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05088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52667.8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泥式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桩基,底部定位在水体泥面以下,顶部位于水面以下,所述桩基的内部设置为空腔,且部分所述空腔位于水体泥面以下;数据舱,为封闭舱体结构,底部位于水体泥面以下的空腔内,顶部从所述桩基伸出;压载组件,设置在所述数据舱的底部,用于降低所述数据舱的重心。本发明将单根中空的桩基打桩定位在泥面内,将位于桩基内部的泥土进行抽吸,进而形成位于桩基外围的泥面以下的泥土空腔,再将装有压载组件的数据舱定位在桩基的内部,使得压载组件位于泥面以下,进而将数据中心的重心移到泥面以下,增强了数据舱在桩基内部的稳定性,不易出现因土体强度不足而发生数据舱倾倒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60508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51918.0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式水下数据中心,包括:桩基,内部设置为贯通的中空腔体,底部定位在水体泥土内,顶部位于水面以上,位于桩基中空腔体内部的泥土上表面与其上方的桩基中空腔体构成盛放腔体;隔断层,固定设置在桩基的盛放腔体底端,用于将桩基的盛放腔体与泥土分隔;连接套筒结构,定位设置在桩基顶部,连接套筒结构上设置有数据舱承载部和水上平台承载部;数据舱,设置在桩基的盛放腔体内,顶部从桩基伸出并与数据舱承载部连接;水上平台,与水上平台承载部连接,并设置在桩基和数据舱上方,且上部位于水面以上。本发明利用盛放腔体底部的隔断层对数据舱进行支撑,桩基的内部形成干式环境,数据舱不需要承受水压,不需要消耗较多的钢材。
-
公开(公告)号:CN11733542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084630.7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上风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数据中心配电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配电系统包括:岸上电网、至少一个风力发电机以及至少一个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分别和风力发电机以及岸上电网连接,风力发电机连接岸上电网;风力发电机用于当风力发电机发电量大于数据中心预设消耗电量时,将风力发电机发电量中数据中心预设消耗电量以外的发电量传输至岸上电网;岸上电网用于当风力发电机不发电或风力发电机发电量小于数据中心预设消耗电量时,将电量传输至数据中心,为数据中心供电。本发明将岸上电网和风力发电机发电量接入数据中心,为数据中心不间断供电,解决了不稳定的风力发电机发电量难以满足数据中心不间断供电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74464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71820.2
申请日:2023-06-07
Applicant: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数据中心。所述水下数据中心包括:舱体;空调,设于舱体内;支撑板,沿轴向设于舱体内,且其上依次间隔设有空调与变配电间;支撑板的底面与舱体内壁围合而成空腔;静压送风腔,由空腔对应空调及变配电间处的部分腔体两端封闭而成,空调出风口与静压送风腔相通;送风口,贯穿设于支撑板上,并与变配电间内部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水下数据中心,优化送风结构设计,适用于管道布置不便的舱体,无需另外设置送回风管路,解决管路安装距离远占用空间大的问题,提高空间利用率;风量均匀分配,适用于热源比较集中的变配电间,提高冷却效果;送风结构共享,单条送风腔路取代多条送风管路,节约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661500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0695709.7
申请日:2023-06-12
Applicant: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水下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包括第一泵模块、第二泵模块和冷凝器模块。在冷凝器模块内某一换热器出现故障时,在第一泵本体或第二泵本体单独运行的情况下,无法满足数据中心的运行需求,此时可以控制第一泵本体和第二泵本体同时启动,控制水从第一进流管路和第二进流管进入冷凝器模块,完成冷却工作后,从第一回流管路和第二回流管通过第一三通阀和/或第二三通阀排出。使得换热器出现故障时水下数据中心仍能够正常运行,水下数据中心无需停机即可对无法正常工作的换热器进行维护,维持水下数据中心的长时间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4141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15529.X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1R31/12 , G01R19/165 , G01R31/5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下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下传感器绝缘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产品,方法应用于水下数据舱中的绝缘检测仪;水下数据舱与水下传感器通过多芯水密电缆连接;多芯水密电缆中包括信号线以及第一备用芯线和第二备用芯线;在水下数据舱内第一备用芯线两端连接水下传感器内部和绝缘检测仪,第二备用芯线两端连接水下传感器外部和绝缘检测仪;方法包括:向第一备用芯线和第二备用芯线发送检测脉冲电压,并分别检测第一备用芯线上的第一绝缘值和第二备用芯线上的第二绝缘值;根据第一绝缘值和第二绝缘值,生成绝缘检测结果。本发明能够对水下传感器及电缆的持续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632480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686659.0
