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1668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010868818.0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H10K59/121 , H10K59/123 , H10K59/131 , G09G3/3225 , H01L27/12
Abstract: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备:第1晶体管,其包含第1栅电极、第1源极/漏极区域;第2晶体管,其包含第2栅电极、第2源极/漏极区域;像素电极,其与所述第1源极/漏极区域电连接;信号线,其与所述第2源极/漏极区域电连接;扫描线,其与所述第2栅电极电连接;以及电容元件,所述电容元件具有:第1电容电极,其与所述第1栅电极电连接,配置于所述第1栅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之间的层;以及第2电容电极,其被供给电源电位,配置于所述第1电容电极与所述信号线之间的层,在俯视时,所述第2电容电极与所述第1晶体管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7086238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710078043.5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H01L27/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光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即使在沿横(左右)向排列至少一个颜色的子像素的情况下,也防止来自发光层的光照射到晶体管且防止各扫描线的选择时间变短。与作为沿行方向延伸的第一导电层的扫描线以及作为沿列方向延伸的第二导电层的数据传输线对应地具备R、G、B的子像素。各色的子像素中的多个晶体管沿列方向配置,至少一个颜色的子像素中的反射层以与各显示色的子像素的任意一个晶体管重叠的方式沿行方向配置。在反射层与晶体管之间以与晶体管重叠的方式沿行方向配置作为第四导电层的电源配线。作为将反射层与各显示色的子像素的任意一个晶体管连接的第五导电层的中继电极形成在形成有电源配线的层与反射层之间的层。
-
公开(公告)号:CN11208649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1123963.2
申请日:2015-08-2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具备: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以与被供给的电流的大小相应的亮度发光;第一晶体管,其向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电源线层,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一方的电流端连接;以及电容元件,其在层叠方向和平面方向这两个方向上构成,所述电容元件包含:第一电极,其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以及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同层地形成,所述第一电极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电极分离的位置,在俯视时,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插入有电介质膜。
-
-
公开(公告)号:CN111430576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013626.1
申请日:2020-01-07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机电致发光装置和电子设备。可抑制质量可靠性的下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在基板上形成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利用使用等离子体的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上形成以包括氮的硅类无机材料为主体的第1层;以及利用使用等离子体的原子层沉积法在所述第1层上形成以氧化硅为主体的第2层。
-
公开(公告)号:CN110010639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11338483.0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在基体上形成有:第1发光元件以及第2发光元件,其具有使来自发光功能层的射出光在夹着上述发光功能层的反射层与半透光反射层之间共振的共振结构;以及像素定义层,其在上述反射层与上述半透光反射层之间用绝缘材料形成,且形成有与上述第1发光元件以及上述第2发光元件的各个对应的开口部。上述第1发光元件中的上述反射层以及上述半透光反射层的第1间隔与上述第2发光元件中的上述反射层以及上述半透光反射层的第2间隔不同。上述像素定义层的膜厚小于上述第1间隔与上述第2间隔的差量。
-
公开(公告)号:CN106652900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06125.2
申请日:2016-09-06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G09G3/32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65 , H01L27/3248 , H01L27/3262 , H01L27/3276 , G09G3/3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光学装置、电子设备以及电光学装置的驱动方法。防止由伴随着数据信号的变动的噪声引起的显示品质的降低。与驱动晶体管121的栅极层GTdr连接的第二数据传输线14-2与栅极层GTdr相比形成在上层,传输电容133与第二数据传输线14-2相比形成在上层。被供给数据信号的第一数据传输线14‑1与传输电容133相比形成在上层。
-
公开(公告)号:CN102903731B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210336755.X
申请日:2006-11-28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IPC: H01L27/3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76 , G02F1/134336 , G02F1/136213 , G02F1/136286 , H01L27/124 , H01L27/1251 , H01L27/3248 , H01L27/326 , H01L27/3262 , H01L27/3265 , H01L27/3279 , H01L29/78645 , H01L3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基板(10)的面上形成有驱动晶体管(Tdr)和电容元件(C1)。驱动晶体管(Tdr)控制向发光元件(E)供给的电流量。电容元件(C1)与驱动晶体管(Tdr)的栅电极电连接,设定、保持栅极电位(Vg)。在覆盖驱动晶体管(Tdr)和电容元件(C1)的第一绝缘层(L1)的面上,形成有经由接触孔(Ha3)与驱动晶体管(Tdr)导通的元件导通部(71)。元件导通部(71)与发光元件E的第一电极(21)连接。从垂直于基板(10)的方向观察,元件导通部(71)隔着驱动晶体管(Tdr)配置在与电容元件(C1)相反的一侧的区域。由此,可抑制对发光元件的发光造成影响的寄生电容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457668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410513790.3
申请日:2014-09-29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3272 , H01L27/3276 , H01L27/327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发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发光装置具备:发光元件,其配置在基体的显示区域内,并包含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以及发光功能层;第一导电体;第一绝缘层,其覆盖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以及第二绝缘层,其覆盖第二导电体。第二电极形成在第一绝缘层的面上,并经由该第一绝缘层的第一导通孔与第一导电体导通,第一导电体形成在第二绝缘层的面上,并经由该第二绝缘层的第二导通孔与第二导电体导通,第一导通孔与第二导通孔在俯视时相互不重叠。
-
公开(公告)号:CN104282716A
公开(公告)日:2015-01-14
申请号:CN201410290988.X
申请日:2014-06-25
Applicant: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51/5265 , H01L27/3211 , H01L27/3246 , H01L51/5206 , H01L51/5253 , H01L51/5271 , H01L2251/301 , H01L2251/3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装置,该发光装置在基体上形成有:第1发光元件以及第2发光元件,其具有使来自发光功能层的射出光在夹着上述发光功能层的反射层与半透光反射层之间共振的共振结构;以及像素定义层,其在上述反射层与上述半透光反射层之间用绝缘材料形成,且形成有与上述第1发光元件以及上述第2发光元件的各个对应的开口部。上述第1发光元件中的上述反射层以及上述半透光反射层的第1间隔与上述第2发光元件中的上述反射层以及上述半透光反射层的第2间隔不同。上述像素定义层的膜厚小于上述第1间隔与上述第2间隔的差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