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烟气氨法脱硫工艺产生的硫铵母液净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07588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210542480.5

    申请日:2012-12-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烟气氨法脱硫工艺产生的硫铵母液净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10-45℃,向硫铵母液中加入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氯化铝或聚合硫酸铝,搅拌分散,然后加入改善絮凝体结构的高分子助凝剂,搅拌分散,再静置充分沉淀,收集上层清液即处理后的硫铵母液,然后将下层沉淀物用板框式压滤机压滤,收集压滤得到的滤液即处理后的硫铵母液,并与前述收集的上层清液合并。该工艺简单,净化效果好;经处理后的硫铵母液体系中基本无絮凝剂和助凝剂残留,因此将其返回至脱硫塔重复使用时不会对脱硫塔内的工艺带来不利影响;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用于硅钢氧化镁涂液涂覆的涂层机

    公开(公告)号:CN103480535B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申请号:CN201310451921.5

    申请日:2013-09-29

    Abstract: 用于硅钢氧化镁涂液涂覆的涂层机,包括机架、上涂层辊、下涂层辊、氧化镁涂液循环装置、喷管,还包括涂液引流器、挡板,所述涂液引流器设于下涂层辊的一侧且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涂液引流器至少包括一个底板,底板朝向下涂层辊侧的边为引流边,底板的其余边为收集边,涂液引流器的底板宽度大于上涂层辊、下涂层辊之间的带钢的宽度,涂液引流器的引流边用于将带钢上表面溢流的氧化镁涂液引流至下涂层辊;所述挡板设置在喷管的下方、且倾斜设置在带钢的上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涂液引流器将带钢表面溢流的氧化镁涂液直接引流至下涂层辊,涂液流动性好,涂液在带钢表面涂覆流平均匀,提高取向硅钢的连续化生产效率、成材率。

    一种抗拉强度≥1000MPa捆带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78178A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510231549.6

    申请日:2015-05-08

    Abstract: 一种抗拉强度≥1000MPa捆带的生产方法:对酸洗后的30Mn2热轧卷进行冷轧;经开卷、分条及去除毛刺后进行高温奥氏体化;在曲拉通X-100、吐温20及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中进行淬火;经常规水洗后进行回火;进行自然空冷,冷却至室温;进行卷取。本发明的产品,其厚度为0.8~1.0mm,抗拉强度为1030~1070MPa,延伸率为10~12%,反复弯曲次数不少于4次(R=2.5mm),且表面生成了一层均匀致密、附着力强、厚度为4~6μm的发蓝层。产品性能完全满足大卷重热轧钢卷打捆包装的需要。

    一种铁矿石中铜的光度测定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65253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45302.7

    申请日:2015-06-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矿石中铜的光度测定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试样;2)将试样加入酸分解然后溶解盐类并定容;3)将试样分取两份于两个容量瓶中,两个容量瓶中均加入柠檬酸溶液;4)配制显色溶液和参比溶液;5)将显色溶液和参比溶液分别移入适当的吸收皿中,于600nm处测量吸光度,将显色溶液的吸光度减去参比溶液的吸光度,得到吸光度值A;6)校准曲线的绘制,从标准曲线上可得到吸光度值A对应的铜的质量分数。本方法改变了试样的参比,采用自身溶液,不加显色剂溶液后的溶液作参比,消除了有色溶液和铁基的干扰,结果准确,并且简便、易于操作。

    一种锯片基体用钢中氮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62449A

    公开(公告)日:2015-08-26

    申请号:CN201510314632.X

    申请日:2015-06-10

    Abstract: 一种锯片基体用钢中氮的控制方法:铁水进行脱硫及扒渣;转炉冶炼;当出钢到钢水总量的1/4时,加入锰铁、硅铁、铬铁、碳粉;并搅拌至出钢结束;氩站进行处理;LF炉精炼,并加入铝线或铝丸,N的含量小于55PPm;在氩气保护下进行浇铸。本发明打破了传统的定式思维,改变了在合金化过程中的合金加入顺序及流程,即在前期转炉出钢过程中不用Al-Fe、Al合金化脱氧,改为在LF炉后期加铝方式。其加铝方式能使铝的用量比在转炉出钢的合金化中的用量能减少15%左右,不仅满足了要求,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更主要是钢中的氮含量小于50ppm。本发明同样适用于钛合金,即将铝合金转换成钛合金即可。