申请日:2024-05-29
Applicant: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心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的热回收制冷系统,数据中心的热回收制冷系统包括:海水换热器,与冷媒回气管及冷媒出液管相接;热回收换热器,冷媒侧与冷媒回气管连通,水侧与采暖进水管及采暖出水管相接;调节支路,一端与冷媒回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冷媒出液管相接;第一调节阀,设于冷媒回气管,位于第一节点与海水换热器之间;第二调节阀,设于调节支路;第一调节阀与第二调节阀基于热回收换热器的采暖负载,调节所在管路的冷媒流量;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的热回收制冷系统,制冷循环与供暖循环协同进行,热能被转化为暖气供能,保证能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一种新的制冷废热回收处理方案,实现低品位热能的回收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2793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21675.7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心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中心的动力热管制冷系统。所述数据中心的动力热管制冷系统包括:舱体;换热装置;热管空调,多个热管空调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形成组排,多个组排沿铅垂方向间隔设置;同一组排内的热管空调并联在次回路上;多个次回路并联在主回路上;调节阀,设于热管空调的进液口与次回路的相接处;调节阀的开度根据不同位置处的热管空调的冷量需求调控。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的动力热管制冷系统,冷媒按需分配,各个高度层内的热管空调引入的冷媒量均衡,气液分层界面稳定且相互独立,液面高度保持一致,实现跨层不同高度处的热管空调合用一套动力热管冷媒系统的目的,去繁求简,联合优化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727931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113677.1
申请日:2023-08-30
Applicant: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数据中心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数据中心的重力热管制冷系统。所述数据中心的重力热管制冷系统包括:舱体;换热装置;热管空调,多个热管空调沿铅垂方向间隔设置,冷却不同高度处设备;分液装置,进口与换热装置的出液口相接,出口与热管空调的进液口相接;多个出口分别与位于不同高度处的热管空调相接;分液装置根据各个高度处的热管空调的冷媒需求,调节对应相接的出口处的冷媒量。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中心的重力热管制冷系统,在位于不同高度处的热管空调的供液管路的汇集处设置分液装置,使各个高度层内的热管空调引入的冷媒量均衡,气液分层界面稳定且相互独立,实现跨层不同高度处的热管空调合用一套重力热管系统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645482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413037.6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2G15/076 , G02B6/44 , H02G15/06 , H02G15/04 , H01R13/523 , H01R13/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复合海缆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及配合结构,干式插拔式终端盒包括依次连接的密封分离舱和连接器舱,密封分离舱适于复合海缆在其内分离为多条电缆和多条光缆后进入连接器舱;多条电缆位于连接器舱内的一端均连接有电缆插头;连接器舱内固定装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固定装设有多个电插座和多个光纤连接器;多个电插座的一端在连接器舱内与电缆插头连接、另一端伸出连接器舱外;多个光纤连接器的一端在连接器舱内与光缆连接、另一端伸出连接器舱外。分离后的电缆的电缆插头可与电插座对接,也就没有了电缆与插座的接线外漏的风险,那么,相邻的电插座之间的间距可较小,在匹配相同数量的电缆的情况下,可减小终端盒的体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