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相机几何成像模型高精度标定与评估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790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76515.5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一种光学相机几何成像模型高精度标定与评估装置及方法,包括:相机、相机基准棱镜、二维转台、二维转台驱动控制器、平行光管、平行光管基准棱镜、光学靶标、电子经纬仪以及标定处理与评估系统,标定过程中,平行光管指向始终不动,二维转台按照离散的转角指令指向不同目标方向,电子经纬仪初标定相机基准棱镜与平行光管基准棱镜坐标系的相对关系,通过二维转台调整相机相对于平行光管不同光轴指向,模拟相机全视场对目标成像,试验中二维转台转角由光码盘精测,获得相机基准棱镜与平行光管基准棱镜坐标系的相对关系;标定处理与评估系统接收数据,对光学相机几何成像模型高精度标定与评估。本发明为在轨高精度几何定位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卫星图像定位精度的等效失配模型多级标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6771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76475.4

    申请日:2016-11-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C11/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卫星图像定位精度的等效失配模型多级标校方法,首先构建星载摆扫相机含等效失配角成像定位模型;在轨后通过控制相机间隔观恒星或地标;解算一轨不同采样时刻星上热变形引起的星载相机相对于星敏感器姿态基准间的等效失配角参数集;对星载相机全视场按照二维摆扫转角进行网格划分;在一轨周期内进行图像定位模型参数重构和高精度指向误差多级拟合标校,获得用于下一轨高精度图像定位所需的稳定热变形变化规律参数集,避免了相机在轨因观恒星或地标控制点稀疏、集中带来等效失配角解算奇异的图像定位问题。本发明解决了三轴稳定摆扫光学遥感卫星在控制点稀少时也能实现高精度定位的技术难题。

    轨道转移飞行器红外地平仪偏低温差异化热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369876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608270.0

    申请日:201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转移飞行器红外地平仪偏低温差异化热控装置,包括隔热垫片、S781白漆热控涂层、多层隔热组件、电加热器、热敏电阻、地平仪、地平仪支架。本发明首次在红外地平仪上开独立散热面,且根据受照情况不同,俯仰地平仪与滚动地平仪开的散热面位置不同,便于实施、可靠性高、适应性强、总体资源占用量少,其采用隔热垫增大了星体与红外地平仪之间的热阻,为实现地平仪的独立控温鉴定基础,而且为了实现偏低温设计思想,在红外地平仪头部开独立散热面,并喷涂S781白漆热控涂层,实现了红外地平仪的差异化热设计,增强了地平仪机动轨道的适应性。

    复杂构型外承力筒飞行器一体化热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369874A

    公开(公告)日:2015-02-25

    申请号:CN201410588456.4

    申请日:2014-10-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构型外承力筒飞行器一体化热控装置,包括仪器安装板、预埋热管、扩热板、外贴热管、结构胶、导热硅橡胶、双座卡箍、扩展散热板、单座卡箍、导热转接板,预埋热管位于仪器安装板内,扩热板通过结构胶粘结在仪器安装板上且靠近飞行器稳定散热面一侧,外贴热管的一端与扩热板连接,外贴热管的另一端与导热转接板连接,导热转接板与扩展散热板之间采用导热硅橡胶粘结,双座卡箍套住外贴热管且固定在扩热板和仪器安装板上,单座卡箍套住外贴热管且固定在导热转接板上。本发明便于实施,可靠性高,热量排散效率高,总体资源占用量少。

    面向卫星总装的产品编码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34494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0857611.2

    申请日:2022-07-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向卫星总装的产品编码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基于整星三维设计模型,识别卫星模型的卫星架构、总装元件、总装特征三类模型要素;步骤2:对所述卫星架构进行架构编码;步骤3:对所述总装元件进行元件编码;步骤4:所述总装元件包括多个总装特征,采用元件编码与特征标记组合作为各个总装特征的特征编码;步骤5:基于所述架构编码、所述元件编码和所述特征编码,生成一套面向卫星总装的卫星产品编码结构树。本发明实现了卫星总装过程产品结构树的清晰划分、总装元件和总装特征唯一标识、清晰表达的规范方法,为卫星产品总装要求设计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保证了设计工艺的一体化融合。

