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47599B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110107184.8
申请日:2011-04-2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IPC: D06M11/45 , D01F11/12 , D01F11/00 , D06M101/08 , D06M101/28 , D06M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纳米结构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材料为聚合物纤维表面复合有站立的纳米片,其中,纳米片的片厚为5~80nm、片宽为20~300nm、片高为5~500nm,其由伽马羟基氧化铝或氢氧化铝或两者的混合物构成,聚合物纤维的直径为10nm~10μm、长度≥100nm,其由醋酸纤维素、二乙酸纤维素、聚丙烯腈、聚酰胺、聚甲基缩丁醛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组成;方法为先将金属铝与聚合物纤维按质量比为1∶1~10000的比例混合后浸没于浓度为0.01~60wt%的碱性溶液中,得混合溶液,再将混合溶液置于密闭状态,于80~180℃下保温6~96h,得中间产物,接着,先洗涤掉中间产物中的过量铝,再将其干燥,制得三维纳米结构纤维材料。它可广泛地用作吸附剂和催化剂的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422192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37193.5
申请日:2013-08-05
Applicant: 江苏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e-Co合金/C复合纳米纤维微波吸收剂,包括Fe-Co合金纳米颗粒和碳纳米纤维,所述Fe-Co合金纳米颗粒均匀分布于碳纳米纤维的内部或表面,且Fe-Co合金纳米颗粒被石墨化碳层包裹,本发明还公开了Fe-Co合金/C复合纳米纤维微波吸收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静电纺丝结合后期热处理一步法制得,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产率高,并可连续大量制备目标产物Fe-Co合金/C复合纳米纤维微波吸收剂。本发明的Fe-Co合金/C复合纳米纤维微波吸收剂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吸波材料,具有质轻、宽频、强吸收、电磁参数方便可调等优点,在电磁隐身、电磁屏蔽和抗电磁辐射干扰等技术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3088465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110335080.2
申请日:2011-10-28
Applicant: 香港理工大学
IPC: D01F9/21 , D01F9/145 , D01F9/24 , D01F9/26 , D01F9/22 , D01F11/12 , D01D1/02 , D01D5/00 , D01D10/02 , D01D10/06 , C01B31/02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M4/133 , H01M10/0525 , H01G9/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心石墨碳纳米小球原位修饰无定形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制纺丝溶液;复合纳米纤维前躯体的制备及其干燥;碳化复合纳米纤维前躯体得复合纳米纤维或纳米管;酸处理复合纳米纤维或纳米管并干燥得空心石墨碳纳米小球原位修饰无定形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本发明还可进一步利用上述碳纳米纤维/碳纳米管制备电极及组装锂离子电池或超级电容器。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克服了环化高分子需要高温度石墨化的缺点,同时提高了复合纳米纤维/纳米管的比表面积,电导率,和抵抗外界原因导致体积膨胀所带来的对结构破坏的能力,组装成的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器件,呈现出容量高、倍率好、稳定性高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910481B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0880123297.3
申请日:2008-10-29
Applicant: 威廉马歇莱思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1F11/12 , B29C47/0014 , B29C47/0028 , B29C47/0057 , B29C47/54 , B29C47/8895 , B29K2105/162 , B29K2105/167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168 , C01B32/174 , C01B2202/02 , C01B2202/04 , C01B2202/06 , C01B2202/28 , C01B2202/34 , D01D5/06 , D01F9/12
Abstract: 本发明披露了包含对齐的纯碳纳米管的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品和方法包含挤出碳纳米管的超酸溶液,然后除去超酸溶剂。所述制品可利用湿喷射湿纺法、干喷射湿纺法和促凝剂协流挤出技术进行加工。
-
公开(公告)号:CN102162154B
公开(公告)日:2012-08-15
申请号:CN201110056939.6
申请日:2011-03-10
Applicant: 江苏国正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IPC: D01F9/12 , D01F9/24 , D01F9/145 , D01F9/22 , D01F9/21 , D01F11/10 , D01F11/12 , D01D5/24 , H01M4/66
