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组件、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085394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46498.0

    申请日:2022-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组件、控制装置和空调系统,涉及空调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充电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无线充电组件,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电磁线圈,其中,第一电磁线圈固定于第一底座上,第一底座上设置有第一防磁泄露镶件,并且无线充电组件与待充电设备接触时,第一防磁泄露镶件与待充电设备上的第二防磁泄露镶件彼此贴合。本发明的无线充电组件,不仅可提高待充电设备和无线充电组件之间的无线充电效率,还可降低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侵害,还可保证电磁线圈的耦合作用和可靠防护。

    新风机风道结构及新风机
    4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074414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497044.X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风机风道结构及新风机,包括:壳体,连通壳体室内侧与室外侧的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所述壳体室内侧和/或室外侧的新风口和排风口分别设有进出风方向相反的风机组件。本发明通过在新风机的同一侧同时设置进出风方向相反的风机组件,且可以采用相同或不相同的风机结构,实现双级增压提高进风和排风静压的目的。不需要采用增压风机,使风机最大限度运行在高能效区域,提高了电机效率,减小了风机旋转振动的影响。并通过调节风机电机转速和气流流速以及气流方向,实现了进出口静压的自动调节,提高了系统的舒适性。

    全热交换组件、新风机组及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36588B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0374167.X

    申请日:2020-0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热交换组件、新风机组及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全热交换组件,包括多个气流层,部分所述气流层构成新风层,剩余部分所述气流层构成回风层,所述新风层和所述回风层相互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新风层和所述回风层之间设置有全热交换膜。本发明提供的全热交换组件、新风机组及新风机组的控制方法,堆叠设置新风风道和回风风道,并将进出风方向设置在四个方向上,从而在保证风道通风量的前提下减小体积,并且在将全热交换组件偏心设置之后使风机组件的布置空间加倍,在风机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的减小壳体的体积,风道的宽度渐变并与两个风量不同的风机进行配合,极大的改善风道流场和风量覆盖区域,实现多种出风模式。

    逆相保护器和空调器
    4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294050B

    公开(公告)日:2020-01-03

    申请号:CN201710651594.6

    申请日:2017-0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逆相保护器和空调器。逆相保护器包括:电参数调节部件(1),包括用于调节逆相保护器的电参数的转轴(2);旋钮(3),用于带动转轴(2)转动;以及面板(5),盖设在电参数调节部件(1)上,旋钮(3)与面板(5)能够相对地沿转轴(1)的轴向移动,以使旋钮(3)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面板(5)限制旋钮转动,在第二位置,旋钮(3)脱离面板(5)的限制。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逆相保护器的电压调节操作繁琐、复杂的问题。

    风机结构、贯流风机及空调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0259704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72879.7

    申请日:2019-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机结构、贯流风机及空调设备,该风机结构包括:蜗壳;蜗舌,所述蜗舌与所述蜗壳间隔设置形成容纳空间;及风叶,所述风叶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蜗舌包括第一平面段和第二平面段,所述第一平面段的一端为蜗舌的出口端,所述第一平面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平面段的一端连接并形成沿远离所述风叶的方向凹设的凹部,所述第二平面段的另一端为蜗舌的进口端。该贯流风机实现了风量与噪声的平衡,噪声小且风量相对较大,该空调设备包括上述贯流风机,因此,该空调设备具备风量较大且噪声较小的优点。

    空调装置
    47.
    发明公开
    空调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0006108A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910374933.X

    申请日:2019-05-07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包括:室外机;风机盘管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和位于室内机壳体内的风机和盘管;冷媒循环管路;水循环管路;换热器,与室外机通过冷媒循环管路连接,与盘管通过水循环管路连接,换热器用于冷媒循环管路和水循环管路热交换;加湿流路,包括加湿模块,加湿流路的第一端与回水管路连接,加湿流路的第二端与室内机壳体连接,加湿模块用于将从加湿流路的第一端引入加湿流路的回水雾化成水雾,水雾经由加湿流路的第二端进入室内机壳体,风机用于将室内机壳体内的水雾吹送至风机盘管室内机的送风空间。该空调装置的加湿模块与风机可以联动实现加湿。

    换热器接水结构及空调
    4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387606B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511017182.4

    申请日:2015-1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接水结构及空调,其中,换热器接水结构包括底盘,所述底盘设有接水区和排水区,所述接水区设有导水部,以便将来自换热器的冷凝水汇集在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排水区用于将所述冷凝水排到外部;所述接水区设有用于支撑换热器的凸台,所述凸台将所述接水区隔为多个水槽。本发明提供的底盘上设有接水区和排水区,接水区能够通过导水部收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能够通过接水区直接进入排水区排出,结构简单,排水方便通畅,且接水区内设置凸台,能够实现承载换热器的作用,防止换热器受到垂直向下的力而变形;且凸台又能够将接水区隔为多个水槽,利于收集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风机装置及设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5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10627A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811243741.7

    申请日:2018-10-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4F1/0033 F24F13/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机装置及设有其的空调室内机,风机装置包括:主壳体,形成具有相对设置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的气流通道;换热结构,设于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气流通道靠近进风口一端;风机机组,设于气流通道内并位于换热结构与出风口之间;其中,风机机组包括至少两个风机,至少两个风机在气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上述风机装置,由于由至少两个风机组成的风机机组具有较强的增压效果,因此可采用直径较小的风机以将机身的厚度控制在较薄范围内,与此同时可克服机身的厚度太薄导致的高风阻的问题,使该风机装置在超薄化的同时可达到足够的送风风量与送风距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