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952992A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980104947.4
申请日:2009-02-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5 , H01M10/0525
Abstract: 以如下方式构成电池收纳托盘,该电池收纳托盘具有具备高度超过电池高度的外周框和底面部的收纳部件、以及在收纳部件内将电池单个地分离的间隔壁部件,间隔壁部件的高度超过电池高度的50%,小于收纳部件的外周框的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01232106B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810004828.9
申请日:2008-02-04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8 , H01M10/0587 , H01M10/4285 , Y10T29/49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的内部短路时的安全性评价方法,该电池具备:电极组,其通过层叠具有正极集电体及设在所述正极集电体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板、具有负极集电体及设在所述负极集电体上的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板、被配置在所述正极板和负极板之间的隔膜,卷绕层叠体而成;电解质;以及收纳电极组及电解质的外装壳体。通过在电池内部只使正极板上的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板之间短路,评价电池的内部短路时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682022A
公开(公告)日:2010-03-24
申请号:CN200880014596.3
申请日:2008-07-17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4/525 , H01M2004/021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以下述方式构成:将含有锂和镍的含锂镍复合氧化物作为正极所含的正极活性物质、并且负极所含的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在嵌入有锂的状态下的熔融温度为1200℃以下的负极活性物质。由此,可以期求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容量化、高输出功率化和长寿命化,而且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钉刺试验中,可以抑制由内部短路引起的发热,切实防止热失控的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0550484C
公开(公告)日:2009-10-14
申请号:CN200680003623.8
申请日:2006-03-0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25 , H01M2/1653 , H01M4/131 , H01M4/505 , H01M4/525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隔膜包含具有氯原子作为端基的耐热树脂,正极活性材料在其组合物中包含含有铝原子的含锂复合氧化物。即使所述氯原子释放进入非水电解质中,包含于所述正极活性材料中的铝选择性地渗漏进入非水电解质,由此抑制其它组分元素的渗漏。因此,可以获得在安全性和高温储存特性方面优异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1540423A
公开(公告)日:2009-09-23
申请号:CN200910138062.8
申请日:2009-05-08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1 , H01M4/36 , H01M4/366 , H01M4/525 , H01M10/052 , H01M10/05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有正极、负极、非水电解质以及形成在正极的表面上的绝缘层。正极含有具有层状结构的锂镍复合氧化物,锂镍复合氧化物由通式LixNiyM1-yO2表示,M为从由Na、Mg、Sc、Y、Mn、Fe、Co、Cu、Zn、Al、Cr、Pb、Sb以及B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0<x≤1.2,0.5<y≤1.0。非水电解质含有溶质以及溶解溶质的非水溶剂,非水溶剂含有40重量%以上的环状碳酸酯,绝缘层含有绝缘性高分子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0492720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480026657.X
申请日:2004-09-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包括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正极、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负极、存在于上述正极和负极之间的多孔膜和非水电解液,多孔膜至少粘附在负极的表面。多孔膜由无机填料和第1粘结剂构成,多孔膜中相对于填料100重量份,第1粘结剂为1.5~8重量份。第1粘结剂由含有丙烯腈单元的第1橡胶构成,第1橡胶为非水溶性且具有250℃以上的分解温度。负极由能够吸收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和第2粘结剂构成,第2粘结剂含有第2橡胶粒子和水溶性高分子。
-
公开(公告)号:CN100433446C
公开(公告)日:2008-11-12
申请号:CN200510070256.0
申请日:2005-05-13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679 , H01M10/0525 , H01M10/42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评价装置,其通过短路检测部检测由加压部的加压所致的钉刺或压垮了的试验电池的内部短路,加压控制部根据短路输出而使加压部的动作停止,电池信息检测部收集记录电池温度等电池信息,通过使用这样的电池评价装置,来特定误用试验中产生内部短路的地方并使伴随内部短路的电池温度上升的偏差减小。
-
公开(公告)号:CN101242013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009440.8
申请日:2008-02-02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42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的内部短路评价方法、及所述方法所用的评价装置,所述内部短路评价方法是具备电极组、和包覆所述电极组的外装壳体的电池的内部短路评价方法,所述电极组包含正极板、负极板及配置在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之间的隔膜;所述评价方法具有:(I)从所述电极组的外侧朝内侧地将所述电极组加工直到所述电极组的规定位置的工序、及(II)使位于所述电极组的所述规定位置的内侧的正极部分和负极部分短路,测定因所述短路而变化的电池信息的工序。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电池内部的目的位置上实施短路试验。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更正确地指定电池的安全性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01044654A
公开(公告)日:2007-09-26
申请号:CN200680001052.4
申请日:2006-03-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653 , B22F1/0003 , B22F2998/00 , C04B35/532 , C04B35/58092 , C04B2235/404 , C04B2235/428 , C22C1/0491 , C22C32/0084 , H01M2/1673 , H01M4/134 , H01M4/364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42 , H01M4/463 , H01M4/525 , H01M4/58 , H01M4/587 , H01M10/052 , H01M10/4235 , H01M2004/027 , Y02T10/7011 , B22F9/002 , B22F2009/043 , B22F1/0044
Abstract: 通过抑制负极活性材料在充电期间的膨胀和相对于常规隔膜增加隔膜中耐热树脂的含量,提供具有优异安全性的高容量锂二次电池。该锂二次电池包括:包含化合物颗粒的负极活性材料;和具有第一多孔层和第二多孔层的隔膜,所述化合物颗粒包含选自Si、Sn、Al和Zn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所述第一多孔层包含聚烯烃并且所述第二多孔层包含耐热树脂。相对于每100重量份所述第一多孔层,所述隔膜包含10-60重量份所述第二多孔层。
-
公开(公告)号:CN102124595B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080002281.4
申请日:2010-06-29
Applicant: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4/62 , H01M4/66 , H01M10/052 , H01M10/0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7 , H01M4/139 , H01M4/36 , H01M4/366 , H01M4/621 , H01M4/622 , H01M10/052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在将具备正极、负极和隔膜的扁平状电极组(10)及非水电解质收纳在方形电池壳内而成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采用长度方向的延伸率为1%时的抗拉强度为15N/cm以下的负极。该负极具备负极集电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含有:(1)因嵌入及脱嵌锂离子而膨胀及收缩的负极活性物质,(2)热分解温度在所述负极集电体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橡胶粘合剂,(3)热分解温度在所述负极集电体的软化温度以上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A,及(4)热分解温度在所述负极集电体的软化温度以上、且相对于非水电解质的溶胀度比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A低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B,在负极活性物质的表面上形成有含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A的被覆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