    一种真空碳酸钾法煤气脱硫废液的预处理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663805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310677369.1

    申请日:2013-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碳酸钾法煤气脱硫废液的预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电催化氧化反应处理以降解去除废液中的有机物和硫化物;在经电催化氧化处理后的出液转移至苛化反应槽中并向其中投加Ca(OH)2固体粉末,常温搅拌反应,利用Ca2+与脱硫废液中的CO32-反应生成CaCO3沉淀,将脱硫废液中的K2CO3再生为KOH,静置;将静置后的上清液转移至再生液槽中,将再生液槽中的液体转移至氨塔碱槽中,并向其中加入NaOH碱液,然后将其混合后送至化产蒸氨塔蒸氨。其处理后的脱硫废液pH值由原来的10左右可提高至13.5以上,反应后液体呈强碱性,可送至后端氨塔系统进行蒸氨使用,减少氨塔投加NaOH碱液的用量。

    一种耐700℃高温的海洋平台用钢及其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55339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310033300.5

    申请日:2013-01-29

    Abstract: 一种耐700℃高温的海洋平台用钢,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为:C:0.16%~0.21%, Si:0.25%~0.45%, Mn:0.50%~1.30%, P≤0.020%, S≤0.010%, W:0.15%~0.55%, V:0.01%~0.10%,并满足关系式:1.5C≤W+2V≤3C;其生产步骤为:冶炼并采用RH真空炉精炼;一次性轧制到成品厚度℃;空冷至室温;正火℃;待用。本发明能在环境温度为700℃时,下屈服强度ReL不低于室温屈服强度的70%,即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并且化学成分相对简单,生产工艺过程容易操作,工艺参数容易控制,成本较低,效率高,适宜规模生产。

    一种改善高炉炉渣性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864258B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210376413.0

    申请日:2012-10-08

    Abstract: 一种改善高炉炉渣性能的方法,其步骤:常规装入炉料并冶炼;在进入正常状态后,将混匀后的煤与镁砂在高炉风口进行喷吹:镁砂按照10~15公斤/吨铁加入,控制炉温不低于1480℃,炉渣的二元碱度在1.1~1.25;正常出铁。本发明采用在高炉风口喷吹镁砂并控制高炉的风口温度不低于1480℃,MgO将很快熔化并被该区域下降的渣铁液吸收进入炉渣,从而改善炉渣性能,及利于高炉顺行及生铁质量,且还可以使用相对廉价的高Al2O3含量的矿石大幅降低配矿成本,经济效益显著。

    一种用中厚板轧机生产厚度为5~8mm钢板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586280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310547603.9

    申请日:2013-11-08

    Abstract: 一种用中厚板轧机生产厚度为5~8mm钢板的方法,其步骤:将厚度为120~250mm的铸坯进行第一次加热;进行第一次轧制并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切分;进行第二次加热;进行第二次轧制厚度控制在25~40mm;进行精轧:钢板在30~40转/分钟下咬入,在60~80转/分钟下进行轧制,在30~40转/分钟下抛钢,在轧制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吹风降温;并矫直后待用。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用中厚板轧机生产5~8mm厚薄规格钢板时出现的边浪、中浪、跑偏、叠钢以及轧废的不足,所生产的钢板头、中、尾三处的强度指标相差在5~20MPa范围内;板凸度及同板差小,即板凸度≤0.1mm,同板差≤0.2mm,同板温度均匀性好,钢板不平度<3‰,无瓢曲现象,板形良好,且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简单。

    一种取向硅钢多次激光刻槽降低铁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41413B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210479577.6

    申请日:2012-11-23

    Abstract: 一种取向硅钢多次激光刻槽降低铁损的方法:其步骤:预刻刻槽:对经退火后的冷轧取向硅钢板的单面采用激光束预刻成线状或点线状刻槽,其预刻刻槽的深度为目标刻槽深度的30~50%,预刻刻槽的宽度为目标刻槽宽度的60~80%;相邻两刻槽的间隙为3~6mm;精刻刻槽:并使其深度d及宽度w达到目标值。本发明通过激光往复式扫描在取向硅钢片的单面形成一系列平行布置的线状或点线状刻槽,实现了刻槽形貌稳定的控制,尤其是刻槽深度和刻槽宽度的精确控制,使铁损根据板厚现有的水平下降至少8%,且不破坏板型又可明显降低铁损。其铁损降低效果经800℃、2小时消除应力退火后未消失,叠片系数也未降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