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隧道定向加固的注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04445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339760.4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隧道定向加固的注浆系统,将钻杆设置为中空的杆体,利用钻杆直接充当注浆管,钻头作为注浆喷头,在施工中只需要下钻一次,可以极大的提高施工效率,缩短隧道注浆加固的施工周期;同时,通过在钻头和钻杆之间设置控制管,通过对控制管的位置调节,可以转换浆体的出浆位置,从而实现不同注浆方式间的切换,满足不同土层的使用需求。

    两墙合一的多腔式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建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467321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463898.0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墙合一的多腔式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及其建造方法,包括步骤一、场地平整;步骤二、导墙施工;步骤三、制备泥浆;步骤四、成槽施工;步骤五、吊装多腔式型钢结构;步骤六、灌注水下混凝土;步骤七、第二幅多腔式型钢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步骤八、重复施工至完成。本发明采用往多腔式H(冷弯C)型钢结构灌注混凝土的方式,使得混凝土四周受到H型钢或冷弯C型钢腔体的约束作用处于三向受压状态,结构承载力从而得到提高。同时,与土体接触钢板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无需设置防水层。该多腔式H(冷弯C)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钢结构部分件可在工厂预制成型,再运输至现场,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约了成本。

    一种闭腔薄壁超高性能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

    公开(公告)号:CN115306431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32497.0

    申请日:2022-10-1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闭腔薄壁超高性能混凝土盾构隧道管片,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层、椭圆腔、第一螺栓孔、第二螺栓孔、注浆孔、接缝凹槽以及钢筋笼;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包括弧形上表面、弧形下表面、翼缘以及扇环侧面;超高性能混凝土层用于包裹钢筋笼;椭圆腔布设于钢筋笼内;第一螺栓孔开设于翼缘上;第二螺栓孔开设于扇环侧面上;注浆孔开设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上;接缝凹槽布置于翼缘上,接缝凹槽用于连接相邻的隧道管片;钢筋笼嵌设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内。从结构受力方面,设置的椭圆腔结构能够防止内部应力集中,受力性能更好,且减少了钢筋用量,大大减少了管片的重量,进而减少了管片的整体造价。

    一种用于盾构隧道衬砌管片更新的管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59749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570439.9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隧道衬砌管片更新的管片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管片结构包括:钢壳、型钢骨架、辅助组件、螺栓孔、密封垫;钢壳包括中部子钢壳、第一侧子钢壳以及第二侧子钢壳;中部子钢壳、第一侧子钢壳以及第二侧子钢壳拼装形成内部有空腔的整体;钢壳整体为弧形;多个型钢骨架分别布置于中部子钢壳、第一侧子钢壳以及第二侧子钢壳内;型钢骨架的轴向方向与钢壳弧形方向一致;辅助组件布置于型钢骨架上,辅助组件用于辅助施加预应力;螺栓孔一端贯穿钢壳底面,另一端贯穿钢壳侧面;密封垫布置于钢壳侧面上。该管片结构能与相邻管片密封垫进行有效结合,保证了接缝处的防水性能。

    一种实时预测盾构机前方地质条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0768B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17706.1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预测盾构机前方地质条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给定区域内固有的空间相关性作为先验信息,将盾构掘进参数作为实时信息;步骤二、通过钻孔数据标定地质条件相关性随距离的变化;步骤三、根据地质条件相关性,利用已开挖的地质条件向外插值出盾构机前方的地质条件;步骤四、利用随机森林算法通过输入盾构机实时掘进参数对前方地质条件进行预测;步骤五,插值结果以权重输出,赋予给随机森林中决策树的预测,实现融合先验信息与实时信息的盾构机前方地质条件的预测。本发明对于当前地质条件的预测不仅依赖于实时的盾构掘进参数,也考虑了前方地层与后方已开挖地层在空间中的关联特性,提升了前方地层识别的准确率。

    一种实时土体类别识别方法、系统及一种挖掘机

    公开(公告)号:CN113065388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152438.1

    申请日:2021-02-0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体类别识别方法,公开了一种实时土体类别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采集振动信号:经布置于开挖掘进机构上的传感器采集开挖掘进机构的振动信号;B)获取信号特征:利用设定的信号处理算法实时分析作业过程中振动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C)识别土体类别:并将分析结果与土体类别数据库中各类土体的时域频域特征的标定值进行对比,以判断土体类别。该土体类别识别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土体类别。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土体类别识别系统,包括传感器、信号收集器和预设有土体类别数据库、振动信号分析程序和土体类别识别程序的控制器;此外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土体类别识别系统的挖掘机。

    一种实时预测盾构机前方地质条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7076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817706.1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预测盾构机前方地质条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给定区域内固有的空间相关性作为先验信息,将盾构掘进参数作为实时信息;步骤二、通过钻孔数据标定地质条件相关性随距离的变化;步骤三、根据地质条件相关性,利用已开挖的地质条件向外插值出盾构机前方的地质条件;步骤四、利用随机森林算法通过输入盾构机实时掘进参数对前方地质条件进行预测;步骤五,插值结果以权重输出,赋予给随机森林中决策树的预测,实现融合先验信息与实时信息的盾构机前方地质条件的预测。本发明对于当前地质条件的预测不仅依赖于实时的盾构掘进参数,也考虑了前方地层与后方已开挖地层在空间中的关联特性,提升了前方地层识别的准确率。

    一种尾矿渣土壤改良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21384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1081835.0

    申请日:2021-09-1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nventor: 杨微 张东 陈仁朋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尾矿渣土壤改良基质。按重量份计,改良基质的原料组分包括:尾矿渣100份、蚯蚓粪有机肥10‑20份、天然沸石2‑10份、生化黄腐酸钾0.5‑2份、农业级磷酸二氢铵0.4‑1.6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改良基质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尾矿库/坝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改良基质,成本低、改良效果好。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盾构机土舱压力空间分布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128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807021.9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盾构机土舱压力空间分布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土舱压力空间分布特征函数:收集盾构过程中的施工参数和地质参数,形成数据集;构建CNN‑GRU混合模型,将数据集作为CNN‑GRU混合模型的输入,通过CNN模型提取施工参数和地质参数在过去时刻的特征向量,通过GRU模型捕捉土舱压力在过去时间尺度的关联性,将所述CNN模型和所述GRU模型的输出结果通过第三串联层,然后与当前时刻的施工参数和地质参数共同作为输入,经过第五全连接层后输出土舱压力空间分布特征函数的预测系数;采用所述土舱压力空间分布特征函数进行土舱压力的空间分布预测。本发明实现了土舱压力的空间分布预测。

    一种地层应力场和位移场控制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59017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784931.X

    申请日:2022-07-0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层应力场和位移场控制试验装置,包括导轨装置、模型箱、加载框架、模型箱吊装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导轨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加载框架内部并可上下升降的升降导轨和安装于所述加载框架外部并可与所述升降导轨相连接的固定导轨,所述模型箱吊装装置与所述导轨装置配合以用于将所述模型箱拉进或者拉出所述加载框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所述的地层应力场和位移场控制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实现应力场和位移场控制模式的自由切换,满足研究近接工程建设荷载、隧道纵向不均匀沉降、地震等多种荷载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力学响应规律和损伤演化规律的试验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