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686256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1101752.6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壳体、进气组件一、进气组件二和废水喷枪;壳体包括风箱前板、风箱背板、风箱分割板、风箱侧板、中心筒、喷枪固定管Ⅰ、旋流器、内喉口固定板、内圈喉口直段、内喉口扩口段和外喉口;风箱侧板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分割为两个进风通道;中心筒垂直于风箱分割板,喷枪固定管Ⅰ设置在中心筒内且与中心筒同轴线设置;旋流器套设在喷枪固定管Ⅰ上;进气组件一包括喷枪固定管Ⅱ、套管、内圈枪、外圈枪和面板,废水喷枪的喷枪杆穿过喷枪固定管Ⅱ和喷枪固定管Ⅰ。本燃烧器是适合高盐分有机废水焚烧的整体式燃烧器,结构紧凑,废水雾化效果良好、着火和燃烧稳定,燃烧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102160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31173.1
申请日:2019-05-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氧化氢氧化结合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的低温脱硝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针对除尘后的锅炉烟气,喷入过氧化氢喷雾进行SCR脱硝反应;2)通过喷入过氧化氢喷雾产生的二氧化氮,再利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进行脱硝,加速催化剂表面的硫酸氢铵的分解和提高低温脱硝反应速率。该方法达到既没有消耗能量,提高SCR反应活性,又避免了催化剂中毒现象的一体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477794B
公开(公告)日:2019-04-30
申请号:CN201611008084.9
申请日:2016-11-16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脱硫废水浓缩及烟气干燥综合处理的系统与方法,包括设置在脱硫塔底部的脱硫废水池,与脱硫废水池连接、用于脱硫废水预处理的三级沉淀池,与三级沉淀池连接、用于液固分离的过滤器,与过滤器连接、用于脱硫废水浓缩的蒸发器,与蒸发器连接、用于存放浓脱硫废水的废水池,与水池连接、用于输送浓脱硫废水的水泵,与水泵连接的浓脱硫废水蒸发结晶装置,还包括与烟囱和浓脱硫废水蒸发结晶装置连接的旁路烟道系统,所述的旁路烟道系统包括用于气固分离的旋风分离机和除尘器,用于输送旁路热烟气的风机。本发明结构、工艺简单,解决脱硫废水排放问题,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同时可以降低烟气温度,以及减少向环境排放热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556007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1101443.5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一种采用浓淡粗细深度分离及可控涡稳燃技术燃烧煤气化半焦颗粒的方法,将携带气化半焦的低阶煤一次风半焦粉流进行浓淡分离,得到浓相半焦粉流和稀相半焦粉流;将浓相半焦粉流进行粗细分离,得到浓相粗半焦粉流和浓相细半焦粉流;将稀相半焦粉流与二次风混合后导入燃烧室的外层喷口;将浓相细半焦粉流、浓相粗半焦粉流分别导入燃烧室的内层喷口、中间层喷口,然后喷入燃烧室,燃烧室内层喷口内部安装可控涡钝体装置和辅助增氧二次风喷口,点火时,首先点燃燃烧室内层喷口喷出的浓相细半焦粉流。本发明将有效改善气化半焦的着火、燃烧及燃尽特性,减轻污染物排放,可以有效防止炉壁结渣和水冷壁高温腐蚀。
-
公开(公告)号:CN107051203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475256.1
申请日:2017-06-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90 , B01D53/76 , B01D53/8628 , B01D53/8631 , B01D53/869 , B01D2251/2062 , B01D2255/20707 , B01D2255/20723 , B01D2255/207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ast SCR反应的中低温含硫烟气高效脱硝装置及方法,可应用于电站锅炉及各种工业炉窑尾部烟道处,装置包括用于氧化NO的氧化模块以及用于脱硝的SCR反应模块。氧化模块使烟气中的部分NO转化为NO2后进入SCR反应模块,预氧化的烟气与喷入的NH3混合,然后进入选择性催化还原层进行快速SCR反应。催化剂还原层采用低钒负载的钒钨钛蜂窝状催化剂,反应温度为200℃~350℃。本脱硝系统有着高效抗硫中毒能力,并且大大提升了烟气低温段的脱硝效率,经实验验证,在250℃的低温含硫烟气的氛围中,本系统脱硝效果明显,效率可达90%以上,且保持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658185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19679.1
申请日:2016-12-0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37/0069 , A61K41/00 , B03C1/02
