,生产运输成本高,施肥劳动强度大,施肥工序费工费时,所取土带来病虫害和对秧苗生长的促进效果差的问题。方法:一、制备人工腐殖质育秧肥;二、选取本田土为育秧基质,再与固体反应产物Ⅰ机械混合,装盘后喷洒液体反应产物Ⅱ,最后按照育秧流程育秧。人工腐殖质改良水稻育秧土所育的秧苗素质优于传统育秧方法,根系发达,秧苗健壮,苗期病虫害少,出苗利率高,显著降低育秧成本,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与农业生产价值。

    一种污泥资源化处置方法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540479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1910890258.6

    申请日:2019-09-19

    Inventor: 杨帆

    Abstract: 一种污泥资源化处置方法,它涉及一种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传统的污泥处置方法很难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回收和浪费了磷素资源的问题。方法:一、制备反应前驱体混合物;二、水热腐殖化反应;三、将反应产物进行离心,得到液体产物Ⅰ和固体产物Ⅰ,液体产物Ⅰ即为液体复合肥料;对固体产物Ⅰ进行强酸消解,再进行离心,得到固体产物Ⅱ和液体产物Ⅱ;使用去离子水对固体产物Ⅱ清洗至中性,再真空干燥,得到水热生物炭;向液体产物Ⅱ中加入还原剂,再进行离心,得到的固体物质即为重金属。本发明制备的液体复合肥料和水热生物炭应用于快速补给土壤有效磷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

    一种便于交流及反馈的语言教学用抽号答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1204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210150360.4

    申请日:2022-02-18

    Inventor: 李伟 杨帆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于交流及反馈的语言教学用抽号答题装置,包括抽号柜底座,套框隔板的内部左侧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抽号套盒。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便于交流及反馈的语言教学用抽号答题装置,通过套框隔板内部安装的抽号套盒设置的第一圆形开口、第二圆形开口,能够在驱动模块的作用下,不使用情况下通过驱动转杆自动收回圆框套,方便携带,通过三组抽号套盒配合使用,可以在第一组的抽号套盒的磁吸转盘吸附固定的透明套壳内部插入具有区分内容的标语,如根据性别筛选、根据成绩排名筛选、根据学号尾数筛选等等,配合第一抽号转盘、第二抽号转盘的抽号套盒可以进行99组数据抽号,提高抽号答题的灵活度,增加趣味性、随机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