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烘干系统及热泵烘干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10274443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1910644420.6

    申请日:2019-07-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烘干系统及热泵烘干机组,热泵烘干机组包括:机壳,包括第一换热室和第二换热室;除湿单元,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及内蒸发器,压缩机用于压缩冷媒,冷凝器对应送风口设于第一换热室,加热流向送风口的空气;内蒸发器对应回风口设于第一换热室,对由回风口流向送风口的高湿空气冷凝除湿;以及排湿单元,设于第二换热室并带动外界空气经过冷凝器加热后流入送风口,并允许排湿口可选择地与烘干房出风口连通。上述热泵烘干机组中结合了闭环循环除湿的除湿单元和开放循环排湿的排湿单元,两者可以结合除湿,保证热泵烘干机组的除湿能力,防止烘干房内的湿度过大而影响烘干所需的时间及烘干品质,提高烘干效果。

    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热泵系统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09253524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0964961.2

    申请日:2018-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热泵系统包括控制装置、冷媒循环流路和设置在所述冷媒循环流路上的节流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所述控制装置根据冷媒的吸气过热度T1和冷凝过冷度T2控制所述节流装置的开度,本发明还提供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控制的热泵系统,和具有该热泵系统的空调。本申请中的控制方法在控制节流装置开度的时候同时考虑吸气过热度和冷凝过冷度,以将节流装置的开度调节至最佳状态,从而保证热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保持运行稳定性的前提下,能够实现最佳制冷效果或最佳制热效果,提高了热泵系统的运行能力、运行可靠性和能效,提升了用户使用舒适度。

    水多联机组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347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519592.3

    申请日:2020-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水多联机组及其舒适性控制方法,舒适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水多联机组中外机和内机的实时运行参数;根据实时运行参数计算舒适性评价指数φ;将舒适性评价指数φ与目标舒适区间进行比较,若处于目标舒适区间则为舒适状态,水多联机组继续正常运行;若超出目标舒适区间则为待优化状态,从预设的指数策略对照表中获取舒适性评价指数φ对应的控制策略,水多联机组执行控制策略。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外机运行状态以及整合内机群参数来设计水多联系统的舒适性评价指标,根据舒适性评价指标来评价机组的运行状态并设计对应的控制策略,适应水多联机组运行的多变环境。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及冷媒循环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990609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711155003.2

    申请日:2017-11-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及冷媒循环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冷媒循环系统当前的实际过热度δ’和实际过冷度ε’;将实际过热度δ’与预设过热度阈值δ或者预设过热度范围[δ1,δ2]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δ1为第一过热度阈值,δ2为第二过热度阈值;将实际过冷度ε’与预设过冷度阈值ε或者预设过冷度范围[ε1,ε2]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ε1为第一过冷度阈值,ε2为第二过冷度阈值;综合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调节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能够在避免吸气带液的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换热能力和能效,且不改变系统本身的结构,不会增加系统的生产成本。

    防冻控制方法、装置、热泵水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0542256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49932.6

    申请日:2019-09-10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防冻控制方法、装置、热泵水系统以及存储介质,其中的方法包括:检测控制参数,根据控制参数判断是否进入防冻检测阶段;如果是,则进入防冻检测阶段,检测用于进行防冻运行的水流流量值;基于水流流量值确定防冻运行模式,根据防冻运行模式进行相应地防冻运行控制;其中,防冻运行模式包括:无水防冻运行模式、缺水防冻运行模式或有水防冻运行模式。本公开的方法、装置、热泵水系统以及存储介质,能够对于热泵水系统的完全无水状态、缺水状态以及有水状态分别进行防冻检测和控制,提高防冻控制的可靠性,降低设备损坏等风险,减少维护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