Abstract: 一种超能电池活性电碳中空纤维的制备方法,先将高碳材料输入到高速纺丝机中并在320-450℃下将其纺丝得中空纤维;接着将中空纤维置于已加入交联剂的化学交联器中使其在50-80℃下反应0.5-1h,即得中空的碳纤维,将中空的碳纤维置于碳化活化装置中,在空气氛围中按照1-2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到200-350℃进行预氧化0.5-1h,然后在惰性气体中升温到500-800℃进行碳化处理1-2h,完成后升温到700-1100℃并通入活化剂进行活化处理1-2h后,在惰性气氛下随炉冷却到室温即得超能电池活性电碳中空纤维。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无污染,且产品性能好、产量大,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226276A
公开(公告)日:2011-10-26
申请号:CN201110157465.4
申请日:2011-06-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表面镍-铜-磷三元合金镀的方法,其步骤为:去胶;粗化;敏化-活化;将敏化-活化处理后的碳纤维放入镍-铜-磷镀液中施镀至反应结束后取出,洗净烘干即可;所述镍-铜-磷镀液置于80-85℃的恒温水浴中保温,镍-铜-磷镀液配方为:硫酸镍25-30g/L,硫酸铜2.0-2.5g/L,次亚磷酸钠24-27g/L,络合剂柠檬酸钠55-60g/L,pH值8.0-8.5。本方法在碳纤维表面一次性得到镍-铜-磷三元合金镀,不仅可以简化碳纤维镍-铜-磷合金镀工艺,还可以将其应用在其他复合材料增强体的金属化处理上。
-
公开(公告)号:CN102220621A
公开(公告)日:2011-10-19
申请号:CN201110152413.8
申请日:2011-06-08
Applicant: 太原西科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连续在碳纤维表面进行碳化硅涂层的方法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涂层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电泳的方法在碳纤维表面进行碳化硅涂层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了一种能够在碳纤维表面连续涂覆碳化硅涂层,且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的方法;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第一步配制碳化硅电泳液,第二步在电泳池中固定石墨管并安装碳纤维,第三步连接电源进行碳化硅电泳沉积,第四步进行鼓风干燥得到成品碳纤维;本发明能够在碳纤维表面连续涂覆碳化硅涂层,操作简便,快捷,成本低廉,并且制备的碳化硅涂层碳纤维具有表面光洁、涂层均匀、涂层和基底界面间结合力好且不易脱落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956253B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010285139.7
申请日:2010-09-17
Applicant: 西安航科等离子体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预氧化前处理工艺,将需要预氧化的聚丙烯腈基纤维原丝在室温下置于臭氧水中浸渍1~10min,所述臭氧水中臭氧的含量为10~50mg/L。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原丝预氧化前处理工艺影响碳纤维的性能、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消除皮芯结构同时是一种对环境基本无污染的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预氧化前处理工艺。
-
公开(公告)号:CN102140709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029594.5
申请日:2011-01-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微孔活性炭纤维,其BET比表面积为1300-1400m2/g,孔径分布为1.7-1.9nm,孔体积为0.57-0.64cm3/g,微孔比表面积为900-1100m2/g。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以纸巾为碳源,经碳化、酸浸渍、KOH浸渍、程序升温焙烧活化制得。本发明以纸巾为创新性原材料,通过碳化、活化、煅烧等工艺制备出活性炭纤维材料,这种材料物理化学性能优良,比表面积已完全达到商业高比表面积活性炭材料范围,吸附性能优异,促进其在吸附有毒气体、净化污水、饮用水吸附等领域的应用。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和易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2140708A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1110029578.6
申请日:2011-01-27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性炭纤维,其BET比表面积为1300-1500m2/g,孔径分布为2.5-3.5nm,孔体积为0.8-1.3cm3/g,微孔比表面积为300-420m2/g。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以纸巾为碳源,经碳化、CO2物理活化、冷却得活性炭纤维。本发明以纸巾为创新性原材料,通过碳化、活化等工艺,制备出活性炭纤维材料。该材料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促进其在吸附有毒气体、净化污水、饮用水吸附等领域的应用。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效率高、成本低和易操作,本方法的提出将丰富活性炭纤维合成材料的花样和种类,给活性炭纤维的制备带来更新的理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