Abstract: 复杂孔隙结构中磁性颗粒的运动调控及回收方法,首先将磁性颗粒分散到液体中制成磁性液体,并将其导入复杂孔隙结构内部,形成含磁性颗粒的复杂孔隙结构,再将复杂孔隙结构置于磁场调节装置中,磁场调节装置通过对称布置的磁体产生大小、方向可调的磁场,来调控复杂孔隙结构中磁性颗粒的运动状态,让磁性颗粒在复杂孔隙结构中实现移动、靶向分布或均匀分布等,同时利用磁场控制磁性颗粒从复杂孔隙结构中排出,并由回收装置对排出的磁性颗粒进行回收,实现再利用。本发明不但调控了磁性颗粒在复杂孔隙结构中的运动和磁性颗粒的排出,而且实现了磁性颗粒的有效回收及再利用,有效地降低了运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4591087B
公开(公告)日:2017-03-08
申请号:CN201510085618.7
申请日:2015-02-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1B3/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质化学链重整制氢及抑制焦油产生的联合协同工艺,工艺中主要使用催化裂解反应器、制氢反应器和载氧体再生反应器;先将生物质与铁基复合载氧体混合,再将混合后的原料,于催化裂解反应器中,进行反应20~30 min,随后将反应生成物进入旋风分离器进行分离,由排气口排出合成气,并继而将催化裂解反应器中被还原后的载氧体转入制氢反应器中,与水蒸气反应制取氢气,最终将反应后的载氧体送入载氧体再生反应器中,被氧化后继续循环参与反应。本发明将化学链重整制氢技术与焦油抑制技术协同起来,对比传统生物质气化,具有耗能低、抑制焦油产生等特点,且针对挥发分含量不同的生物质,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实施模式。
-
公开(公告)号:CN10612180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86656.8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机械增压微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包括气缸体、点火器、活塞、密封件、连杆、压气装置、曲轴和化油器;所述活塞安装于气缸体的气缸内,曲轴安装于气缸体的曲轴箱内,连杆连接于活塞和曲轴之间;气缸体上设有连通曲轴箱和气缸的进气道以及用于将气缸内的废气排出至气缸体外的排气道;所述压气装置由曲轴驱动用于对曲轴箱内对应进气道处的可燃混合气进行压缩;本发明的机械增压微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由曲轴直接驱动压气装置实施进气增压,可有效解决微型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充气效率低、进气量不足、扫气不充分、燃烧特性差等问题。此外,由于活塞设计成“L”形杆件,压气装置与曲轴集成一体,简化了内燃机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607637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437405.0
申请日:2016-06-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01J27/053 , B01D53/86 , B01D53/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27/053 , B01D53/8628 , B01D2258/0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抗碱金属中毒的SCR脱硝催化剂,以锐钛矿TiO2为载体,Ce(SO4)2作为助剂,V2O5为活性组分,各部分所占比例(重量百分比)为:Ce(SO4)2/TiO2=7%~16%,V2O5/催化剂总质量=1%,采用等体积浸渍的制备方法,经过干燥、煅烧制备完成。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染小、环境友好;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抗碱金属中毒性能,原料资源丰富、廉价易得;通过添加Ce(SO4)2作为助剂,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酸性和氧化还原能力;在脱硝效率上,钒铈钛催化剂要高于商用钒钨钛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碱金属NaNO3中毒后脱硝效率比商用钒钨钛催化剂提高了39.6%~47.8%,具有优秀的抗碱金属中毒的性能。本发明可有效减少烟气中碱金属对脱硝催化剂的危害,提高催化剂的运行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97263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8
申请号:CN201610330834.8
申请日:2016-05-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空气分级反向射流技术的双凹腔火焰稳定燃烧装置,包括共轴线顺序连接的二次空气进气分流预热段、火焰稳定凹腔段、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段和渐扩渐缩出口段。本发明在装置头部采用分流板,主流通道壁面采用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进气和渐扩渐缩出口段,将燃烧室内燃烧区进行分割,分流板两侧的斜孔进气进入凹腔内,与凹腔前后壁面进气进行掺混扰动,促进凹腔内主燃区的燃烧过程,分流板中心进气与两股旋流式斜缝反向射流进气形成的气流墙,将主流通道内燃烧区分割为三个燃烧区,使得在进气量较大时仍能保证火焰良好的稳定性,提高燃烧效率,拓宽了装置的稳燃范围,同时温度沿轴向分布更加均匀,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延长了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