    一种计算储液器回排量的流体回路充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35304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455563.X

    申请日:2021-04-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储液器回排量的流体回路充装方法,包括储液器回排量计算步骤和流体回路回排式充装步骤,储液器回排量计算步骤:查询得到工质在不同充装温度Tr下的密度ρr,并根据系统最大充装量m,通过储液器回排量计算方法计算得到储液器回排量m’和储液器气侧充装压力P;流体回路回排式充装步骤:按照储液器回排量计算步骤中计算出的储液器回排量m’和储液器气侧充装压力P,并通过流体回路回排式充装方法,对流体回路进行充装。本发明无需储液器或者流体回路系统配备液位指示功能部件,无需指定储液器生产结构,回排计算体系充分结合边界约束条件,科学结合充装流程,操作简易。

    基于三维模型单机设备简化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528654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086537.9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三维模型单机设备简化方法及系统,包括:创建桥模型步骤、创建基体模型步骤、内部元件解析处理步骤、外露元件解析处理步骤、独立元件指定步骤、模型合并派生步骤:将基体模型与外露元件集合模型进行几何合并,生成本体模型,并装配独立元件组成简化模型,获取基于三维模型单机设备简化信息。本发明实现了卫星三维单机模型文件大小的压缩,内部元件的过滤,多种软件格式三维模型的统一规范简化,为卫星总体设计单位进行卫星设计及运算提供了条件,也提升了设计迭代效率。

    一种星用轻量化热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9363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011587339.8

    申请日:2020-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星用热控装置领域内的一种星用轻量化热控装置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步骤A,制备高导热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包括:步骤A‑1:将高纯度鳞片石墨通过高温酸化、高温膨胀、水洗和烘干工艺形成石墨蠕虫;步骤A‑2:将石墨蠕虫压制成多孔石墨导热载体;步骤A‑3:通过真空和浸渍工艺将相变材料进入到多孔石墨导热载体中,获得高导热碳基复合相变材料;步骤B,制备封装壳体:将铝合金材料加工成上壳体和下壳体;步骤C,封装:将高导热碳基复合相变材料填充并封装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本发明通过高导热石墨基材和相变材料的有效结合,可有效降低单机工作时段的峰值温度和非工作时段的补偿功耗。

    基于复合结构吸液芯的平板热管及装配方法、电子元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192870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80007.5

    申请日:2020-08-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复合结构吸液芯的平板热管,包括:底板、吸液芯和充液管,其中,吸液芯设置在底板之间,吸液芯包括支撑柱和泡沫镍组件;底板包括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底板和下底板上设置有支撑柱;泡沫镍组件与底板的内壁面结构相匹配;上底板和下底板之间设有充液管,平板热管内部通过充液管充装工质;支撑柱与泡沫镍组件上的泡沫镍共同形成平板热管内部工质流动的通道。本发明通过采用阵列式排布的支撑柱和泡沫镍共同形成热管内部工质流动的通道,具备良好的毛细力同时又可以减小液态工质的回流阻力,使得平板热管具备更好的传热性能,使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可靠。

    一种针对卫星预埋热管的自顶向下三维设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1209636B

    公开(公告)日:2020-10-09

    申请号:CN202010011193.6

    申请日:2020-0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卫星预埋热管的自顶向下三维布局方法及系统,包括:根据热控分系统三维布局模型创建舱板热管布局骨架模型,在舱板热管布局骨架模型中排布热管,预设热管排布的中心线;根据舱板热管布局骨架模型中预设的热管数量分别创建对应的热管零件模型,将热管零件模型与舱板热管布局骨架模型进行重合装配;将舱板热管布局骨架模型中热管排布的中心线导入对应的热管零件模型中;以中心线作为扫描特征的基准轴线,并从热管截面库中选择对应的热管型谱;通过在舱板热管布局骨架模型中修改中心线几何描述尺寸与定位尺寸,热管模型以自适应的方式进行更新响应;本发明让卫星预埋热管的设计方法更为规范;提高整个预埋热管设计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