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80788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57315.2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支护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富水粉细流层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隧道现场施工数据,并根据隧道现场施工数据构建隧道支护结构检测模型和隧道支护结构初期模型;S2、基于隧道支护结构检测模型和隧道支护结构初期模型,比较隧道衬砌结构的有效厚度和设计厚度,隧道支护结构安全性;本发明中,通过分析隧道衬砌结构厚度变化和背后是否存在空洞,以及是否存在裂缝三个影响因素,并基于隧道初期支护参数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使得隧道支护结构在安全性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维护,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55622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59802.2
申请日:2023-06-05
Applicant: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IPC: E01D2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曲率半径桥梁的顶推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在桥墩顶部设置加宽平台:步骤二、安装梁支座和顶推设备:步骤三、预设小曲率半径桥梁的顶推方向以及顶推设备的顶推速度;步骤四、对小曲率半径桥梁进行预顶推,并记录偏移数据:步骤五、对小曲率半径桥梁进行纠偏以及顶推:步骤六、落梁。本发明对于小曲率半径桥梁梁体的顶推是通过横向顶推与纵向顶推相互配合完成顶推的过程,极大地缩短了小曲率半径桥梁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相较于差速顶推以及等速顶推,安全性强,顶推完成后,实际梁体的位置与规划梁体的位置偏差小。
-
公开(公告)号:CN11648139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57547.0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接既有建(构)筑物岩质地层的爆破减震方法,首先清除基坑上层土体,裸露基坑内的岩石基体,在基坑远离建筑物一侧开挖辅助爆破基坑d1;然后在基坑其余三侧的边缘等间距开设预裂爆破孔,预裂爆破孔内装药爆破;再根据辅助爆破基坑d1深度对岩石基体进行分层,每层岩石基体高度与辅助爆破基坑d1深度相同,沿平行辅助爆破基坑d1方向将每层岩石基体等分为两块区域,对分层分区后的岩石基体进行标记;最后依据岩石基体的标记依次进行钻孔爆破,爆破后清理碎石,得到基坑。本发明的一种近接既有建(构)筑物岩质地层的爆破减震方法,能够减小岩石基坑爆破时对周边建筑物的冲击,减轻建筑的振动。
-
公开(公告)号:CN116220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700590.X
申请日:2022-12-28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交四公局第十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 G08B21/18 , G08B21/24 , G08B7/06 , G01L1/10 , E21F17/00 , H02G3/04 , H02G15/013 , F16M1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监测预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围岩监测预警装置及固定装置和布置方法,其中,监测预警装置包括输入部分、中控部分和输出部分;输入部分包括振弦式土压力传感器、VM系列振弦专业读数模块、独立按键模块和供电电路;中控部分设置为中央处理器;输出部分包括显示模块和声光报警器;本发明与现有常用振弦式传感器手持频率读数仪测量相比,该监测预警装置可以高频率的对振弦式土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并将土压力数据显示在显示模块上,当所测土压力超过阈值时,会自动触发声光警报器,及时提醒施工人员撤离,当遇到事故时能够保证人员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011291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60050.8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3 , G06T17/05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多源信息融合的边坡稳定性数字化评估平台,包括: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模块,用于对隧道洞口三维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多源信息融合集成模块,用于进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并进行GIS空间分析;统计学边坡稳定性评价模块,用于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构建,并基于加权信息量法进行隧道洞口边坡的高风险区进行分析;边坡数值模拟功能模块,用于对预处理后隧道洞口三维点云数据进行边坡台阶线的提取,基于地质勘探数据进行隧道洞口实体模型的构建,通过划分网格对隧道洞口实体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统计学分析模块,用于得出加权信息量法的滑坡风险图,该平台能够高效评估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16602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1910877480.2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顶管下穿既有运营铁路施工的沉降控制装置及方法,本发明在轨枕上设置沉降测量单元,通过激光笔在屏幕标尺上进行定位,当轨枕发生塌陷或隆起时,会使对应位置上的屏幕标尺上升或下降,从而改变激光笔照射的位置,屏幕标尺将改变数据发送至控制单元中,对轨枕形变进行采集;通过在轨枕下方的土体内设置沉降控制单元,在轨枕发生沉降或隆起时,控制单元采集到沉降或隆起数据,并确定变形所对应的屏幕标尺,并控制对应位置上的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达到包装轨道平直的目的,本发明能够在顶管下穿既有铁路的施工情况,保证轨道的平直,避免施工时地表发生沉降或隆起,对轨道上车辆所造成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28284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申请号:CN202011394731.0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中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断面隧道快速排水排渣系统,实现对隧道内部进行快速排水排渣;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全断面隧道快速排水排渣施工方法,通过对导水管中的的流动进行控制,进而通过积水将仰拱填充层上的隧渣冲刷至侧边排水沟,并通过侧边排水沟进行快速排水排渣;有效避免隧道内隧渣堆积或积水,进而提高隧道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231283A
公开(公告)日:2019-09-13
申请号:CN201910594998.5
申请日:2019-07-03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西安市亚星土木仪器有限公司
IPC: G01N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态旋转摩擦系数测试仪,包括有基座、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导电滑环座、与导电滑环座固定连接的飞轮、与导电滑环座可旋转地连接的飞盘、固定在飞盘底面上的摩擦片,飞盘对应位于飞轮正下方,飞轮上固定有直线位移传感器,飞盘上固定有与直线位移传感器相对应的传感器挂销;驱动电机固定在电机壳内,且电机壳可沿基座升降移动,基座前端固定着用于驱动电机壳升降运动的电磁驱动组件。本发明提供的动态旋转摩擦系数测试仪适用于现场定点监测或实验室内测量待测材料表面的摩擦系数,对其抗滑性能予以评价;同时具有测试速度快,设备轻巧便携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95679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053017.1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交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洞口段施工技术领域,针对目前临河隧道洞口段施工时,采用的防护结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具有塌落风险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临河隧道洞口段的新型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本发明中的新型支护结构,包括连续支护单元、两排第一抗滑桩、延长明洞和防护单元,连续支护单元设置于隧道洞口段靠近河流的一侧,两排第一抗滑桩设置于隧道洞口段靠近坡体的一侧,延长明洞设置于对向隧道和河流之间,防护单元设置于延长明洞的外侧。本发明通过两排双管旋喷桩各方向均相互咬合设计,可以有效的隔绝河水,减少河流对隧道地基的影响;且通过第二抗滑桩与止水帷幕形成一个连续整体,可有效提高隧道边坡的稳定性,提升隧道地基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87520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0046415.6
申请日:2024-01-12
Applicant: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建城建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孔隙网络和CFD‑DEM模型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包括:建立多孔介质细观孔隙网络模型;对多孔介质细观孔隙网络模型中孔隙球之间的孔隙通道进行划分;分别计算划分得到的孔隙通道内中心点的空间坐标;依据中心点的位置对孔隙通道所处的流体网格区域进行判定;基于流体网格区域内孔隙通道的渗透率计算多孔介质宏观渗透率张量;基于宏观渗透率张量的变化建立流体控制方程;采用流体控制方程和固体颗粒方程建立流体‑颗粒相互作用控制方程,即基于孔隙网络和CFD‑DEM模型流固耦合分析方法。根据本发明通过用渗透率张量替代渗透率标量,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多孔介质中的流动和传输现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