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控藻船
    4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34979U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20832681.8

    申请日:2015-10-26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作业,有效杀死蓝藻的超声波控藻船。它包括两个漂浮的船体,两个船体之间以连接体相连;在连接体上设置至少一列与船体相平行的、由多个伸入水面下的超声波发生器组成的超声波发生器列队;在连接体上设置有收集收缩仓;收集收缩仓包括位于前部的用于收集漂浮在水面上的蓝藻的收集仓、位于后部的对收集后的蓝藻进行收拢的收缩仓、收集仓和收缩仓之间的过渡段;收集仓宽度大于收缩仓,深度小于收缩仓;收集仓的顶端具有没入水面下、以使得漂浮在水面的蓝藻能够进入的蓝藻入口;收缩仓上有伸入收缩仓内的一列由多个超声波发生器组成的超声波发生器纵列;在收缩仓的后端有用于将收缩仓内的水抽出并排入水体中的排水泵。

    一种改性粘土喷洒船
    42.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559225U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21669818.4

    申请日:2021-07-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性粘土喷洒船,属于水域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喷洒船上设有分别用于码放粘土料袋、无机盐絮凝剂料袋的粘土储料仓、药剂储料仓,喷洒船船尾设有用于混料和喷洒的除藻液喷洒系统,喷洒船上设有向除藻液喷洒系统移送粘土料袋、无机盐絮凝剂料袋并剪破料袋进行供料的供料系统;供料系统从粘土储料仓、药剂储料仓内直接取出整袋的粘土料袋、无机盐絮凝剂料袋将其移送至除藻液喷洒系统处,并自动剪破料袋进行供料,物料在除藻液喷洒系统内完成混料并喷撒至水体中,供料系统将搬运料袋以及剪破料袋进行供料的人工工作替换成了机械工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够避免因长期搬运易导致工人腰部受损的问题。

    蓝藻水华破碎处理系统
    4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964925U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821362558.4

    申请日:2018-08-22

    Abstract: 蓝藻水华破碎处理系统,属于蓝藻水华处理领域。系统包括:蓝藻收集浓缩单元,用于收集并浓缩蓝藻水华;以及蓝藻破碎单元,用于破碎蓝藻细胞,蓝藻破碎单元的进料端与蓝藻收集浓缩单元的出料端连通,蓝藻破碎单元的出料端与水底连通。蓝藻浓缩后的处理不会成为蓝藻水华处理的限制因素,处理效率高;结构简单耐用、移动性能好、节约成本。进一步地,蓝藻破碎单元为串联设置的两个乳化泵,出料端伸入水深8m以下,蓝藻细胞充分破碎,排出的破碎蓝藻充分沉降。(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喷洒装置
    4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25736U

    公开(公告)日:2017-07-14

    申请号:CN201621324248.4

    申请日:2016-12-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喷洒装置,包括:泵、匀浆桶、能浮在水面的负载装置;其中,所述泵固定在所述负载装置上,所述匀浆桶上设置有进水口,以使所述匀浆桶在工作状态下通过所述进水口实现自动进水;所述匀浆桶还设置有添加口;所述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匀浆桶的泵进水管接口通过进水管实现连接,且所述进水管深入所述匀浆桶达到预定深度,以使得所述进水管的末端低于所述匀浆桶的所述进水口所在的位置;所述泵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有两个,其中一个出水端与所述匀浆桶的泵出水管接口连接并深入至所述匀浆桶的底端;另一个出水端连接有喷洒头。以此有效实现了在水域的喷洒需要。

    一种蓝藻水华防治装置
    4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968963U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23148724.X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理蓝藻水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藻水华防治装置。该装置设置于水流的上游,包括竖向导流管、风机以及连接竖向导流管和风机的气管,竖向导流管的两端开口,且竖向导流管的下端伸入水体内,竖向导流管的上端设置于水体表层或水面上方。该装置能够在导流管的上端周围形成较快的流场环境,由于蓝藻形成水华需要流动性低的水动力条件,因此较快的流场环境能够抑制蓝藻水华生长和水华形成。此外,本装置通过抽下层水至水面,可以显著降低水面pH值,使水质能够保持在标准值以下。相比于现有人工打捞水华的治理方式,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装置治理蓝藻水华时,不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强度低,安全性高,且操作起来方便快捷。

