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机组及空调系统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682230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1415512.5

    申请日:2022-11-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风机组及空调系统。新风机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新风入口和回风出口;第一增压结构,所述第一增压结构设置于所述回风出口处;第二增压结构,所述第二增压结构设置于所述新风入口处。本发明提供的新风机组及空调系统,利用第一增压结构和第二增压结构的配合,将回风出口处的气流的动能进行回收并用于对新风入口的气流的加压,从而增加新风入口的进风量,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仅仅能够通过调节风机的转速进行风量调节的问题,进而避免风机转速增加而造成新风机组能耗增加的问题,也即从能量回收和降低风机能耗两方面来降低新风机组的能耗。

    一种空调末端设备及自动寻优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046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56343.6

    申请日:2023-1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末端设备及自动寻优控制方法,包括:柜体内设置有放置腔;换热器设置在所放置腔内,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特定流管,换热管一端连接有进水口,换热管另一端连接有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柜体上;多个特定流管的一端分别与进水口连接,多个特定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出水口连接;换热管为多个,多个换热管与多个特定流管交替排列设置在换热器内;多个控制阀与多个特定流管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控制阀分别设置在相应的特定流管上,通过控制阀连通或闭合相应的特定流管。本发明的空调末端设备及自动寻优控制方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现有的空调末端设备换热器内的供水温度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的技术问题。

    新风机芯体、新风机、新风系统及新风机防凝露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0764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1910857671.2

    申请日:2019-09-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新风机芯体、新风机、新风系统及新风机防凝露方法,包括:新风机芯体设置有用于检测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紧邻热交换膜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膜表面温度的热发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和热发生器分别与新风机中的控制器相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设置在新风机中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新风进风温度、新风进风湿度得到当前露点温度,并根据热交换膜表面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根据热交换膜表面的温度和当前露点温度的大小控制热发生器开始加热或停止加热,这就可以保证热交换膜无法具备凝露的条件,从而有效避免热交换膜上产生凝露。

    模块化风机盘管、空调器
    4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5146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76195.8

    申请日:2022-11-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块化风机盘管、空调器,其中的模块化风机盘管,包括: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单元和第三换热模块,第二换热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第二换热模块,第一换热模块、第二换热单元和第三换热模块依次可拆卸组装,或者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三换热模块可拆卸组装,第二换热模块的配置数量能够根据换热负荷大小的需求被调整。根据本发明,通过对风机盘管进行模块化设计,当面对不同负荷需求时,只需将第一换热模块、相应数量的第二换热模块、第三换热模块组装在一起,或者将第一换热模块和第三换热模块组装在一起即可快速地生产出对应型号的风机盘管,使得设计和生产均非常方便,进而减少设计开发、减少生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辐射末端、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628494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85078.0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辐射末端、空调系统、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及装置。其中,该辐射末端包括:箱体,箱体通过供水管、回水管与主机连通;供水管设置有至少一个喷淋头,喷淋头用于将供水管中的水喷洒到箱体内;回水管连接至箱体的底部。本发明采用喷淋式辐射末端,箱体内喷淋的载冷剂直接与房间进行辐射换热,不再经过盘管管壁、吊顶、涂料层等一系列换热媒介,大大提高换热效率;无需设置复杂的辐射板、盘管和毛细管,结构简单,节约工程材料,以箱体的形式进行安装,与现有的辐射末端安装于吊顶内的方式相比,安装简单便捷,节约安装成本,便于后期维护;可利用重力直接将载冷剂排出,无需加压提升,降低主机负荷,实现了节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