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51725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482921.6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B21D26/021 , B21D26/033 , B21D37/16
Abstract: 本方案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气胀成形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金属材料进行自阻加热;关闭加热电源,通过气体向金属材料施加压力,迫使金属材料向成形模具表面方向变形,并最终贴紧成形模具表面;成形后继续保持气压,其中,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金属板材或金属管材。本方法可以实现用高强不锈钢、钛合金叶片进行包边成形,从而以较低的成本,提高叶片包边的制造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大幅提高成形效率,将工艺节拍从数小时缩减到20~30分钟,同时保证成形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203469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41225.4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B21D26/047 , B21D43/00 , B21D43/02 , B21D43/13 , B21D4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管材热态气体胀形与快冷强化模具组件(200),包括核心部件和辅助部件;所述核心部件包括下模底板(210)、下模模座(220)、下模镶块(230)、上模顶板(240)、上模模座(250)、上模镶块(260)、级进式模具(270)、侧推密封油缸模块(280)和电极压紧气缸模块(290),下模底板上依照上下空间顺序依次设置下模模座、下模镶块、级进式模具、上模镶块、上模模座和上模顶板。本发明采用级进式模具,电阻加热工序和热气胀及淬火工序同时并行实现,级进式进料,因而节拍快,效率大幅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214290485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22458757.9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横纵一体式蒙皮拉形设备,包括U型臂、托架、工作台、上压装置和导轨,一对开口端对向设置的U型臂通过各自的托架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每个U型臂上都设置有夹持工件的钳口,为工件提供上顶力的工作台设置在第二导轨上,为工件提供下压力的上压装置设置在第三导轨上,所述导轨为平行设置的双轨,其中第二导轨的宽度小于第一导轨的宽度,第一导轨的宽度小于第三导轨的宽度。本实用新型的横纵一体式蒙皮拉形设备,可以满足不同尺寸不同形状的零部件的加工,可以保证拉伸过程中产生充分的形变。
-
公开(公告)号:CN212042201U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20247450.1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B21D26/04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管材胀形与快冷强化工艺用的安全防护与密封模块(500),包括上料过渡密封气室(510)、安全防护与密封仓(520)和下料过渡密封气室(530),上料过渡密封气室(510)和下料过渡密封气室(530)设置在安全防护与密封仓(520)的两侧,所述安全防护与密封仓(520)将模具组件包覆在内,形成正压密封环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能够为金属管材热态气体胀形与快冷强化工艺提供正压力保护性环境,可以避免工件氧化;通过设置泄压孔,可以在内部压力瞬间过高时通过泄压孔进行定向破坏,避免整个安全防护与密封仓出现难以控制的安全事故。
-
公开(公告)号:CN220138528U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21190477.1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258 , H01M50/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高压胀形工艺制造的快速插接式电池包框架结构,其多个管梁以及连接件均利用高压胀形工艺成型制造,可保证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精度和强度,结合榫卯结构可实现框架整体快速插接组合,也彻底杜绝了现有电池包框架制造中的焊接工序所伴随的焊点以及缺焊、漏焊等问题,简化了制造工序并降低了人工成本。由于结构强度得以提升,使不同部件的材料选择上也更具有灵活性,譬如对于横边梁和角连接件可选用强度更高的高强钢或超高强钢,对于纵边梁和内横梁则可选用较轻质的铝材,从而在不降低整体强度的同时兼顾轻量化目的,相对于全铝结构框架具有较高的成本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211758113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20247430.4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管材气体胀形与快冷强化工艺用的自动上下料模块,包括摆渡上料小车(201)、摆渡下料小车(202)、摆渡上料翻转机械手(203)和摆渡下料翻转机械手(204),所述摆渡上料小车(201)、摆渡上料翻转机械手(203)、摆渡下料翻转机械手(204)和摆渡下料小车(202)依照左右空间顺序依次设置在下模底板(210)上。自动上下料模块为金属管材热态气体胀形与快冷强化工艺中的核心部件提供了自动上料作业支持和自动下料作业支持,使得金属管材热态气体胀形与快冷强化工艺得以在密封正压环境下正常实施。
-
公开(公告)号:CN219948355U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21361589.9
申请日:2023-05-31
Applicant: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钢铝镁塑混合结构仪表横梁支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横梁、车身连接支架、中通道支撑支架及转向管柱安装支架组成;其中,所述车身连接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横梁的左右两端,用于分别与车身骨架连接;所述中通道支撑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横梁的中部,用于与下方车身骨架连接支撑所述仪表横梁支架,以及安装车辆中控台;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用于安装车辆转向柱;所述横梁为包覆有碳纤维预浸料的金属管梁,所述车身连接支架为复合材料,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形在所述金属管梁上;所述中通道支撑支架为复合材料,通过注塑方式一体成形在所述金属管梁上;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为铝镁合金材料,通过压铸注射方式一体成形在所述金属管梁上。
-
公开(公告)号:CN212042200U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20247449.9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B21D26/041 , B21D55/00 , C21D1/767 , C21D1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胀形与快冷强化工艺用的超高压气体循环控制模块,包括氮气罐组合、第一双向增压器、高压储气罐、充气阀、气体冷却器、快速增压油缸、低压储气罐和第二双向增压器,第一双向增压器分别与氮气罐组合、高压储气罐和第二双向增压器相连,高压储气罐与充气阀相连;气体冷却器与快速增压油缸相连,快速增压油缸与低压储气罐相连,低压储气罐与第二双向增压器相连。通过双向增压器和高压储气罐,可以为气体胀形与快冷强化工艺中的气体胀形工序提供超高压气压;通过气体冷却器、快速增压油缸和双向增压器,可以将高热状态的保护性气体回收并循环使用,避免了工艺中超高压气压、高温加热设备存在的安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11757876U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20247461.X
申请日:2020-03-04
Applicant: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IPC: B21D26/033 , B21D26/047 , B21D26/045 , B21D37/16 , B21D26/041 , B21D43/00 , B21D43/02 , B21D43/13 , B21D43/14 , C21D1/62 , C21D9/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金属管材热态气体胀形与快冷强化系统,包括液压机、模具组件、快速加热模块和控制系统,所述模具组件包含级进式模具,能够实现工件的热态气体胀形和快速冷却。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无涂层板制管,比起涂层、镀层金属板制管的成本低,且组织缺陷和工艺风险少;2、采用级进式模具,电阻加热工序和热气胀+淬火工序同时并行实现,级进式进料,因而节拍快,效率大幅提升;3、零件加热状态全程防护,防氧化,不需要涂层,工件成形后不需要喷丸就可以直接焊装到车身上,大大节省成本;4、采用定向破坏的安全保护措施,安全性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215845124U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22150049.3
申请日:2021-09-07
Applicant: 航宇智造(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式柔性压边梁,属于零部件制造领域,包括安装在双动液压机上的压边滑块和安装在压边滑块上的左右两组压边机构,每组压边机构包括驱动液压缸、机架、压边梁;在压边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纵向的一组滑轨,在压边梁的上部设有与滑轨配合的轨道槽,左右两侧的压边梁通过轨道槽与滑轨连接,压边梁通过机架与驱动液压缸连接,压边梁通过液压缸驱动实现左、右两部分压边梁间的间距自动调整。整套装置由驱动液压缸驱动,切换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可极大的提升模具更换时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切换小模具后,压边梁位置数据可实时传递至双动式液压机总控系统,双动式液压机总控系统可根据左、右压边梁间距计算出最大许用拉深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