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28436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410017427.2
申请日:2014-01-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地震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外延分析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不等应力的小比尺动力离心模型试验来研究高土石坝等大尺度工程的地震破坏机理与防灾减灾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思路是,用n个不等应力的小比尺动力离心模型试验,通过模型应力逐渐逼近原型应力的方法拟合外延得到等应力比尺的试验结果。本发明的地震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外延分析方法能够以较小的比尺模拟大型工程,使离心机振动台能够应用于高土石坝等大型工程的地震破坏机理与防灾减灾措施有效性试验研究。本发明为原来无法进行的大型工程地震问题模型试验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可行途径。本发明显著提升了高土石坝等大型工程的地震破坏机理与防灾减灾措施有效性试验结果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84827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410014916.2
申请日:2014-01-1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新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土石边坡的磁场力-渗透力模型试验装置,主要包括与地面呈20—45°角的坡积体、位于坡积体下方与坡积体平行设置的磁力层、位于坡积体上端与水源连通用于对坡积体施加顺坡向渗透力的渗水槽池、位于坡积体下端方向用于收集渗水的集水槽池、位于坡积体下端与集水槽池之间用于维护坡积体坡脚的可变形透水护脚体、位于坡积体上方与水源连通的模拟降雨的降雨管、设置在坡积体上方的位移传感器和设置在坡积体内的孔压计。本发明能够真实地模拟土石边坡在顺坡向渗透力和垂直坡面磁场力协同作用下的坡体内的有效应力和水压力,解决了土工模型实验难以同时满足几何相似和物理相似的难题,为土石边坡生态防护提供了一个研究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03728436A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410017427.2
申请日:2014-01-15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地震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外延分析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用不等应力的小比尺动力离心模型试验来研究高土石坝等大尺度工程的地震破坏机理与防灾减灾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思路是,用n个不等应力的小比尺动力离心模型试验,通过模型应力逐渐逼近原型应力的方法拟合外延得到等应力比尺的试验结果。本发明的地震动力离心模型试验外延分析方法能够以较小的比尺模拟大型工程,使离心机振动台能够应用于高土石坝等大型工程的地震破坏机理与防灾减灾措施有效性试验研究。本发明为原来无法进行的大型工程地震问题模型试验研究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可行途径。本发明显著提升了高土石坝等大型工程的地震破坏机理与防灾减灾措施有效性试验结果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242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718422.2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探究堤坝坡面防护性能试验装置,属于水土流失试验技术领域,包括坡面试验台和试验器材,坡面试验台上设置有支撑矩形立筒,支撑矩形立筒外侧壁设置有多个对照试验单元,支撑矩形立筒内设置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顶部设置有喷淋模拟装置和流水冲刷装置。本发明根据堆石与深根系草皮对堤坝的影响设计的试验装置,通过组合安装的模拟草根件,根据试验所需可灵活调整根系深度,并通过输送的硬化剂对草根部位的土壤进行硬化,进行模拟草根对土壤的固土作用,能快速进行试验的同时,也能探究不同根深的草皮与堆石组合后的影响,能直观的得出试验时的水土流失量,直接形成水量的对比,方便进行水土流失数据的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8364412B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789170.6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433 , G01N9/00 , G06F18/213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土石混合筑坝料压实密度现场快速检测的方法,包括通过现场数据采集、数据降噪处理、数据预处理和建立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快速检测;所述现场数据采集包括获得压实密度表征参数,所述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增维处理和数据放缩处理。该方法实现了工程特性复杂的土石混合料的压实密度现场快速无损检测,相比传统的坑测法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无损检测的手段也大大减小了试验对施工进度的影响,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6441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789170.6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433 , G01N9/00 , G06F18/213 , G06F18/2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土石混合筑坝料压实密度现场快速检测的方法,包括通过现场数据采集、数据降噪处理、数据预处理和建立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快速检测;所述现场数据采集包括获得压实密度表征参数,所述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增维处理和数据放缩处理。该方法实现了工程特性复杂的土石混合料的压实密度现场快速无损检测,相比传统的坑测法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并且无损检测的手段也大大减小了试验对施工进度的影响,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589357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0870716.7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震监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坝深厚覆盖层井下的强震动监测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通过在预设的多个倾斜角度状态下模拟深厚覆盖层渗流场环境对强震监测器进行脉动测试,得到不同倾斜角度与感应震动值的对应关系,在距离目标水坝坝脚预定范围内设置一深井,将感应终端固定设置在深井中,信息处理终端接收感应终端发送的感应震动信息和倾斜角度信息,并计算倾斜角度为90°时的感应震动值,实现水坝深厚覆盖层井下的强震动监测功能。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监测设备易被水流渗透、易发生倾斜导致监测设备失效以及监测设备在发生倾斜时无法修复对强震动的测量精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布设在水坝深厚覆盖层中的强震监测方法及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782890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52497.X
申请日:2024-03-06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均质坝的溃坝数学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坝体特性参数、坝料特性参数、上游水位‑库面面积关系曲线、时间‑来流曲线和时间‑泄流曲线;设置溃口上游底高程允许值;计算初始陡坎高程;设置计算总时长和每次计算的时间步长;计算各个时间步的溃口流量、冲蚀量、上游库水位变化量、溃口上游底高程、溃口顶宽变化量、溃口底宽变化量;判断陡坎是否发生剪切破坏;发生剪切破坏则更新数据,未发生剪切破坏则继续计算,并判断溃口边坡是否稳定,最终输出计算结果。本发明的溃坝数学模型在计算陡坎冲蚀速率时,考虑了土体含水率、压实度、黏粒含量等因素,使预测结果的误差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17211235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84865.5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板坝防渗墙渗漏病害修复方法,属于面板坝防渗墙修复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划定防渗墙渗漏病害的范围;设置灌浆孔位;设置灌浆孔的底高程;在灌浆孔位开钻灌浆孔,完成修复灌浆的准备工作,然后开展灌浆孔的压水试验;采用灌浆材料进行修复灌浆;判断该灌浆孔处是否存在防渗墙接缝渗漏;开设包围灌浆孔;对包围灌浆孔进行灌浆,对灌浆孔周边的渗漏通道进行封堵保护;完成对包围灌浆孔的灌浆后,对灌浆孔继续灌浆;对剩余防渗墙接缝进行修复灌浆。本方法通过观测灌浆压力确定渗漏病害位置,提高了修复灌浆效率;在存在渗漏病害的防渗墙接缝部位,设置包围灌浆孔以隔断浆液流失的通道,提高修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2112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1484865.5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面板坝防渗墙渗漏病害修复方法,属于面板坝防渗墙修复技术领域,本方法包括划定防渗墙渗漏病害的范围;设置灌浆孔位;设置灌浆孔的底高程;在灌浆孔位开钻灌浆孔,完成修复灌浆的准备工作,然后开展灌浆孔的压水试验;采用灌浆材料进行修复灌浆;判断该灌浆孔处是否存在防渗墙接缝渗漏;开设包围灌浆孔;对包围灌浆孔进行灌浆,对灌浆孔周边的渗漏通道进行封堵保护;完成对包围灌浆孔的灌浆后,对灌浆孔继续灌浆;对剩余防渗墙接缝进行修复灌浆。本方法通过观测灌浆压力确定渗漏病害位置,提高了修复灌浆效率;在存在渗漏病害的防渗墙接缝部位,设置包围灌浆孔以隔断浆液流失的通道,提高修复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