    一种水底复氧装置
    4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977162U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22366616.4

    申请日:2020-10-2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底复氧装置,涉及水底充氧技术领域,包括抽水装置、漂浮容器、输水管和重物,漂浮容器位于水面上,抽水装置的第一端位于水表面下,抽水装置的第二端位于漂浮容器的上端,抽水装置将水面下的水输送到漂浮容器的上端入口,输水管的上端与漂浮容器的下端相连通,输水管的下端固定有重物,重物位于水底处。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水体表层的富氧水抽出,并沿着输水管输送到水底缺氧水层,从而增加目标水层的氧含量。

    一种生态浮床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985839U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20639975.8

    申请日:2017-06-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生态浮床,应用于水体环境中,该生态浮床包括:浮床本体、一个或多个种植板;所述浮床本体上包括提供浮力的承载框;承载框中包括多个直通水面的方形孔;各所述种植板均匀设置在所述承载框上方;所述种植板的种植孔与所述承载框的方形孔上下对应;所述生态浮床还包括导线板;悬挂在水体中的悬挂绳以及配重;所述悬挂绳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线板,并通过所述导线板连接所述承载框;所述悬挂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配重;所述悬挂绳通过所述导线板调节长度。以此通过悬挂绳以及配重的设置,提高了生态浮床的稳定性,此外,还通过导线板的设置,使得悬挂线可调,进而使得可以方便的适应各种水深的水体环境。

    一种蓝藻处理船
    4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636693U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20832636.2

    申请日:2015-10-26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够自动作业,效率高的蓝藻处理船。它包括两个漂浮的船体,两个船体之间以连接体相连;在连接体上具有收集仓,收集仓的顶端具有没入水面下、以使得漂浮在水面的蓝藻能够进入的蓝藻入口;在收集仓内还设置有用于将收集仓内的蓝藻抽出并排入混合器内的抽藻泵;在连接体上设置有混合器、藻水分离器、对经过藻水分离后的蓝藻进行过滤的过滤器、对过滤后的蓝藻进行压滤的压滤机;在连接体上还设置有化药系统和蒋药液送入混合器内的加药系统。

    水葫芦打捞船
    4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239851U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520681113.2

    申请日:2015-09-06

    Abstract: 本技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能够自动作业,效率高的水葫芦打捞船,它包括船体;在船体上具有收集仓,收集仓具有低于船舷没入水面下、以使得漂浮在水面的水葫芦能够进入的水葫芦入口;倾斜的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较低的一端伸入到收集仓,在收集仓内设置用于把收集仓内的水抽出并排入水体中的抽水泵,抽水泵位于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较低一端的一侧;在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较高的一端下方具有收纳水葫芦的网兜;在船体的尾部具有挂钩;抽水泵工作,在排出收集仓内的水的同时,使得水葫芦漂移到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较低一端,水葫芦提升输送装置把水葫芦从收集仓内输送提升至较高的一端,并落入网兜内。

    自动采水器及采水系统
    5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964368U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20151209.1

    申请日:2018-01-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自动采水器及采水系统,属于水体采样技术领域。自动采水器包括:采水箱,采水箱内设有抽水泵及绕线器。绕设于绕线器的采水管,采水管的出水端与抽水泵的入水口连通,采水管的入水端伸出采水箱并设有配重,采水管沿轴向设有用于指示长度的标识。以及用于与抽水泵的出水口连通的出水管。自动化采水、速度快、劳动强度小,能精准控制采水深度和样品纯度。采水系统包括游走装置及上述的自动采水器,自动采水器设置于游走装置。能够将自动采水器载至目标水域进行水样采集。(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