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检测装置
    5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879023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210238559.9

    申请日:2012-07-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D5/3474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了反射型光敏器件的且小型、廉价并也能在10mm左右以上的长距离下进行检测的位置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其中,将反射面(sa)和非反射面(sb)在移动物体的移动方向上交替排列的反射板(12)设置在移动物体上;在反射型光敏器件(9)的光接收元件(8)上,设置例如2个光接收元件(8a、8b),其在移动物体的移动方向上具有各自不同的光接收区域;输出从这2个光接收部(8a、8b)得到的输出信号,对于这2个输出信号实施进行加、减、除或函数计算的至少一项运算,来检测移动物体的位置。

    使用了反射型光电传感器的位置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048598A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410088225.7

    申请日:2014-03-11

    Inventor: 福井和人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D5/34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位置检测装置,其具备:反射体(5),具有沿着移动体的移动方向交替地排列的反射部(Sa)与非反射部(Sb),并安装在移动体上;反射型光电传感器(1),并置有发光元件(3)和利用多个受光部接收由反射体(5)反射的光的受光元件(4);运算单元(8),使用受光部的输出信号计算出表示移动体的位置的值。受光元件(4)至少包含输出相位互不相同的信号的第一和第二受光部(4a、4b),第二受光部(4b)被分割设置为第一和第二受光区域(4b1、4b2),该第一和第二受光区域分别位于第一受光部(4a)的与发光元件(3)相反一侧和第一受光部(4a)的与发光元件(3)相近一侧,运算单元使用根据第一和第二受光区域(4b1、4b2)的输出信号计算出的一个信号和第一受光部的输出信号,计算出表示移动体的位置的值。

    被测量物特性测量装置
    5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24846A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280063121.X

    申请日:2012-12-14

    Abstract: 本发明的被测量物特性测量装置具备弹性表面波元件,该弹性表面波元件具备:梳形电极,其形成于压电基板上的第一面,激振起弹性波,并接收基于弹性波的反射;反射部,其具有第三面和第四面,该第三面形成在梳形电极和与弹性波的传播方向上的第一面正交的第二面之间、在第一面的法线方向上与第一面不同的位置,该第四面在第一面的法线方向上垂直地形成,并连结所述第一面的端部和所述第三面;反应场,其形成于梳形电极和反射部之间并负荷被测量物;以及传播部,其形成于反射部和第二面之间,该被测量物特性测量装置基于把从梳形电极沿反应场传播、由第四面反射、并由梳形电极接收的弹性波从由第二面反射并由梳形电极接收的弹性波中所含有的体波分离而得的弹性表面波,求出被测量物的特性。

    时分双重发送接收装置
    5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11531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0880123795.8

    申请日:2008-11-05

    Inventor: 竹内嘉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0842 H04B7/0615 H04B17/21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将连接到N个天线元件上的N个发送系统以及接收系统的振幅/相位特性分别一并同时校正的时分双重发送接收装置。在该装置中,将参照信号发生器的参照信号分支为N个,并在接收时从天线传输路径经过发送接收切换开关输入到接收系统,在接收用误差检测器中检测接收侧振幅/相位校正器的输出和参照信号之间的误差,控制接收侧振幅/相位校正器使得误差成为零,接着在发送时,从天线传输路径对接收系统输入发送信号的一部分,并通过发送用误差检测器检测接收侧振幅/相位校正器的输出以及输入到发送侧振幅/相位校正器的发送信号之间的误差,并控制发送侧振幅/相位校正器使得该误差成为零。

    磁控管
    5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82549A

    公开(公告)日:2010-11-10

    申请号:CN201010167359.X

    申请日:2010-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更加均匀、简单且高效地调整磁通密度分布、在高输出用途中脉冲内频率的稳定度极高的磁控管。磁控管(10)包括:阴极体(4);阳极体(3),其具有多个谐振腔;磁体(7a、7b),用于与中心轴线即Z轴同轴地形成磁通量;第1磁性体(6a、6b),其为圆板状,配置在阳极体的内部空间(2)的开口部且直径比磁体小。该磁控管配置有环状的第2磁性体(14a、14b),其与Z轴同轴地配置在位于比第1磁性体靠Z轴的中心部侧的位置,且位于第1磁性体的径向外侧,其与第1磁性体独立,其在Z轴方向上的厚度大于第1磁性体的厚度。利用形成于密封构件(5a、5b)等的突出部防止该第2磁性体脱落。

    脉冲磁控管
    6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82225C

    公开(公告)日:2008-04-16

    申请号:CN200310114947.7

    申请日:2003-11-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3/05 H01J23/20 H01J25/587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脉冲上升时和下降时在低于规定工作点的点进行工作而产生的振荡,特别是抑制比基频低的频率的寄生振荡,可得到对称性优良的频谱的磁控管。在阳极(1)的中心部设置了阴极(2),并且设置了1组极片(3),使得可以对叶片(12)的前端部与阴极(2)的表面相向的作用空间(4)施加磁场。以如下方式形成阳极和阴极:在该作用空间(4),对在阴极(2)轴方向的磁通密度为最小的值,叶片高度方向的两端部的叶片(12)前端部的内切圆半径和阴极(2)表面的半径满足工作原理公式的关系,并且与两端部的关系相比,在阴极(2)的轴方向的中心部侧,满足(i)增大阳极半径,和(ii)减小阴极表面的半径,这2项中的至少1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